漫畫跨域1》走進ACG產業合作交流會,拆除媒材框架,跨界合作的複合式創作思維
撰文|李華(自由接案編輯)
今年(2024),臺灣漫畫首次走進總統府,成為雙十國慶光雕展演的焦點,不僅象徵著國家對漫畫產業的高度重視,也凸顯了漫畫在內容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作為內容創新的試驗場,漫畫有著靈活、高度創意的特性,逐漸成為跨界應用的主力軍。Openbook閱讀誌特別帶讀者直擊10月底由臺灣漫畫基地所主辦「ACG產業合作交流會」,採訪了漫畫基地資深專員,也邀請文策院內容策進處組長温淳雅與三點水藝製創辦人史潔一起分享對於漫畫跨界的想法。
「臺灣漫畫基地」自2020年起,每年舉辦「ACG產業合作交流會」,為期2~3天。 活動目標為搭起創作者與產業之間的連結。交流會以「買方」如出版社、數位平臺、影視、動畫、遊戲、舞臺劇等業者,和「賣方」如漫畫家、經紀人,兩種角色開放報名。
為確保媒合的實際效益且過程順暢,賣方在報名後,需通過兩階段以「是否達到商業合作水準」及「是否有開發潛能」為條件篩選,始獲得參加資格。連續幾年下來,成果頗豐,且每一年都會根據上一屆經驗做流程改良,為漫畫創作者及內容產業,順利打開多扇互通的大門。
臺灣漫畫基地資深產業專員Jill說表示,交流會第一年舉辦的時候,比較類似日本的「出張編輯部」活動,也就是編輯到同人誌場合設攤,幫漫畫家看稿、給予意見,而出版社也可以從中找到新的漫畫家。漫畫基地提供場地,邀請出版社編輯到現場,漫畫家帶作品來,編輯就可以給他意見。
近年,創作者們有許多平臺可以發布作品、經營社群,能被更多廠商看見,就漸漸發展成規模比較大的ACG產業合作交流會。
最初,廠商是以出版社跟網路漫畫平臺居多,現在每一年的廠商都不太一樣,會依照各家廠商當年度的需求而定。例如去年有不少影視遊戲廠商出席,但今年在邀請的過程中,部分廠商表示目前手邊的專案都在開發執行中,今年就暫且不考慮找尋新的合作IP,因此每隔幾年會有供需上的消長循環,不過,近年來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簡稱「文策院」)積極整合ACG產業的資源,希望能幫助更多廠商或創作者們找到合適的合作形式跟對象。
➤培訓創作者溝通技巧,直接與買家溝通
雖然名為「交流會」,但本質上就是「媒合會」,形式定調在「交流」的意義在於保持開放性,也就是除了媒合是否成功,買賣雙方從過程中取得彼此的視野和想法,成為未來的創作和製作養分,以及業界與業界、創作者與創作者之間的交流,也是這場活動重要的一環。
「交流會提供串接的機會。甚至買家也可以提出要同時做為賣家,把自家產品推給其他類型的廠商。」文策院內容策進處組長温淳雅說明:「希望每個人都在有限時間裡過得有意義。」因此報名篩選、會前說明和咨詢,還有針對創作者如何介紹作品的相關工作坊,都是為了要讓參與者在活動時間裡的談話,更能夠聚焦於彼此的實際需求上。
Jill進一步說明:「漫畫基地辦理過許多講座跟課程活動,多年下來,有觀察到許多創作者除了創作方面需要協助,還有很多技能可以輔助他們未來職涯會碰到的各種問題,所以我們也開始辦理一些非創作專業的講座供他們報名參加。
今年是溝通提案相關的課程「漫畫創作者的溝通術:如何提升表達力?」,講師針對這次活動主題跟參加對象,規劃了比較活潑的內容,例如讓創作者們繪圖傳話遊戲等,試著讓他們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插畫。也建議創作者們如何分配三十分鐘和買方廠商交流。還有許多溝通技巧,例如善用比喻、保留話句的節奏中間要留短暫的思考時間等。」
➤誰需要ACG產業交流會?
