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Web3 公益課筆記 #7|比特幣、以太坊概覽
2024.03.17
▇ 開場嘉賓(Ashley)
▍背景
AN Universe 聯合創辦人
SeeDAO Core Member
▍AN Universe 項目
透過 AI 技術做意識上傳,透過 Web3 確權,完成「數位分身建模」。
帶來什麼影響?
建立個人數位分身知識庫(如同 GPTs 的概念)。
解放重工(一成不變的重複勞動)。
AI Avatar 為你掙錢(結合區塊鏈技術,驅動經濟體系)。
情感上的陪伴(構建自己的數字生命,達成數字永生)。
▇ 正課(講師:Ash)
▍比特幣的發展史——比特幣的誕生與價值的變化
1971 年金本位瓦解:美元瘋狂增發 → 通膨 → 法幣劇烈貶值。
2008 年 9 月,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全美第四大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6130 億美元壞帳的倒閉衝擊,不但宣告了全球金融危機襲來,對於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不信任感也在大眾心中蔓延。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士,發表了一篇 9 頁的文章,標題為《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比特幣白皮書」,也是比特幣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挖(Mine)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區塊,也就是比特幣的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也宣告了比特幣區塊鏈網路正式上線。
2010 年 5 月 22 日,美國一名軟體工程師 Laszlo Hanyecz 成功以 1 萬枚比特幣交換到 2 個披薩,這是歷史上有跡可循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為了紀念這一天,從此 5 月 22 日就被稱作為「比特幣披薩日」。
2014 年 2 月,總部位於東京的 Mt. Gox(門頭溝)交易所,被盜走了 85 萬個比特幣。這間曾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處理市場上高達 70% 的比特幣交易,最終破產倒閉。
比特幣減半
▍以太坊——可編程貨幣
以太坊於 2013 年(比特幣崛起後過了 4 年),由當時年僅 19 歲的俄羅斯裔加拿大人 Vitalik Buterin(人稱 V 神)提出,當年他發布了一份《以太坊白皮書》,描述了如何使用智能合約建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以太坊是首個「讓使用者可以在上面寫程式」的區塊鏈,被視為比特幣的 2.0 版本。
關於以太坊和比特幣區塊鏈之間的差異,不妨參考許明恩為《以太奇襲》寫推薦序時,所描述的一段生動比喻:
如果說比特幣就只是帳本的加減法──誰在什麼時候轉了多少錢給誰,那麼以太坊就是將原本只能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機(calculator),直接升級成一台電腦(computer),方便人們可以寫程式、進行更複雜的運算。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被放在區塊鏈上不可篡改的程式碼,當程式碼上的特定條件被滿足,就會自動執行相應的動作,和現實生活中的「自動販賣機」的運作異曲同工
節省溝通、監督成本。
例如,網路購物的「付款 → 出貨」流程,如果導入智能合約,我們可以制定「買方收到了物流追蹤碼,閘門才放行,讓賣方收到貨款」的條件。
以太坊虛擬機(EVM)
前面提到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的世界電腦」,而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EVM)就是實現「去中心化的世界電腦」的核心技術。
EVM 是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虛擬機器,通過軟體模擬出和實際電腦同樣的軟硬體資源。
EVM 主要是用來部署以及執行智能合約的虛擬環境,在 EVM 中運行的應用程式彼此隔離,並且與主鏈分離;意思是說各開發團隊可以在此環境裡處理智能合約的部署、測試和執行,但不會影響以太坊區塊鏈主網的操作、速度、效能和安全性。
以太坊身為第二大公鏈,自然吸引不少項目希望能夠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或 DApp。若想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那麼就必須要透過 EVM 才能運行,這也促使許多公鏈支援「EVM 兼容」。
▍Layer 2——緩解壅塞,搞定性能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安全性(Security)
可擴展性、效能(Scalability)
以太坊區塊鏈屬於 Layer 1(單體區塊鏈),可比喻是一條高速公路;而 Layer 2(擴容解決方案)是一種在區塊鏈之外運行的技術,不妨把它想像成建構在高速公路上的高架道路。
而 Layer 2 的運作,是基於原本的 Layer 1 系統規則,將一部分交易或數據移至鏈外操作,有效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吞吐量,同時減輕了主網的負擔。
▍Layer 2 會取代掉 Layer 1 的地位?
正如同 2023 年 4 月,Vitalik Buterin 在以太坊開發者大會所言:
我們希望人們能夠在各種 Layer 2 上完成各種需求⋯⋯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用戶永遠不需要在 Layer 1 上做任何事情。
Layer 2 因其更低 Gas 費用和更快速度,作為執行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的主要場景,而 Layer 1 依然重要,因為所有 Layer 2 都是基於 Layer 1 的規則建構,且 Layer 1 會用來作為重要數據的結算層。
▇ 你可能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 免費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Meta|X|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penfarming.writer@gmail.com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幣安|幣安開戶+實名認證教學。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