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赴死更需要勇氣:《赴死之人的祈禱》
我想我快變中山七里的書迷了。
把社會議題和懸疑結合成故事,向來是中山七里的拿手招數,今次寫的就是死刑與宗教兩大元素,而我也因這本書稍微更深入認識日本佛教,以及教誨師這職業。
宗教教誨顧名思義,是教導、曉諭囚犯宗教教義。
故事的主角是死囚教誨師顯真,亦是名僧侶,然後劇情主要是和尚和刑警拍檔去調查案件真相,可說是非常新奇有趣的組合。
若作者的描述屬實,佛教在日本具有相當地位,對警界的影響力可說不少於黑道(噴) 分別是警方對僧侶抱持更多的尊重。雖說僧侶沒有實權,但看著顯真由頭到尾謙遜地揮舞著宗教影響力,去取得各方的信任與協助,暢通無阻的程度幾乎可媲美獵人執照,就覺得非常好笑www
除了結局帶有日式牽强 (裡面的角色有一半都是跟蹤狂而且跟蹤的剛好都是同一組人(噴)) ,以顯真心境推進的部分寫得蠻不錯,令人容易代入當中的焦躁感和掙扎(不過到後半顯真規矩都破得七七八八也沒甚麼好掙扎了(炸)) 。
顯真大部分時間都違背著自己教誨師的立場。身為僧職者,他的工作是向囚犯宣揚佛法,訴諸他們的良知,拯救他們的靈魂,他必須對所有囚犯一視同仁。但是他遇上曾救自己一命的好友,對方因殺害素不相識的情侶被判死刑,顯真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好友會做出這種事,不知不覺投入職務以外更多的心力去洗刷好友的罪名。
不單是盡忠職守的日本民族,每個人多少都會被自己的角色/身分/職務規範和束縛,才能恰如其分地完成分內工作,維持社會秩序。但當不公義之事發生在職務範圍以外,我們能否擺脫自己預設的立場,主動去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我想答案是能夠,但很難。這和記者應否出手干預暴力行為的爭論頗相似。
故事中顯真公私不分,無法持平對待死囚,但人本來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客觀持平,對應顯真「不惜違背職務也要報恩救命」的精神,就是真兇「不惜違背職務也要報仇殺人」的執念,這佈局著實低調而巧妙。
關於廢死
我看作者的立場明顯是反對死刑的。
至今我仍無法決定支持還是反對,我對兩方的觀點都有同感。
我相信人性的兇惡,那些若無其事犯下禽獸不如惡行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慣犯,社會應該拿他們怎麼辦?畢竟終身監禁就是用人民稅金養著一群潛在害獸,以效益角度來看是毫無益處。把他們永久刪除似乎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法。
想像自己是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可以理解那近乎復仇欲望的正義訴求。死刑可說是平復眾怒的終極方法。
然而,犯人被處死 (死前可能根本毫無悔意) ,被害人無法復生,家屬的傷痛沒減輕 (很少人在復仇後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社會上的犯行亦沒因此減少,還沒提那些因冤案被處死的無辜者。犯人和受害人一樣,死了就失去任何可能性,也再沒有悔改、變好的機會。那到底死刑為我們帶來了甚麼好處呢?我還沒想到。
記得美國有項感化計劃,是讓犯人和被害人/被害家屬會面傾談,兩方在引導下不斷溝通,讓犯人對自己的行為有了自覺和反省,從而令他們真心悔過,也就是「訴諸良知」。我覺得這種方法很有意義和很重要。
正如故事中江神律師的話:
「比起以死贖罪,活著能夠做到的彌補,應該要來得更大、更多。」
推薦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