以「CCC追漫台」為例,由於平臺孵育了許多作品,因此具有「賣家」身分,在交流會上,為漫畫作品尋找下一個機會,可能是出版、可能是影視化,也可能是改編為桌遊或舞臺劇。而CCC追漫台的另一重角色,則是「買家」,在交流會上,尋找適合邀請到平臺上創作的新作者。
「面對影視單位,我們會推薦適合的作品,面對出版社,我們會製作書訊。」温淳雅說:「現在一個IP要轉換,不一定要先經過出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這件事全世界都已經有很多示範。例如韓國的條漫,能直接從網路發表接到影視製作。多多接觸不同的產業別,就能看見多種機會。我們在和執行單位溝通時,也會提醒他們可以多尋找不同產業,不要侷限在ACG。」
温淳雅進一步說明:「買家來,可能是在找作品,也有可能是在找人才。例如出版社、平臺,可能想看作者提案的作品,而也有的廠商是想透過作品,去發掘創作者的能力,作為其他專案的合作人才。例如已有影視劇本,但想要找漫畫家將劇本轉換為漫畫版做測試,或是某個開方案中的一部分與漫畫有關,需要相關人才如行銷、視覺設定等。」
Jill也說:「廠商通常會有自己的作品目標類型,但大多數的廠商都會抱持著開放的心態來跟創作者交流。最近有家出版社在接洽的過程中,說想找『條漫分鏡師』這樣的人才,主要需求是想將頁漫轉換成條漫,或是原創條漫的分鏡師。」尖端出版社就曾與LINE WEBTOON合作,將柯宥希四《有何不可》和墨里可的《MH★MH-美式獨佔》改編成條漫。
「手機使用量這麼大,內容也要轉換成適合手機閱讀的形式,條漫因此大量出現。但條漫很難轉換成紙本。韓國條漫就很少出紙本,最大的閱讀數一定是在平臺上。除非轉換為頁漫後的收益能夠付擔成本,不然很困難,有時幾乎要重畫。例如《一起搭捷運,好嗎?》」温淳雅說。
隨著現代人使用手機的習慣,除了條漫的出現,遊戲形式也進入轉變期。Jill說明:「今年有家廠商叫VirtualMe,是個虛擬角色創作平臺,主要的業務是將故事文本或虛擬角色轉化為沉浸式遊戲,透過玩家跟角色對話,可使體驗者更加進入故事劇情中,類似韓國的手遊『卿卿我我』。或許這樣仿真對話的模式會是未來的遊戲趨勢。」這類廠商,需要能夠寫出故事文本以及畫出虛擬角色的人才,在交流廠上,提供出很不一樣的工作機會。
雖然網羅各類型業者,但「ACG產業合作交流會」的主要協助對象,仍是創作者,因此參加比例以創作者為多。有已到發表程度、但缺乏人脈資源的創作者,也有因為能遇到多類型廠商,而想藉此拓展開發項目的資深漫畫家。
「希望創作者以用自我經營的角度來參與。畢竟要創作者做B2B的交流並不容易,因此交流會就是中介角色,讓創作者有機會來到經營者的位置上,將自己視為一個品牌,也更了解業界的期待。」温淳雅說:「例如謝東霖老師和日下棗老師,就在自我經營上有很多作為,許多創作者也因此想要做類似的嘗試,除了埋頭創作,也多一些經營上的想像。」
➤田調與故事開發完整,改編不會太費力
「臺漫跨域改編常遇到一個難題,也就是因為出版業的需要,所以篇幅往往不長。內容量體不夠大,影視改編的前製成本會增加。」温淳雅告訴我們:「應該是說,在IP本身無法有保證收益的情況下,要說服影視單位拿出授權費,至少要讓他們覺得原作篇幅量夠大、田調和故事開發已經很完整,改編不會太費力。」
相較於影視改編的考量層面較多,表演藝術的成本與回收容易判斷,和受眾互動密切,反而能更快做出內容採購決策。同時,表演藝術也需要持續端出新作以維持與支持者的關係,內容需求量大,意外成為IP轉換上的熱門產業別。
Jill說:「受到日本影響,臺灣音樂劇製作團隊也開始積極想找合適的漫畫IP。例如2015年東立出版的漫畫《 Debug- 筆電的使用手冊》,於2021年由三點水製藝文化改編為舞臺劇公演,迴響不錯。也有反過來的例子,將舞臺劇改編成漫畫,例如2014年首演的《新社員》,於2021改編漫畫出版。」
專門製作2.5次元音樂劇的三點水製藝文化在去年(2023)交流會上,一口氣簽下三部作品,其中日輪《你的工作 & 你的休假》、花宥《狗血耽美劇的攻略技巧》本來就發表於CCC追漫台,而MN的《啵啵起司》則是作者自己介紹媒合成功,CCC追漫台也因此向MN邀請刊登。又由於三部作品都是女性向主題,CCC也提議將三部作品包裹行銷,互相拉升人氣,充分體現出IP轉換、多元發表的機會和資源是相輔相成且互通的。歷年各界的成功案例,也吸引了更多元的廠商來參與交流會。
