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用绳子捆绑别人,也是一种职业?

林安
·
·
IPFS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小众又新奇的职业——绳缚师。

大家好,我是林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小众又新奇的职业——绳缚师。初听之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是不是下面这样的:

电影《爱的捆绑》

或者这样的:

摄影师 荒木经惟作品中的绳缚

我和你们很多人一样,第一次听到绳缚这个词,脑海里出现的就是某些电影、摄影作品里的经典画面。

但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绳缚师,他的绳缚工作坊可不是这些风格,下面是他工作坊上的一些照片,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主题:聊聊本期播客节目「逆行人生」的嘉宾Gandalf与绳缚之间的那些小故事。

本次对话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什么是绳缚和绳缚师
二、如何用绳子进行语言表达
三、被捆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四、什么样的人在国内玩绳子?
五、参与绳缚有哪些注意事项?


本期嘉宾

Gandalf
绳缚师/播客主播/认知科学工作者

KinkyFeminist发起人,认知科学工作者,「痴人之爱」主播,热情于学习、研究和传播多元的绳缚文化,通过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和艺术形式探索绳缚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并导演“Inhabit”混合艺术表演,通过所发起的“Tying Slowly”以及“绳缚初体验”系列工作坊在各地传播绳缚文化,并主持和发起了一系列讨论、共创、讲座和教学活动。

公众号:KinkyFeminist

一、什么是绳缚?绳缚师是干嘛的?

Gandalf:绳缚,也就是用绳子捆绑。说到捆绑,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对犯人的刑罚,如果你对亚文化比较了解,可能也听说过捆绑也是一种情欲的表达,还有一些朋友可能在当代艺术中会发现绳子的踪影,不论是在塩田千春还是在荒木经惟的作品里。

塩田千春 艺术作品

而如果你听说过我的活动,可能也会发现有些人会把绳子作为一种交流和自我探索的方式,在我看来这些对绳子的看法并不矛盾。

绳子和我们的身体都是古老的语言,很久以前我们有结绳记事的方法,而早在公元前14,000年绳文时代的日本,绳子就已经作为一种美学符号出现在当时的陶器上。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借用现代紧缚(紧紧地捆绑)的方法,结合不同学科的思考,和参与者们一起,探索如何通过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语言去和他人沟通。

林安:你可以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普及一下绳缚的来源吗?应该是一个历史非常短的职业。

Gandalf:绳缚的历史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那么悠久,但是也没有特别短。

一般我们会觉得在20世纪初期,一九零几年的时候,日本有一个画师伊藤晴雨对江户时代的刑法,还有在新举当中的一些责罚的表现非常感兴趣,他就把自己的这种兴趣变成绘画的灵感来源,那时他会把他的第二任妻子,用不同的方式去捆绑、拍照,然后去绘画。

所以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他所做的事情算是现代紧缚的一个开始。

伊藤晴雨的绘画作品

在之后我们知道日本有着非常蓬勃发展的一个情色的文化,绳缚今天的流行和这一段在日本二战之后的这种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关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诞生了很多电影。

还有是很多成人短片的小剧场、小作坊在相互竞争,他们想要产出更多、更快、更有感官刺激的内容的同时,也刺激了绳缚形式的发展。

今天的绳缚经过了很多的融合,慢慢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音乐家,会在自己的 MV里面加入绳缚的呈现,包括之前像Lady Gaga,也在卢浮宫里边有一个捆绑的作品。

还有我们知道的很多明星会在自己的写真中加入绳缚的元素,再就是我们会看到一些紧缚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比如说一些舞台的作品,会在里面融入到无论是绳缚的装置还是绳缚的表演,所以说今天它是一个非常多元的表达形式。

水原希子X荒木经惟 绳缚合作

林安:你的绳缚工作坊和早期的绳缚,我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态和表达方式了。之前去了一次你的绳缚工作坊,发现和情se,SM文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包括你想通过绳缚去表达和传递的理念,我觉得也是不一样的,你一般如何给一个陌生人介绍你的绳缚工作坊?

 Gandalf:对于我来说,我的活动想要说明或者传达的讯息就是绳缚是一个多元的活动。

所以我经常会用舞蹈来做比喻,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去跳舞,有的人跳舞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人跳舞是为了社交,有的人跳舞是为了调情,但是我们不会说今天我去跳舞了,然后就会说这个人怎么又去勾引谁了。

绳缚也是一样的,因为你实践它的对象不一样,场景不一样,目的不一样,那么对于这一次实践来说,他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体验。

对于一个活动的组织者来说,我强调的就是,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去自由表达,在一个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人可以评判别人,只要你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其他人身上,就是一个ok的事情。

我的活动每一次会有一个不同的主题,比如说我们可能会探索情绪、探索拥抱、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甘道夫的绳缚工作坊

