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乎?

何補齋
·
·
IPFS
·
考諸歷史,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就像許許多多的中國夢一樣,好像沒有人願意醒。

楊照曾言:武俠小說是人類文學史上最大的互文系統。所謂「互文」,是指文本間的相互引用。藉由作者間有意無意的共識,憑空創建出一個『江湖』。

武俠小說的作者與讀者,會自動登入這個叫作江湖的虛擬系統,各自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這些玩家們絕對不會誤解少林寺方丈是無惡不作的魔頭,也絕對不會認為張三丰秘傳的武功是三腳貓把式。

正因為大家都在這個互文系統裡,因此武俠小說作家不必一一交代人物、武功、派別等等來歷,反正讀者自己會知道。這是作者與讀者間的默契,也是武俠小說迷人的地方。絕對不是《哈利波特》或《魔戒》這種單一作家獨立創造的虛擬世界可相比擬的。

西方人讀武俠小說 障礙高不可攀

西方人對此互文系統一無所知,讀起武俠小說來就有高不可攀的障礙。因為小說裡的每個名詞、每個符號都是陌生的,而且作者一點要交待的意思也沒有。當一個西方讀者用常識來推論:一群叫化子聚在一起一定不會幹什麼好事,而不能了解丐幫幫主在武林中正義的形象與崇高的地位時,那讀起武俠小說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而正是由於這個互文系統的龐大淵博,常常使我們誤以為這個虛擬的江湖就是歷史的真實。有太多人相信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傳授易筋經,張三丰創立武當派並發明太極拳。「天下武功出少林」變成了一句成語,幾乎是不容挑戰的事實,但這其實是值得好好查考的一件事。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四九五年),位於中國河南省封登市嵩山山系之少室山上。第一位入主少林寺的是東天竺高僧跋陀;後來南天竺高僧達摩也到此暫住。今人所稱少林為達摩祖師所創,達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並傳授易筋經等等,經考證均屬後人假託。

武僧助李世民打仗 少林武功最早記錄

之後,傳說少林寺有十三名武僧協助唐太宗李世民打仗,這應該是少林寺最早與武功相關的記錄。然而,自唐至元,數百年悠悠而過,卻看不到什麼有關少林寺武功的記載。一直到了明朝,相關史料才多了起來。

明萬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從學於少林寺棍法高手洪轉、宗想、宗岱等人的俗家高手程宗猷寫了一本武學鉅著《少林棍法闡宗》,其中記載少林寺武功的源流是:「元末緊那羅王後嗣哈嘛師,以拳棍授以匾囤和尚。

「緊那羅」為天龍八部之一,是佛教經典中非人的天神,所謂緊那羅王後嗣云云,乃是假託神明之說。而「哈嘛師」、「匾囤和尚」是誰?亦不可考。不過本書至少點出少林寺武功來源的時代似乎是在元朝末年。

而在萬曆之前的明嘉靖時期(西元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年),抗倭名將俞大猷在現存少林寺之〈新建十方禪院碑〉上寫道:「予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所謂「長劍」,指的是棍法;既稱「神傳」,即難以查考其源流。

此外,俞大猷的老師唐順之,號荊川,寫過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中提到:「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百折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余奇未竟已收場,鼻息無聲神氣守。道人變化固不測,跳上蒲團如木偶。」此峨眉道人的武術應是唐順之親眼所見,至於詩中所稱「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云云,則不知是否只是傳聞?

天神傳授棍法 傳說是真?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確定,在明嘉靖之前,傳說少林寺有一種天神傳授的棍法,非常厲害。但傳說是真實的嗎?且再從俞大猷這個人說起。

俞大猷(西元一五○四至一五八○年),福建晉江(泉州)人,出身軍官世家,少年即學兵法、習騎射,後來成為一代高手,精於棍法。泉州一帶的劍術及棍法多為俞大猷所傳,在當時的名氣猶勝於嵩山少林寺。

有明一朝,俞大猷乃是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並著有《正氣堂集》、《正氣堂餘集》、《正氣堂續集》三部書,其中「餘集」卷四為《劍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武術史料。

