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工劳小报 #28
本文转载自工劳小报,原文:https://newsletter.laborinfocn.com/issue28/
01 本期重点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
今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城镇青年失业率,但高失业率和找工难的事实已是有目共睹。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编”、“考公”、“考研”成为众多求职者的首选,教师行业就是热门选项之一。但获得教师编制之前还有多层考验:公费师范大学和专业报考分数逐年增高、教育领域的编制越来越少、代课教师难以转岗转正等。
随着报考师范院校专业的学生大幅增加,分数线也年年上涨(来源),以西南大学为例,2020-2022年,该校公费师范在河南省的最低录取名次从5041名逐年提升至4672名、3958名。
除了师范生,也有大量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考虑成为教师。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144.2万人次(来源),是10年前的66倍,其中有800万报名者为非师范生。但拿到了教师资格离获得一份工作、编制还有很远的距离。
目前,大量临聘教师(代课教师)在编内编外这道线上挣扎。他们是公立学校里的非在编教师,这个群体本是为了解决在编老师临时缺岗问题,但“临时”成了“长期存在”。很多临聘教师不是临时顶岗,也会与任教学校签署为期长达五年的合同。长期在职的临聘教师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他们类似企业的外包员工,一直以来面对同工不同酬、差别管理的处境,仅仅是为了减少成本而存在。
不少临聘教师自认处在“教师链的最底端”,他们的工资通常比编制教师低2000-3000元,而且没有五险一金。对刚入行的教师来说,在省会城市有时一个月薪水也仅有3000元左右,连生存都遇到问题。《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9 年临聘教师人数达到37.83万,比2011年多了将近10万人(来源)。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到当下滥用临聘教师的问题,而临聘教师的增加也意味着编制教师的需求降低。
当数十年来临聘教师的待遇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时,近年来的一些新政策却让教师行业的劳动者进入编制变得更加困难,又或是试图将编制内教师赶出去。
许多城市的一、二线城市中小学新招岗位却正越来越多地和编制“脱钩”。厦门今年大范围取消教师招聘编制,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来源),该管理制度中的教师一般签三年期合同,再通过公开招考转编。有的应聘者即使是通过了面试也因没有编制而放弃这份工作。他们不光顾虑未来又一次“入编”的压力和风险,也担心当政府开始减少教师队伍数量时,“编外教师”是最先被裁员的群体。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认为取消教师招聘编制是因为编外教师在人事关系上更好处理,直白的讲就是更方便裁员。
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在编制内的教师也不再安全——不少地区正尝试引入“教师退出机制”。如贵阳政府提出方案,对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教师,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机制。不少人宣称这样的退出机制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未来生育率降低、少子女化,不需要那么多教师(来源)。但如何全面合理地考核教师是一个大问题,它可能让更多教师陷入无谓的竞争与不稳定中,连带影响教学。另一方面,生育率降低、少子女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削减教师数量,它同时也是一个小班化教学、提高教育品质的机会。这些地方政府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上,却反而像企业一样思考各种裁员的方法。
虽然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社会之根本。可是,在教育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在各种教育资本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首先牺牲的是教师的利益,更多教师的工作前景变得越来越暗淡。如何争取更有保障的工作?如何面对临聘教师与编制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教师工作状态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02
工人动态
—— 工厂工地 ——
福州高新区工程停工两年,超230名农民工400万工资仍未清欠
9月初,福建众赢公司被曝拖欠5100万元的工程款,其中包括逾230名农民工的工资,总额达400万元。董事长张某佳虽身负终本执行案,其公司的项目仍然被列为重点项目引进。人社部门声称之前的欠薪问题已得到妥善处理,目前未有农民工提出新的诉求。然而,一些相关人士反映,自2021年至2022年期间,农民工已多次向高新区信访局、人社局等部门反映欠薪问题,但至今尚未解决。阅读原文
