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用途理論》打造用戶願意使用的產品和服務

前言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是偉大的管理大師,管理者或做產品的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他,他的著作豐富《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KOBO)、《創新者的修煉》(KOBO)、《創新者的 DNA》(KOBO)、《創新的用途理論》(KOBO),都對商業界帶來巨大影響,包含 Apple 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Netflix 創辦人與執行長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Amazon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書架上唯一一本商業管理書就是《創新的兩難》。

還有一本《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KOBO)是他鼓勵學生除了思考企業的成功外,轉向思考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個人」發展。這本在我對職涯迷惘時,成了生涯規劃的提醒,幫助我開始思考這輩子究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有機會再分享這本非常棒的書。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全新增修版)
增修版序 勇於面對人生的驚濤駭浪…www.books.com.tw
前一陣子做產品時非常低潮,迷惘到底怎麼找出使用者的痛點?做出使用者想用且滿意的產品?即使閱讀過 Marty 《產品專案管理全書》(KOBO),但此書告訴我的是如何建立產品經理的 Mindset ,並沒有告訴我該如何做產品,但很幸運的是我在克里斯汀生《創新的用途理論》找到了思考的方向。
《產品專案管理全書》產品專案經理必備聖經
Marty Cagan…medium.com
破壞式創新與用途理論
克里斯汀生在1995年提出的破壞式創新理論已成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現今我們正在使用的產品都是很好的例子:Apple、Amazon、Airbnb、Netflix、台積電。
💡 破壞式創新:是指將產品或服務透過科技性的創新,並以低價、好用、便利等特色吸引特殊目標消費族群(非主要目標客群)。它破壞舊有的市場、產品與技術,開發低階與尚未發現的新市場。雖然一直知道 Amazon 很厲害,但身處在台灣感受不深,直到最近閱讀《Amazon無限擴張的零售帝國》(KOBO)後,才了解亞馬遜持續創新的策略面,貝佐斯根本有征服全球的策略藍圖(可能有些人還以為他們只是電商),直到 Amazon 茁壯時,很多產業才意識到威脅。

同一種奶昔,但不同用途

有一家速食連鎖店花了好幾個月詳盡地研究:如何增加奶昔的銷售量?
克里斯汀生已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探索問題:顧客的生活中出現什麼「任務」需要解決,促使他來這家餐廳買奶昔?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需要處理的任務,我們因此購買商品或服務來完成這些任務。
早上的奶昔

下午的奶昔

奶昔的用途理論
如果餐廳只是把爸爸和通勤者的調查回應加以平均,焦點放在如何使產品大致上「變好」,利如「更濃」、「更甜」、「更大杯」,那就放錯重點了,對任何顧客來說都派不上用場。
重點不是產品,而是顧客想要的進步
拆解用途理論
克里斯汀生把那個進步稱為「用途」(Job),也就是說,顧客為了完成某些任務而「雇用」(Hire)產品或服務。
顧客其實不是購買產品或服務,而是為了讓生活有所進步(Progress),才把那些東西拉進生活中。
考量以上元素,用途本來就很複雜多元,它不只有功能面用途,還有社會面和情感面。我們往往把焦點集中在功能或實務需求上,但有時消費者在社會面或情感面的需求可能遠遠超過功能面的需求。
用途理論的主要焦點不是放在「誰」做了某件事或做了「什麼」,而是「為什麼」。
💡 同場加映 Simon Sieck《先問,為什麼?》(KOBO)書中提到的知名黃金圈理論,有點像是用途理論延伸到企業為什麼做這個產品,另外也可以把黃金圈理論用於個人,找到創造長期成功的關鍵。
使用 Airbnb 的用途
光從功能面用途看 Airbnb 的話,那是為出差的人提供過夜的地方,它是和旅館業競爭,而且你可能會想誰想付錢且沒隱私的睡在陌生人家中?
Airbnb 找出消費者想要的用途:大家使用 Airbnb 不只是為了在某個地方過夜,而是因為在某個地方過夜可以參與某件他們想參與的事,而且還可以擁有比全球的連鎖旅館更真實的在地體驗。

消費者選用 Airbnb 的情境,和他們選用旅館的情境截然不同。競爭對手不只是旅館,他也為「借住朋友家」或「乾脆放棄旅遊」的人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在疫情底下的 Airbnb
Airbnb 裁員公開信 (中英對照):一封 Co-founder & CEO Brian Chesky 的來信
Airbnb CEO Brian Chesky 宣布裁員 25% 的公開信。讀完覺得富有同理心並思考周到,很值得每位 CEO 參考!medium.com
正當美國各大城市疫情嚴重下, Airbnb 卻注意到消費者的需求。雖然行動受限,但人們還是想外出,城市居民開始遠離城市公寓,並躲進遠離都市的度假屋的「社會現象」。

競爭不限於同類產品
在做競品分析時,我們往往認為競爭只出現在同產業裡。但從用途理論觀點來看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創新宇宙的中央不是顧客,而是顧客心中的用途。
如何發覺用途?
Amazon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觀點可抵八十分的智商。」
5種發覺用途的方法
生活中尚未解決的任務就是創新的沃土,觀察我們自己,生活清楚顯現出我們需要什麼,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情,對其他人很可能也很重要。
當消費者對現有的解決方案並不滿意,又非常想要解決問題,因此大費周章拼湊解決方案,身為創新者,應該會讓我們的心跳稍微加速一點。
我們不想做的事情,可能和想做的事情一樣多,把那些不想做的稱為「負面用途」(Negative Jobs),往往是最佳的創新機會。
從觀察顧客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也可以發現很多新的商機,尤其顧客的用法和公司預期的用法大相徑庭的時候。
做產品的思考練習
- 顧客選擇你的產品或服務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或他們選擇其他產品的原因?
- 你的產品或服務如何幫顧客在生活中取得進步?他想在什麼情境中取得進步?進步達到哪些功能面、情感面和社會面的哪些效果?
- 你的產品或服務在傳統的產業觀點外面臨哪些競爭對手?
- 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提供太多顧客不願花錢購買的多餘東西?
我們也可以想想,閱讀此篇或本書的我們,是想雇用用途理論達成什麼進步呢?
參考資料
創新的用途理論:掌握消費者選擇,創新不必碰運氣
創新,一直是重要的顯學。沒有經驗的創新嚮往者,經常以為「天馬行空」是創新的模態,並且以此來批判「制度」、「紀律」是創新的障礙。其實創新是有方法的,是需要很有紀律的依循法則,一而再有自律的自我要求來進行創新的過程,才能提高創新的成功率。…www.books.com.tw
創新的兩難
2000年科管百大 / 「全球商業書籍獎」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大師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www.books.com.tw
克里斯汀生創新經典套書
書名:克里斯汀生創新經典套書,語言:繁體中文,ISBN:4717211023174,出版社:天下雜誌,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譯者:李芳齡,李田樹,洪慧芳,出版日期:2017/08/04,類別:商業理財www.books.com.tw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