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為什麼值得被愛呢
諮商師問我相不相信媽媽愛我?
「知道。」我遲疑了很久。
他接著問我是否相信伴侶愛我?
沒有分毫疑慮,我告訴他「我相信」。
諮商後我和他談及內容,他認為付出和犧牲是他個人判斷愛的標準;而我在經過大量的思考以後,找到一種可能,是關於陪伴。也許我衡量愛的標準單位,是陪伴於身邊的時間。
我陪伴自己的時間很長。
生活裡很多時間是我和自己度過,感受自己的心情,但我很少分享給他人知道,除了我害怕從他人的反應裡驗證出「我不值得」,也許更多的是我不了解如何分享。因為我從母親說開始有心事的小學三年級之後就是這樣子生活的。我沒有認知到媽媽辛苦工作、兼差是為了照顧我們,只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一個人生活、要獨立,只是知道如何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生存。時間長了,我不再理解自己為何需要家人。甚至可以說「家人」這個概念從我有記憶以來,好像就沒有一個普遍的理解——我並不理解家人的意義;直到二十多歲才開始重新建構,那些穩固的概念在拆解的過程很漫長,也時常帶有挫折與沮喪。
為何要向他人分享我的事情?
為何有人要聆聽我的內心感受?
只是我自己的事情,無關他人的關於我,有什麼理由需要讓他人知道嗎?
一直不明白。
我的世界裡一直到二十歲以前只有我和他人,無關親疏,就是我和他人。
負面的各種各樣連結皆以消極的概念發生。
我的「消極」能量很強,基本上錯誤的理解背後都是以此運作;消極背地裡的實話是:我希望自己被看見,我希望我的感受與需求能夠被重視,消極是我恐懼得到心理創傷的感受,那個「我不值得被愛」的心情。明明渴望,但我不曉得如何使用正確的方式表達。
他說在那個階段我好像經歷了好多次被拋下、徬徨無助的感受。五歲的我並不曉得父母為什麼原因分開,不曉得為什麼失去,我總是被要求執行一些事情,但我不知道原因。被丟下的感覺到底是什麼?長大的我也總會在親密關係中帶有這樣的恐懼,時常對於衝突產生這樣無意識的恐懼。
總是把事情都做好是因為我害怕自己如果沒有做好就會被丟下嗎?所以努力的、獨立的行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人,我不需要他人,我的所作所為是這個模樣,是因為我覺得父母離異是我的錯嗎?是因此我努力想做一個懂事的小孩嗎?盡可能減少他人的麻煩,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麻煩嗎,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存在嗎?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不影響他人,甚至不倚靠他人,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善待,所以要堅強嗎?
堅強了,就不會被丟掉了嗎?
不值得被愛的人,認知自己是一個不應該的存在,於是盡全力讓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避免成為他人的麻煩。
是這個樣子嗎?
那個不值得被愛的理解,究竟要如何再挖開呢。好想看見那裡面的自己,想要認識她、和她說話,想問她:父母的離異真的對妳造成了這麼深刻、龐大的傷害嗎?想問她願不願意陪我站起來,想問她願不願意陪我試試看,一起去相信愛。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夠讓那個自己抬頭看看,不知道如何幫助她,不知道我能怎麼做,讓她知道其實妳一直擁有很多很多的愛,即便缺少了一人份,既使那看似一種平凡人都擁有的愛,但也就只是看似。
可是我為什麼值得被愛呢?
這樣子的我,是為什麼能夠被善待,為什麼值得他人為我付出呢?
討論的休止過後,我對此仍有著淡淡不解。知道和相信之間有著某種距離,那要經過多少時間、還要遇見哪些人、碰過什麼事,才足以堆積起堅信不移的地基,我不清楚,也並不期待;抱持著沒有期待的心思,日子終究是可以過地相對平靜,無關好壞,就是選擇。
但我珍惜此刻擁有的一切。也早已接受過去,練習著凝視痕跡,沒有怨念,只是遺憾,但願自己能夠以更平衡、中性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