内蒙古“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出炉,违规施工与宽松监管是核心问题
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内蒙古“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事故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井工转露天技改期间,违法包给不具备矿山建设资质的承包商。该煤矿的运营管理极其混乱,其股权曾变更多次,涉及多位股东,法人身份也有多次变更。同时地方政府监管执法松懈,失管失察也是重要原因。阅读原文
四川“8·21”山洪事故调查,施工企业未及时组织工人避险并谎报失联人数
8月21日,受强降雨影响,金阳县灯厂村遭受自然灾害。在沿江高速JN一标段项目建设工地内,共有201名工人未能及时接到避险通知,导致4人遇难,另有48人失联。随后的调查发现,该标段项目部及其合作的劳务公司,在接到预警通知后没有按规定及时组织工人进行避险,事后还谎报了失联人数。阅读原文
—— 服务业 ——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司机抗议班制调整
8月底,武汉光谷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的司机们集体反对公司董事长何小林强行改变工作制度,他出于成本考虑将原本的四班倒制度改为三班倒。司机们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工作时长,加大了疲劳和事故的风险,同时新工资方案对新入职的司机不公平。但何小林态度十分嚣张,甚至亲口对司机说:“不管你们找劳动局还是哪些组织我都不怕”。阅读原文
辽宁锦州一女干部布置卫生工作,要求每块砖缝没有任何尘土沙粒
9月初,一位辽宁锦州的女干部在卫生工作中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她要求工作人员要顺着每个缝隙清扫,确保每块砖缝都没有任何尘土和沙粒,细致到别人无法挑剔,甚至亲自演示了如何清洁。这样过于苛刻的要求不仅毫无可行性,还会增加员工的工作负担。阅读原文
陕西省旬阳市人民医院违规解聘中年劳动者,44岁女护士成功维权获赔偿
9月初,陕西省旬阳市人民医院被曝存在“男满50女满44到龄不续聘”规定。年满44周岁的护士黎小英在今年6月30日因此被解聘,但她聘请律师,申请仲裁,成为了第一个成功维权的人,她因此获得了8万元的赔偿。事件发酵之后,当地人社局要求医院向19名被解聘人员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金。近年来,中年劳动者在职场受到的年龄歧视屡见不鲜,广大劳动者一定要好好利用劳动法,勇于捍卫自身权益。阅读原文
—— 白领 ——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要求员工贷款支持公司运营,贷款额逾2000万元
8月底,郑州育人教育集团的多名员工曝出,该集团自2019年以来一直要求员工向郑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持企业运营,并承诺员工贷款无任何风险。然而自2021年来,育人集团拖欠相应的贷款利息,有员工为其垫付了7个月的利息,一些人的贷款已经逾期,影响个人征信。数据显示,有100多名员工受此影响,涉及的贷款总额超过2000万元。阅读原文
—— 青年劳动者 ——
23岁小伙猝死宿舍,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上13天夜班
8月中,年仅23岁的小徐在一家苏州电子产品企业工作期间,突然在宿舍猝死。由于猝死时他在非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因此难以认定为工伤。小徐的家属与劳务公司及厂方就后续处理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小徐的工作强度极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根据他的工资单显示,仅在两天内就工作了21小时。阅读原文
四川某职院要求学生跨省实习,家长抗议学校未提前通知
9月初,四川绵阳的一所职业学校要求学生前往浙江实习四个月,但未提前通知家长,引发不满。家长担心学生的安全和学业受影响,要求推迟实习时间。学校解释是按教育部规定,学生需要在大二时进行实习,强调实习是自愿的,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或集中实习。校方目前正在协调省内实习单位。阅读原文
03
深度与评论
I. 解法Solution:60岁的她们,还在养老院当护工
对于一些人来说,60岁并不意味着退休和安度晚年,而是预示着不再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欢迎,要去寻找要求不高、也更辛苦的工作。本文聚焦于一群具有相近特征的中老年女性护工——她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境况不佳或背负着沉重生活负担。她们为什么不退休,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劳心又劳力的养老护理工,又是如何成为一名护理工?女性护理工长期面临着工作不被重视、背负着社会污名和晚年缺乏保障的困境。阅读原文
II. 上游新闻:13名矿工消失在地下500米