我更希望人们把绳子只看成是一种形式、一种语言,我会邀请他过来跟我们一起通过绳缚的形式去探索这个主题。

重要的是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尊重他人。

我觉得绳子它作为语言,仅仅是表达出来的形式而已,既然它是一种语言,那么你就可以用这种语言去表达任何你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会一起用绳子创造一个拥抱的感觉,或者我们会探索如何把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变成一种自我的表达。

同样的一句话,可能你讲和我讲,我们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气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绳子里面也是同样的。

那么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和绳子去表达一个我想表达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内容,我觉得是适合每个人来参加的。

二、如何用绳子进行语言表达

Gandalf:这里我引用一个非常尊敬的奥地利学者的一句话,他说“我捆绑是为了知道一个人,知道的意思就是理解是什么让他们感动。”

在我看来绳缚的意义在于你想要完成一个有效的沟通,我需要真正的认识你。我希望知道你本来的样子,我不是要把你变成想象中的完美的样子。

我需要做的是去了解你,然后去拥抱你本来的样子,说你本来样子就是美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连接。

所以说能够从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当中发现美,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发现一个人本来的样子,然后去庆祝我们每个人不完美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不完美都是我们流动的历史,所以我觉得包容、发现、拥抱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林安:你怎么样能通过一根绳子,没有任何语言,你可以看到这个人他原来的样子,包括他的一些不完美?绳子是有什么特殊的表达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吗?

Gandalf:比如说我们两个人,在使用绳子的过程当中,是在彼此去提问题,然后收获答案。

我可能会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你的身体会给我一个反馈,会告诉我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当我去使用绳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他身体的质感,比如说同样的一个力量,有些人他可能会移动很多,有些人移动得很少,或者说我们在绳缚的过程当中会来到一些不稳定的状态。

比如说我可能会把对方带到一个即将失去平衡的状态,在即将失去平衡的状态当中,他有两个选择,他可能相信你,这个时候他会把头放到你的身上来获得支撑,他可能更相信自己,这个时候他会把头转到另外一边去,然后让自己的身体获得一个稳定的状态。

这两种状态都是很美好的:一种是说我可以相信自己,我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支点和平衡;一种是说我相信你,我愿意让你成为让我重新获得平衡的人。

所以在所有的这些细节当中,都是我们在不断去发现对方,告诉对方很多信息,往往我们在接触绳子的过程当中,如果只看到技巧的话,会失去很多对这些信息的关注。

比如我们可能在媒体上看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缚法,然后我们学会了这个东西,然后反复练习它,不论是谁来了之后,我们都可以做一个漂亮的结构出来,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它只是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并没有更多的意义。

但是在我看来,绳缚最吸引我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在不同的人身上做的时候,或者是在同样的一个人,但是在不同的时间做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讯息传达给我们。

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专注和倾听非常重要。

三、被捆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Gandalf:如果你之前没有绳缚的临场体验的话,可能看到的是一个人在束缚之中的样子,但是被缚者他体验到的可能是安全感,可能是宁静。

观察者很难从单纯的叙述或者是一张图片中体验到这种感觉。我之前做了一个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请描述一下你在被捆绑的时候的心理体验“,然后我之后做了一个词云,50个被访者在绳缚中的体验,你在这个词云当中看到很多词可能是“安全感”,或者“宁静”,“包容”等等这样的词。

林安:我上次去的时候,和另外一个女生练习,她当时跟我说,被紧紧捆绑的时候特别有安全感,当时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看到的和她本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自己的话,刚开始接触绳缚是什么样的契机呢?

Gandalf: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束缚是我的sexuality的一部分,那个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异性被捆起来,就会觉得很兴奋,可是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性。

自然而然到了成年之后,它就是我探索的一部分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在美国,更多是从西方的捆绑角度去探索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作为一种情欲的表达。

后来他们发现了绳缚,我发现其实背后有很多可以去发掘的东西,因为我很喜欢这些能够让我们抽丝剥茧去探究背后的一些内容的东西。

所以说这种表现形式就很吸引我,它不单单是束缚,它同时又有不同的美学表达,同时也有不同的情感连接在里边,我觉得很迷人,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我探索的一部分。

Gandalf在绳缚工作坊上

到了2018年8月份回国的时候,因为之前在美国我其实没有太接触当地的一些绳子的社群,但是回国之后我发现国内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之前都是自己通过书籍啊视频啊去学习,回国之后发现其实有机会可以去线下探索,才开始一个正式的,可能比较日式的绳缚的训练。

林安:你回国后开办的第一期绳缚工作坊,来的人会不会对绳缚有很多之前电影里留下的刻板印象?

