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愛這味,跨界》畫繪本也畫漫畫,兩棲創作者在歐洲大受歡迎?ft. 陳沛珛、黃一文、卓霈欣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台灣圖像創作者近年於國際屢屢斬獲大獎,日本國際漫畫獎年年有台灣漫畫家出線,波隆那書展的不同獎項中也能看見台灣插畫家的身影。文化內容策進院特別企劃「國外愛這味」出版專欄,每週一刊登,展現評論人、創作者與版權經營者等不同觀點,加上文策院作為產業助攻的推手,如何將不同的機會點,匯聚成一幅台灣圖像的獨特樣貌。
左上起順時鐘:黃一文《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卓霈欣《漁夫和他的靈魂》、陳沛珛《暫時先這樣》、陳沛珛《一直一直躺著睡》

作者|吳平稑(漫畫評論者)

自2012年以來,隨著政府規畫支援台灣館持續參與安古蘭漫畫節,以及與當地合作增加漫畫駐村的機會,有越來越多繪本插畫家對漫畫創作感到好奇。再加上漫畫的流通與親近性,以及兩個領域間的發展不如海外定型,使得這類跨域創作者在台灣不少見。

而這類兩棲的創作者,也頻頻獲獎並售出海外版權,究竟什麼因素使得他們能吸引海外讀者呢? 

➤繪本多變且豐富的畫風吻合歐美漫畫口味

將自己定位為插畫家的陳沛珛,就是跨界創作的畫者。她今(2022)年與海狗房東出版《他們的眼睛》,過去也有由巴巴文化發行的《一直一直躺著睡》等作品。陳沛珛平時會參考繪本的視覺效果和技巧,她形容繪本比較像是詩,很仰賴作者和讀者的感受性,也很重視拿在手中的設計感。

而正是這份詩性,使她有機會吸引法國出版商Acte Sud的目光。本就不愛侷限於單一創作活動的陳沛珛,2016年在安古蘭駐村時,以色鉛筆的混合風格繪製漫畫原稿,讓編輯Thomas Gabison鍾情於此而決意出版。陳沛珛還有版畫等視覺風格的嘗試,正因為繪本的多變與少頁數的製作經驗,令她找到能應用在漫畫上的圖像處理方式。

陳沛珛《一直一直躺著睡》內頁圖(巴巴文化)
陳沛珛《暫時先這樣》內頁圖(大辣提供)
陳沛珛、海狗房東《他們的眼睛》內頁圖(維京提供)

➤漫畫的自由與議題導向受到海外關注

專注在繪本創作的黃一文,曾兩度入圍波隆納插畫獎,今年短篇〈Dream〉被芬蘭漫畫誌《Kuti》收錄。從小就閱讀日漫,但在了解到自身風格偏藝術性後,她選擇繪本創作。黃一文說,雖然在歐美,漫畫與繪本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但漫畫相對較多的頁數,仍帶給創作者很大的自由,題材的表現也無需顧及台灣童書的限制,比如不一定要具有啟發性,可以只表現抽象情感的特性,是她跨足漫畫界的因素之一。

因為漫畫的議題導向與豐富的分格敘事,帶給黃一文不同的創作觀點,透過獨特的敘事角度,《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一書因此獲得韓國、西語國家的青睞,目前版權已售出。黃一文認為,烏克蘭戰爭的處境,多少讓台灣議題受到關注,使海外出版社感興趣。

黃一文《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內頁圖(玉山社提供)

➤普世性不分領域皆能吸引讀者

卓霈欣,取自義大利第11屆「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官網

觀點與黃一文相似的卓霈欣,去年以漫畫作品《樹冠羞避》奪得波隆納SM大獎首獎。她指出,繪本需要專注在單一畫面如何保留讀者目光,而漫畫會有更多時間流動的表現,她在《漁夫和他的靈魂》繪本中,便挪用了漫畫的分格手法。卓霈欣表示,目前歐美在兩者形式表現上,並不會有太多的區分,只要找到了適合的表達方式,無論媒介為何,讀者都能接受。

卓霈欣謙虛地引述了獲獎時評審團的評語:作品具有親密與熟悉感,結合畫面的元素語言,使內在的情緒與外在的世界產生了連結,是獲得青睞的原因之一。她靦腆地說,因曾收到讀者回饋,説其作品以理性包裝感性的情緒,令她思考或許是出於台灣人收斂性格而能如此表現,讓作品中的普世性獲得共鳴。

《樹冠羞避》,取自:義大利第11屆「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官網
《漁夫和他的靈魂》內頁圖(文化部提供)

最後,曾任安古蘭漫畫節版權專員的慢工社長黃珮珊也提到,歐美市場因為有成熟的圖像小說分類,極具包容性,對台灣兩棲創作者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畫風不像日漫侷限,只要風格對味,售出機會就大。但黃珮珊也說到,創作者仍需注意市場看重的劇情完整性、普世價值、分鏡與畫技等,否則容易因故事太弱而失去機會,不得不細思。●(原文於2022-08-29首度刊於OPENBOOK官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