本文回顾了湖南衡阳耒阳市源江山煤矿“11·29”重大透水事故。2020年11月29日,源江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救援,5名矿工遗体被救出,另外8名矿工永久长眠在地底下。调查显示,本次事故的原因是人祸。一方面,同一区域的四家煤矿为抢夺地下资源,无序采矿和盗采导致各煤矿之间的巷道被更改。另一方面,煤矿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往巷道灌水,甚至砸毁对方抽水设备和矿道隔离墙。犯罪人已经伏法,但矿难事件本身折射出的资本恶性竞争,生产安全不受重视和监管责任等问题,仍值得深思。阅读原文
III. ACTIVISM行动:中国90后尘肺农民工调研笔记
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使人们关注到长期工作在粉尘空间中而罹患尘肺病的工人群体。除了印象中面容枯槁的老一代尘肺病患者,年轻一代工人也没有逃脱粉尘的侵害。本文以调研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四省调研时,了解到的90后尘肺病群体的生活境况。他们往往受教育水平不高,对劳动关系、职业病鉴定、工伤认定的情况了解很少,患病后不但要经历难熬的身体伤痛和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即使想工作也因为雇佣方不想承担责任而难以就业。他们的自我拯救方式很少,或许只能够买一份不一定会被理赔的保险,给家人留些安慰。阅读原文
IV. 端传媒:我在皮村“打工博物馆“的日子,我的工人朋友们,和他们的困境
2023年5月,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工艺博物馆——北京皮村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在运营15年后,由于场地等不可抗力原因不得不暂时关闭。本文记述了一名志愿者在博物馆里的历练与纠葛:他从一个天真烂漫、对文学抱有幻想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接近工人、体验工人生活、为工人发声的“文人”。他也介绍了他的工人朋友,包括一位在机构食堂工作的女工、一位饱受家暴之苦的母亲、一位流动儿童和一位艰难讨薪维权的司机。打工博物馆记录了工人们自己的历史,在创造工人文化、赋权工人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见证了许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转变,也持续面临着经营困境和政治压力。阅读原文(上)/ 阅读原文(下)
V. 极昼:农村大学生进厂打工:搬一块砖4毛 进肯德基不会点餐
本文主人公何妨来自河南,在石家庄一所民办高校读本科。他打过八份短工,从郑州物流园到苏州电子厂,再到如今一家位于繁华街区的辅导机构。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使他对家世不时感到厌烦,奔波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又让他意识到家乡和父母是他一切的开始。而多段打工经历的洗礼又让他开始思考进场打工的年轻人的命运,曾感叹:“我不怕进厂,怕的是在厂里待一辈子。”阅读原文
VI. 澎湃新闻:“裸奔”的建筑工
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位居农民工六大行业之首,与之相对,他们工作的安全风险性也极高。本文记录了三位性别不同、年龄相异、出身背景不一的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活难处。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他们都需要与钢筋、水泥和瓷砖这些冰冷的建筑材料作伴。工作沉重、单调、乏味,从早到晚,少有歇息。即便如此,在经济不景气时,被拖欠工资是常有的事。而在男性多数的建筑工地上,女性建筑工的处境也需要被看见。阅读原文
VII. 中国劳动趋势:中国网约车平台的女司机们
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有近237万的女性司机。这篇文章通过对30位女性司机的访谈调研,研究了女性网约车司机们成为平台用工背后的原因,大多数受访者有孩子,离异母亲占了大多数,她们对于兼顾家庭的需求影响着她们的工作选择和劳动过程。作者通过研究以及女性司机社群内部的交流,展示了她们是如何共同团结抵抗工作上的性骚扰和性别暴力。本文在研究零工经济的劳动过程时,探讨了劳动力再生产对于女性工人劳动过称的影响。阅读原文
VIII. 第一财经:部分工厂悄悄放宽年龄限制,但50岁的应聘者需要做CT
在沿海的工厂,招工年龄逐渐放宽,35岁不再是门槛。在工厂裁员/解散后,一批四五十岁的中年工人再次进入劳动市场。他们找工作时发现,工厂招聘普工的年龄限制是45岁以下,工厂也愿意接收50岁以下的技工。工厂招聘人员表示,工厂枯燥的工作环境难以留下年轻工人,目前对工人的需求仍有很大缺口。不过实际求职中,工厂会要求提供CT检查健康证,以防在岗期间工人身体出现问题工厂需要担责。这个门槛让一些中年工人开始考虑工厂之外的工作。阅读原文
IX. 冷杉RECORD:被牺牲的晚年,环卫工父亲替子还房贷
房贷横在父子两代人身上。本文记录了一个替子还房贷的父亲的故事。为了帮助贷款买房后生活困难的儿子,这位父亲以58岁的年龄,在市区当上了清洁工。两年后他本该面临退休,但为了维持这份工作,他在公司的授意下顶岗,顶替未超龄的环卫工干活。没有社保、远离亲人、糟糕的吃住条件之外,他还要面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时不时的以罚代管,在房贷的捆绑下,他不得不咬牙坚持。阅读原文
04
调查与报告
05
工运谈:连载预告