Gandalf:肯定会有,我并不担心这件事情。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在去带领活动的过程当中,让大家知道说这是一个:第一,安全的空间;第二,我在这里是受保护受到尊重,然后我也是应该去保护尊重其他人的。我觉得只要这些前提能够做到,我们就能够包容不同人的兴趣。

真正的绳缚和一些电影中一个男性凌辱女性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观看这些电影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会意识到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个非常严肃的获得知情同意的过程,你要对你们的边界进行非常明确的界定。

再就是我们的绳缚交流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或者凌辱,它是平等的、温情的,它不一定是发生在亲密关系当中,也可能在朋友之间,也可能是你去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方式。

我希望发生的一种改变,是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绳缚的可能性,让我们知道这种语言能够表达的不仅仅是情欲,当然情欲也可以被表达得很美,但是这种语言也可以表达很多不同的东西,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可能性。

林安:除了做一个绳手之外,你也享受被捆绑的过程吗?

Gandalf:我自己是一个很怕死的人,日常生活在对死亡的焦虑当中,所以我很难去信任别人,然后去交付我的身体。

所以我非常尊重那些愿意和我去实践绳缚的人,因为信任感是前提,他在把他的身体交给你,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你手中的绳子是非常大的责任,因为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你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这种伤害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所以对方允许我做这件事情,首先是因为他的信任,他才把自己交付给我,允许我做这样的事情,但对我自己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林安: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外人看到绳缚中捆绑者和被捆绑者的关系,会觉得是一个不对等的关系:一个是处在权力比较大的一方,一个是比较弱的一方。

捆别人那个人是更有控制权的,被捆的那个人好像相对来说比较脆弱一点,然后大部分人又很难去展示自己的脆弱面,哪怕是认识的人之间,也会很难卸下心理防御,所以我也挺好奇你们怎么看绳缚当中捆绑者和被捆绑者的关系?

Gandalf:这里边有很多其他的维度需要我们去思考,比如说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它并不是一个征服和被征服的结果,它是一个基于知情同意基础之上一个人自愿,然后去说我把我的身体交给你,我愿意跟着你去发现你想要带我去的那个地方。

再就是说,绳缚可能会在一些BDSM(绑缚与调教)的语境当中发生,在这里面就可能有不同维度需要我们去想,比如说一种可能性是捆绑的人,他是在表演当中有权利的人,然后被捆绑的人是被支配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说确实那是一个征服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

可是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一个被缚者是占有着支配地位的人,他对另外一个人说:“我想让你把我捆起来,这是我喜欢的,我要你通过这种方式来服务于我。”

其实在这样一种关系当中,被缚者是支配者的地位,它把权力交付给了绳子本身,而缚手是被支配的那个人,他同样服务于被缚者的意愿,使得被缚者能够臣服于绳子。

其实也未必涉及到一种绝对的权力交换,有可能是两个人共同把这个权利的主体让位给绳子本身。我可能有我的欲望,我可能有我的需求,但是我尊重这个仪式,以至于我所有的表达都是通过绳子和我的身体来进行,这是一个蛮有趣的地方。


四、什么样的人在国内玩绳子?

林安:你在国内也办了20多场线下绳缚的工作坊了,应该接触了非常多对绳缚感兴趣的人。你觉得来的那些人有什么共性吗?

Gandalf:大家的感受力很强,更多是一种意愿,他愿意去倾听,他愿意去在一个行为当中去寻找意义,他们愿意去倾注感受彼此的心意,我不会说参加我的活动的人有什么共性,因为我觉得这些活动的美妙恰恰就是在于不同的人会聚集到一个地方来。

再就是我会和很多不同的群体合作,可能有的人是舞蹈的背景,有的人是艺术的背景,有的人是从bdsm社群的背景当中参加,他们可能之前对于绳缚的侧重、关注的地方都会不一样,但是我相信最后享受过程的人,都是因为他们在其中觉察到了彼此的心意。

林安:听说之前很多人参加完你的活动后哭了,得到了某种疗愈?

Gandalf:在活动上面很多人会哭,但是大家哭的原因,首先我并不是都知道的。

但是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有些人在挣扎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让他觉得很感动。

还有之前活动上来过两个几十年的好朋友,在他们彼此捆绑的过程当中,他们仿佛就看到了这几十年里面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会彼此离开,有的时候会彼此相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觉得又在了一起,所以这件事情让他们很感动。

之前也有人觉得说绳缚本身就是他感兴趣的地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探索。当他真正去实践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终于做了一个为自己而做的事情。

他可能平时生活中压力非常大,没有机会去做一件完全投入给自己的事情,当他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觉得他有跟自己和解,然后他也会感动。

所以每个人的原因不一样,我觉得绳缚他只是一个理由,绳子是一个我们很陌生的形式,因为我们不习惯,反而我们会变得更加诚实。

因为没有一个既有的套路,去规训我们应该去表达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去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状态。

这样讲很容易让大家觉得说这是不是某种疗法,是不是来了就能怎么样,这个事情是完全属于体验者他自己的生命感受,我不会做任何不负责任的承诺说这是某种疗愈的活动,它只是一个活动而已。