依前述〈新建十方禪院碑〉的記載,俞大猷在明嘉靖四十年(西元一五六一年)自雲中(山西大同)要返回沿海前線,途經嵩山,拜謁少林寺,想尋找傳說中神傳的棍法。俞大猷時年五十六歲,已是一代武學宗師,少林僧人向俞大猷演示了各項武藝後,俞大猷發現少林寺棍法「傳而久訛,真訣皆失。」並不是什麼厲害的功夫。

於是俞大猷乃將自己精研的棍法傳授給少林寺僧,並從寺中帶走普從、宗擎二位年輕僧人到軍中見習,指導他們實戰的棍法,二人學成後回到少林寺,提升了少林寺的武功層次。

萬曆五年(西元一五七七年),俞大猷在北京神機營任職,僧人宗擎突然來訪,俞大猷復傳以《劍經》,並作《少林寺僧學成予劍法告歸》一詩紀念,詩云:「神機閱武再相逢,臨別叮嚀意思濃;劍訣有經當熟玩,遇蛟龍處斬蛟龍。」此外,俞大猷《詩送少林寺僧宗擎》的詩序裡提到:「(宗擎)回寺以劍訣、禪戒傳之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傳可永也。…..(俞大猷)復授之劍經,勉以益求其精之意。」可說自此伊始,少林寺的棍法才得到中興。

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武功傳少林!

數十年後,程宗猷在萬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著作《少林寺棍法闡宗》時,其所學的棍法應該是俞大猷傳授給少林寺,或至少是深受俞大猷影響的少林棍法。由此看來,在明朝中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語並非事實,反而是「天下武功傳少林」才近實情。

自明萬曆年間後,有關少林寺僧武功高強的記載就相當多。比方說萬曆四十三年(西元一六一五年)文翔鳳在其《嵩遊記》中寫到:「歸觀六十僧,以掌搏者、劍者、鞭者、戟者。」、「寺八百餘僧,各習武藝俱絕。」;《少林寺都提舉征戰有功順公萬庵和尚塔銘》一文中提到少林寺僧廣順征戰有功,事蹟在萬曆四十七年(西元一六一九年)。明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河南巡撫程紹亦有《少林觀武詩》云:「暫憩招提試武僧,金戈鐵棒技層層。」等語。

由此可見,在俞大猷傳其《劍經》之棍法於少林寺之後,少林僧人精研棍法,能人輩出,最終變成「棍法正宗」。

至於「少林拳法」一開始似乎並不像棍法那麼出名。程宗猷在其《少林棍法闡宗問答篇》中,有一段提到:「棍尚少林,今寺僧多攻拳而不攻棍者,何也?」余答曰:「少林棍名夜叉,乃緊那羅王之聖傳,至今稱為上菩提矣!而拳猶未盛行於海內,今傳攻於拳者,欲使與棍同登彼岸。」亦可見在程宗猷的時代,少林寺的拳法尚在發展之中,還不能與少林寺的棍法並駕齊驅。

少林拳法 明朝中葉才發展

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介紹明朝當時著名的武術,稱:「而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其中只有提到「少林寺之棍」,而未提及「少林寺之拳」,可以合理猜測現代少林寺出名的拳法應該是明中葉之後來才發展出來的。

少林寺既為佛門禪宗祖庭,又有僧人習武從軍之傳統,所以自明朝中葉起,許多民間武術都匯集到了少林寺。而且僧人無嗣,沒有藏私傳子的弊端,武術只能擇優而傳,在此良性循環之下,少林寺或許逐漸成為中國北方的武術中心。

依照中國人愛好託古自重的傳統,許多習武者也就西瓜偎大邊,假稱本門武功是少林寺所傳,以此不實廣告自抬身價、招攬學生。久而久之,乃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時至今日,由武俠小說互文系統所建立起來的虛擬江湖深入人心,更使少林寺武學的「古老傳說」,堅如磐石。

今日現代化的少林寺,方丈猶如大企業的CEO。武術學校、少林藥局和諸多授權商品,風行熱銷,亦儼然是今日中國文創產業江湖上的泰山北斗。

考諸歷史,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就像許許多多的中國夢一樣,好像沒有人願意醒。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