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古找歷史|《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與夏王朝》|眾讀PopRead
神話與歷史之間的界線有時可以很糢糊,在缺乏史料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越久遠的歷史越難追溯,沒有歷史或只有甚少歷史記載的歷史要如何確定其真偽?有文字或文物紀錄的相對可信,稱為「信史」,相反則稱為「傳疑史」或稱為「傳疑時代」,有關「傳疑時代」的故事則可稱為「神話」。「盤古開天」「女媧伏羲」「炎黃二帝」等皆可稱為神話。在中國歷朝歷代紀錄中,「夏」、「商」、「西周」的紀錄相對缺乏,可視為「傳疑史」。要證明「傳疑史」的真偽只有一個方法:找證劇,除了翻查文字典籍,還有「考古」。
中國地源廣闊,要考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為例,其地點包今湖北陰湘城、江蘇草鞋山、浙江並安橋、內蒙岱海、四川寶墩、湖南城頭山等。而商朝遺址、漢代之後的遺址也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沒有相關的人力物力與時間,很難有考察成果。而不同國家學者的研究風格與方法也有不同。再加上中國城市化,有些未被發掘出來的遺址有機會被掩沒,連考也沒得考。
再者,發掘出來的文物需要做鑑定。掘到農作物,需要判斷農物的種類與保存時間,再要根據不同地域當時的氣候推算當時的狀況。而且當中要用到科學方法,例如「放射性碳素」「樹木輪較正」「AMS」等等。再細分一點,農作物是野生還是人栽的也要辨別,因為不同的野生與人栽反映了不同的的社會狀況。再複雜一點,要追查農作物的來源,是本地原有的還是從外地而的。凡此種種,不同的鑑定結果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除了農作物,還有石器、陶器、墓穴等等。要從考古出來的文物推算歷史也不是一件易事。墓穴相對能反映當時社會狀況。
也因考古,我們得以知曉商朝的部分歷史,例如從甲骨文得知「武丁」時代的東西,也得知武丁的王后叫「婦好」。也從二里頭這個地方二里頭證明夏朝的存在。二里頭在河南的二里頭村,在其發現了夏朝時的宮殿,只是未能證明是夏朝的的哪個時段。不過作者表示,當時的「朝」與我們所認知「王朝」或許有落差,不是中央集權的帝王政權,而是類似部落領主。
老實說,看這本書的時候有像在上歷史課,縱然有興趣,但受個人見識所限,有「跟不上進度」的感覺,尤其是作者旁徵博引大量考古資料的時候。在中國本土,所找到的考古文物不少,地方大資料多,看得時候多多少少會感到吃力,有些地方要重看幾次再略懂大概。雖然說的主角是夏商,但時間卻可推前至80萬前,除了中國歷史,也牽涉到人種起源,農作物起源等跨領域問題。
考古不只是找文物,更要兼具史學、化學、建築、農學、人類學的知識。要做到專精更是不容易的事。本書除了認識歷史,也反映出作者強大的學術功力。而且本書資料量甚豐,光是提到的遺址數目已經不少,而不同地區所發掘到的文物也不同,所牽涉到的時代也可以很廣。若不是已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這本書看一次大概有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