我在活动当中是会发现很多亲密关系当中的一些细节,会有非常令我羡慕和感动的那种伴侣参加。

比如说异性恋伴侣,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愿意把自己交付给对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去观察和聆听对方,然后时不时给对方一个亲密的拥抱、亲对方一下。

有很多参与者都已经30多岁、40多岁了,你不会想象这些人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可是他们来了,而且我会观察到他们对彼此的爱,让我非常感动。

但生活当中某些亲密关系的形式也会暴露在这里,比如说会有那种督导式的伴侣,就是你做什么他都要检查。比如说一个男生在被缚,他不能完全闭眼,必须要半睁着眼睛,看对方做的对还是不对,然后他要监督,你这个不对,你要不要这样子,你要这样子。

他们这种沟通其实是并不成功的,你可以观察到还蛮有趣的。

还有可能有的伴侣其中一个人很愿意,但是另外一个人就不愿意跟着对方去探索她想探索的东西,然后就会不耐烦,就会表现出一种“我人都来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这种状态。

我在活动之前一般会做一次演示,有次有一个参与者,她看完演示之后就开始哭,她哭的原因很简单,她说她在观察绳缚的过程当中,她觉得被缚者被看见了,她很感动。

这个故事如果反过来,其实背后是一个比较令人伤心的事情,这说明很多人在关系当中是没有被看见的,尤其是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往往会因为我们太熟悉了,有一方就变得隐形,我们就会认为对方做的一些事情就是他应该做的,我们会听不到对方的需求。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探索一些亲密关系当中沟通的可能性。

五、参与绳缚有哪些注意事项?

Gabdalf:绳缚圈的厌女情况,我觉得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一些新权威的树立,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心的事情。因为当我们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社群的形式成立之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这里边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大佬,他们会制定规则,但这个规则是很危险的。

因为无论是绳缚还是BDSM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什么是适合你的,只有你和你的伴侣,你的搭档知道。我听过很多这种说法,比如有的人说你要先怎么样才能怎么样,或者说有什么特质的人都会怎么样,或者说什么玩法就是如何的,这个是很荒唐的事情。

因为在树立新权威的同时,可能会忽视每个人自己的意愿,很多人可能就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意愿会被违背。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的绳缚实践者,他可能会和一些BDSM爱好相关,在BDSM里可能会有窒息鞭打这样的行为。可能一个人想体验绳缚,对方在完成了绳缚之后,会加入其他的东西,可能去打她或怎么样,这个时候对方就非常愤怒,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

可是在对方看来这个活动的玩法就是这样子的,不知道是哪个人规定了这样的一个事情,然后被人们内化了。

所以我很讨厌所谓圈子的说法,再就是绳缚最重要的永远是沟通,指的不单单是绳缚里面沟通的技巧,而是说做人最起码的一些准则。

比如说我要能够去跟对方沟通,我们的安全如何保证,我们的边界是什么,还有我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要时刻保证对对方的觉察,这个是什么意思?是我要知道对方对于我的行为的反馈是什么,而不是说一味的把我想要做的东西强加在对方身上。

这个对于被缚者和绳手都是很重要的,他更容易找到什么样的表达适合当下情境,而不是说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

所以有时我会看到有的人完成绳缚之后一定要打几下或者是怎么样,我觉得是非常荒诞的,因为从一个情景的流动或者情感的流动上来说,他是不make sense的。

但是有的时候这样做又能够增加人们的体验感,所以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是合适的,是需要我们有一种沟通的能力和其他的能力的。

节目的最后我希望能够澄清几个我们今天的讨论当中出现的概念。

大家会发现我经常把绳缚和BDSM放到一起说,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当中,很多的绳缚社群和BDSM社群是放在一起的,当然绳缚的历史很大一部分都和BDSM相关,这个也不可以忽视,我们可以从绳缚的角度去谈论BDSM,也可以从BDSM的角度去谈论绳缚。

具体绳缚对你来说,是不是SM的一部分是由你来决定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绳缚不必然是SM的,也不必然是色情的,所以我希望如果你想探索绳缚的话,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找到自己的绳缚是什么。


「逆行人生」是都市青年观察者/内容创业者林安的播客节目。

不定期邀请拥有逆向思维和独特人生态度的逆行者们,聊一聊他们的人生经历,颠覆大众对固有“常识”的想象。

节目形式以聊天和访谈为主,话题涉及社会现象、新兴职业、小众生活方式、社会学议题等。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正确。

除了跟随人群往前走,我们还有别的方向可选。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首次公开:自由职业一年,我是如何养活自己的?

“一事无成的30岁,我靠整理物品,重拾了人生的掌控权” | 100个不上班的人

自由职业8月复盘:在低谷中寻找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