本专栏计划自下期开始,以时间为轴,以各类工人群体意识发展、组织状态、行动方式为主线,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公有制解体及私有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工人身份、处境变化,及相应的重要背景环境和事件过程等等。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连载,能够描绘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的面貌和行动的大概轮廓,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又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走到了今天。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进来,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补充观点等等。
05
法律与维权
判决1:受伤后劳动者被公司划成了“临时工”以躲赔偿,法院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2022年7月,来自湖南的余女士在北京房山某公司从事生产线操作工工作的过程中手指受伤。公司看她不能继续工作了,就想赶她走,且不想支付离职经济补偿等费用。于是余女士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得到了该公司应支付余女士“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9000元”的裁决。公司不服裁决诉至一审法院,借口有劳务外包公司,称余女士为临时工、不存在劳动关系。此后法院两次判定余女士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充分:其在公司直接考勤管理下从事劳务,并由公司发放劳动报酬;双方均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因此,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违法。阅读原文
06
资源推荐
电影:《厚街》
《厚街》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和强烈冲击力的纪录片。全片九十分钟,目前流传的仅有2003年五十五分钟的导演采访版。导演用镜头忠实记录了本世纪初东莞厚街进城务工者的生活状况。
厚街位于广东东莞,是改革开放外资最早“登陆”设厂的一批地区,丰富、高薪的工作机会吸引着内地劳动者聚集在此。无序扩张的资本、缺乏治理的社区将廉价的劳动者困在逼仄的出租屋,制假造假、逼良为娼、暴力抢劫在厚街肆意生长。在影片中劳动者有各自鲜明的生活态度,或充满希望或忧心忡忡,他们在爱恨情仇中纠缠徘徊,也在梦想与困境中坚持、妥协。
导演在片中没一味居高临下的怜悯,也不期待纪录片改变工人的状况,只是祝福十年后厚街工人的生活状况会更好。二十年后的今天,厚街工人或者中国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又有多大变化呢?结尾的字幕仿佛也给厚街工人的故事作了注解。
07
图片故事
一张网络流传的工价表,可能是暑假招的学生工的工资。之前暑假工工资低至每小时9元已经上了新闻,这张表中的某些工种竟然出现了6元、4元的小时工价。这个工资也太低了吧!工厂也知道,它甚至把回复都写好了:“你不做有的是人来做”。真正做到了剥削廉价劳动力时脸不红、气不喘。
08
劳动碎语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班上学生的家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得到的回答是工人、保洁、食堂打菜员、无业……不少学生都是没有本地户籍的流动儿童。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只能继续从事父辈的职业,延续他们的命运。
逐渐地,他堕入为出身而自卑的泥沼,坐公交地铁会因为别人一个远离的动作酸楚,路上会因为别人的时尚打扮无地自容,后面严重到无法上班,失去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只能蹲在家里。他常常思考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发展的(得)太快了,一旦被甩下,就再也追不上了,除了留在原地自怨自艾,什么都做不到。”
我2017年下半年开始拍短视频,2019年底才有点起色。自从进了富士康,我视频的内容差不多都是重复的,因为生活本身在重复,做的事情也一样。只不过有时候换个地方,身边的工友换个人而已。以前住在临时工宿舍的时候,每天都有跑路的,连提的桶的颜色都差不多。
来自《打工十三年,我仍然一无所有》
如图所示,工厂园区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进入车间的在整理防尘服之类用品的工人们;一类是已经工作完毕准备去休息的工人们,他们这样的一次倒班,就完成了生活与工作的交接。如果将视频放大,你完全可以将两列人群归结为同一种情绪——疲惫。疲惫地进厂,疲惫地出厂,在演奏一场无声的旋律。是的,如果主播不带解说的AI声音,除了脚步声你啥也听不到。
来自《60万人在线体验“进厂打螺丝”》
本期小报周期(2023/08/15- 2023/09/11)
撰稿:yemang、焉识、三不沾、索修、星星儿、超级64、向日葵、Xay、Grayson
编辑:非洲大蜗牛
在最后:欢迎订阅我们
以上是第26期工劳小报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ditor@mail.laborinfocn.com)提出建议或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