➤愛情、推理與懸疑受歡迎;恐怖片與愛情校園永遠不敗
回過頭來說,影視改編由於成本高、風險大,在尋找內容時,會仔細評估作品流量、讀者基數、市場潛力等要件。尤其是和國外廠商如日本方面推介作品時,由於很難達到業者期望的門檻,有時經紀方甚至會提議以挹注資金的模式進行合作,也開放業者參與製作前期階段,依市場反應來調整作品方向,以促成版權售出。
「以臺灣的廠商來說,基本上還是有互助的精神在,如果創作者有不錯的基礎,他們或許都會願意試試看。」温淳雅說:「當我們拿不出很厲害的數據和很具體的受眾側寫時,我們也會以作品格式、類型來說服業者,為什麼這個故事很適合他們。類型上,浪漫愛情、推理、懸疑比較受歡迎。
另外一個比較微妙的是BL。BL類型在漫畫、動畫上很受歡迎,但在影視方面因為改編上有不同考量,例如無法精確掌握受眾胃口,或是有其他課題,就會出現有的業者很喜歡,有的業者很猶豫的狀況。結果就是看似有很大產能的BL,不見得能順利轉換到影視上創造同樣大的產值。」內容產品要賣得出去,難免要受市場檢驗,業者也不乏完全市場導向。
温淳雅建議創作者在類型、風格上多試、多投,如果有其中一個IP成功,就可以帶動其他IP。臺灣的影視有獨特現象,「恐怖片」和「校園愛情」這兩個主題始終不敗,也因此在這兩個主題上愈來愈精進。同樣的道理,漫畫家既可以讀者的喜好為出發點創作,也可發展多元面向,兩者皆會帶來不同的獲益。
➤平臺角色與創作者成長的相互協助
「數位化的漫畫平臺能不受紙本的篇幅限制。又例如Netflix的劇集就和傳統電視臺的劇集很不一樣,可以為了故事需要,每集長短不一,這就是數位本身的彈性。數位平臺在數據收集上也更容易,能夠做前期驗證,去檢驗故事的概念好不好,讀者對角色、風格的反應如何,都能即時依受眾的偏好去調整。」温淳雅向我們分享CCC追漫台為創作者和業者雙方提供的數位靈活度。
「CCC追漫台」作為文策院策進漫畫項目中的其中一員,從近10年前《CCC創作集》的典藏推廣形式的季刊,到後來開始有商業層面加入的月刊,至今轉生成為臺灣漫畫原創平臺,經營IP,並將發展重心放在數位平臺建設,期待成為集合大部分臺灣原創漫畫作品及創作者的一大總部,出 版社等業者也能將其視為資源庫。
「今年CCC追漫台用『臺灣漫畫館』的名義參加國際書展和漫畫博覽會。用整個臺灣漫畫去行銷,受眾的感受會開始不一樣。除了展現創作者,也展現臺灣的創作能量。有了好的環境,讓大家把東西放上來,創作者可以專心創作,業者可以專心產製。如果業界能夠大量投入,IP的起飛就會加快。假使業界主攻商業IP,CCC就確保多元作品都能來發表,《九號天鵝》和《器官拼圖》就是很好的例子。看起來好像比較實驗性、藝術性,但做出來之後,有成功挖掘出自己的受眾。我希望這個平臺上什麼類型的作品都有。」温淳雅期待道。
而漫畫基地也會不定時舉辦課程,除了繪畫相關課程,先前提到的非繪畫類專業課程,也是針對漫畫家的實際需求而來。臺灣的創作者很多都是個人經營,不像大公司有專業的產業顧問,臺灣漫畫基地除了相關的顧問可供諮詢,2023年也曾請律師來講解著作權、授權範疇等創作者們常碰到的法學知識,希望幫助作者們在未來接洽合作案的時候,留意自己的作品權利。
漫畫基地也曾有印刷知識、觀察出版市場等類型課程,除了要顧好自身的作品及時程規劃,有額外的技能,也能增加創作者實務上的運用。Jill表示:「不少漫畫家都會固定來上這些課。課程都是免費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只差一點就可以進入業界的漫畫家,或是想要精進的漫畫家。」
《帶我回家》的作者小黑炭,最初就是透過ACG產業合作交流會,與CCC追漫台成功媒合。《帶我回家》本來是「巴哈姆特ACG創作獎」的得獎單篇作品,在與CCC追漫台的合作中發展成連載計畫,今年(2024)更是進一步於台灣角川出版單行本。
善用平臺和交流活動,加上中介角色的協助媒合、推廣,業者可以獲得新業務的產能,創作者能得到曝光、發表,甚至海外版權銷售等資源。再加上多多參與工作坊、自我進修,相信漫畫家能逐步走出自己的大師之路。●(原文於2024-11-14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