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不再只是被動接收需求的單位-《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
從行銷身上學習怎麼做好培訓。
行銷和培訓,兩者的本質都是一種溝通。
行銷在數位、社群的技術當中,是需要階段式的佈局,因為消費者接觸廣告、產品的渠道越來越多樣、複雜和碎片,把握住每個與消費者的接觸點,精準地曝光又不能造成厭煩,即使造成厭煩也要讓他下單!
培訓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樣的也正在數位轉型和社群化,也就是說,以前透過舉辦一整週的訓練課程,把員工集中在一個教室裡的模式越來越不適用了,你會想:講師不是都越來越能言善道嗎?怎麼會留不住人呢?並不是講師或課程內容怎麼了(講師的表演和內容絕對是越來越豐富有趣),而是我們的習性改變了,不只是培訓而已,任何接收資訊的方式都不再是像以前晚間 6 點一到,全家人坐在客廳前面看新聞配飯,也不再是早上 6 點等著投遞的報紙,我們隨手拿起手機都可以接收世界各地的內容,培訓也是一種資訊的傳遞,同樣需要隨著人類行為而改變。
這兩個項目都是透過一連串的溝通,達成我們期待受眾要達成的任務。
行銷的目的是消費,培訓的目的是績效。
但就像傳統的行銷,過去沒有這麼發達的廣告投放工具可以追蹤到詳細的數據,沒辦法幫助我們檢驗行銷人員做的事情有沒有貢獻,這篇文案、這張圖片、這支影片……到底哪一個效果比較好?沒辦法衡量的事情就無法被管理,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所以 Martech 的人才稀有也昂貴,也有很多工具無止盡的精進,如今,行銷直接能預測銷售成果是必然的,已經有大量的證據,支持行銷人員的所有行動。
而培訓的目的就是人才的績效,這點其實非常困難,因為績效的成因太複雜了,所以培訓人員難以知道該如何證明績效是源自於培訓的貢獻,以至於逐漸退居幕後中的幕後,變成一種服務支持,大多數的工作是在邀請講師、開課程、做滿意度調查等等,但在培訓後的追蹤和驗證,沒有太多存在感。
對啊,我原本也覺得這件事不可能,若說公開班就算了,學員很自虐的在工作之餘來報名課程,身為開課單位當然要極盡所能的將他們操到爆!課前作業、課中訓練、課後實戰、定期追蹤等等,任何機制都可以設計(只是學員的留存率備受考驗,很可能中途烙跑 XD),這樣的課程就會獲得很棒的口碑好評,因為上完課的學員都真正脫胎換骨,人證、物證都在,自然能吸引更多人來報名。
可是企業內訓完全不同啊,學員非自願上課,儘管是員工自主提出課程需求,也很熱烈參與,但回到崗位上時,公司政策、部門發展、主管風格、環境資源等等樣樣都是關鍵,決定了學以致用的可能性,也決定了這場訓練的壽命。
我在公司第一個完成的混成培訓專案就在 8 月上線,一個訓練設計了七大階段,歷時 2-3 個月,大量運用行銷的思維,讓換電站工程師從零經驗到能獨立上工,其中有數位課程、機台操作、實地見習、考試檢定,每一個階段就如同行銷漏斗,設定不同的通過關卡和檢核標準,但這其實都不是最關鍵的,其中最要緊的是與學員的主管、主管的主管、主管的主管的主管密切溝通,而且讓他們體驗、認同、尊重這個訓練的目的和意義,爾後每次訓練的第一步就是重複的邀請主管們一起參與,讓他們與學員站在同一陣線,表達支持。
目的是為學員營造良好積極的學習氛圍(主管很重視你,也很重視你的學習成效),還有能學以致用的環境(回到崗位上你安心採用在這裡學到的內容)。
同時,培訓經理與帶人主管之間的權責分工必須很清楚。培訓經理是能夠判斷學員的學習能力、成效,透過各項關卡的機制來做把關(看是要重修還是退學),然後盡可能在培訓流程當中,讓他們獲得所有該從訓練獲得的內容。至於帶人主管則是從日常表現判斷員工的工作績效,透過工作指派、獎懲制度來做裁定。雙方能夠觀察的角度不同、權力也不同,雙管齊下才是對一個人才最好的訓練,或說發展。
為了能真正落實績效的目標,培訓經理的攻防範圍變大了,要溝通的對象也變多了,要執行的項目也更複雜了。
一開始,同事也覺得這件事不可能,培訓就應該是負責把教材準備好,至於學習成效端看個人,而績效指標端看用人主管,培訓的 KPI 似乎只有產出內容的數量,以及參與培訓的人數,其他的變因我們沒辦法掌控。
《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真的是我近期讀過最落地又詳盡的培訓方法論。
P.61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經理必須學會影響那些在他們掌控之外的因素。他們準備了可靠的流程和監管體系;偏離目標時,他們就能通過『預警』及時採取修正措施。」
我目前還在優化這個專案,希望能在七大階段中真正做到明確的數據化管理。
P.61 「如果學習和發展組織希望成為值得信賴的業務夥伴,他們同樣需要設立目標並全力實現目標。」
這是我從行銷的核心精神當中學到最多的思考邏輯:把目標訂在關鍵指標上,然後想方設法地做出成績。
思考的萌芽時刻:
培訓人員應重新被定義為產品經理,將培訓設計成解決問題的有價產品,用產品思維來規劃培訓的始末,將有機會跳脫無商業價值的行政業務。
書籍: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
作者:羅伊·波洛克, 安德魯·傑斐遜, 卡爾霍恩·威克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每天一頁閱讀 // One Page A Day Challenge 】
隨手翻開一本書中的一頁(封面、目錄、資訊頁不算,序文、內文都可以!),針對裡面的內容詳讀和思考,然後用隨筆的方式紀錄下自己的心得,不限字數,心得可以只有狀聲詞和顏文字 XD
文中 #一頁閱讀
公開貼文不強求,但公開的話可以讓參加的朋友互相交流!
附上書封和那一頁的照片
為什麼今天選了這本書?
寫下隨筆心得
重要:每天一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