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我是高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思考 關於現今的考試制度——舉學測數學為例

我是高杯🌻
·
·

哈囉大家好,我從學測的深淵裡回來了(笑)

不知道這裡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的新聞常常報關於今年的學測——本年度數學是近十年來最難,其他科目難度也提升許多。

重點是,我們還是不能重考的舊課綱最後一屆啊。(淚)

於是,這篇文章就是想以一個應屆學測生的角度,來推測大考中心的心理、會這樣做的原因,以及對當屆學生的可能影響。

那以下就是我的不負責任猜測時間~


全方面探討實在太複雜,所以今天先舉數學科為例——因為數學是大多數人決定成績的關鍵科目。

由於去年數學偏簡單,15級分的人高達近1.5萬人(約佔全體考生的11.2%),於是大考中心主任被迫辭職下臺。

於是,今年就出了一個非常有「鑑別度」的題目。

我們來看看大考中心是這樣說的——

來源:公視新聞網 2021/01/23新聞

看起來這樣的說詞似乎沒什麼問題對吧?那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團體的說法。

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1/23新聞

知道你們可能懶得看,來幫忙畫幾個重點:「偏數甲」、「社會組容易選擇放棄」、「低分群糊在一起」

好啦,那我們很簡單找到兩個重要的疑慮了,讓我們來一一地抽絲剝繭吧。


1.鑑別度=鑑別頂大生?

大考中心說今年試題具鑑別度,然而全教會卻表示對一般大學鑑別度低,不禁令人冒出這個疑惑。

事實上,這可以從去年的數學考試中的批評聲浪看出一些端倪——

來源:大考中心官網數據

由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國文12級分的人高達17.66%;社會10級分的人也佔了全體考生的15.51%。

然而,我們卻沒聽見批評國文12的太多或是社會10級太多的聲浪。

那為何數學15的也不過11.22%,卻因此被批鬥到下臺?

除了數學科本身就被設定成鑑別度高的科目外,許多人也會因此認為「原本不該上頂大的也來跟我搶面試名額」,心中有不平衡感。

當然,可能去年數學15級分的人數比例相較其他科的確異常高上許多,但我們其實也能藉此思考:考試的意義到底是在測試你的基礎學科能力呢?還是只是要單純大學端要刷掉一些人所透過的手段?

教育及考試的意義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2.社會組在制度中的不利

如新聞所說,全教會認為本次考題偏向數甲,社會組恐怕崩潰。

這看似是一次考試太難造成的現象,但深入探討其實可以追溯至歷史發展。遠的暫且不提,隨意舉近代一個例子好了:

國民政府來臺時所施行的白色恐怖,使日治前培養的法政人才出現了斷層。

當然,我並無意針對國民政府。只是歷史上類似事件層出不窮——領導社會運動及改革的文組居多,因此政府一旦緊縮傾向獨裁,文組人才就很容易一夕間大量流失。

我們再拉回現實,舉我本人(六都第一志願高中社會組)為例,在校內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文理組的差異。

由於文組數學比理組簡單太多,導致在考試上理組總是以分數差異大的數學拉開差距,造成他人因成績對文組產生誤解;又加上臺灣的文組考試太淺顯易駕馭,導致許多想混分的學生選擇就讀文組,因此更加深了旁人對文組整體的歧視。

然而,想讀好文組並不是歷地公考好這麼簡單,必須要建立個人獨特性以及思考能力才行,且需要長期的累積。

不過要做到這件事以現今的教育制度來說實在是太困難,況且以薪水來看理組的確佔優勢——文組優勢不在於薪水而在於無形價值——所以我想短期內,想改變社會組無論在考試或是實務上的劣勢,實屬不易啊(苦笑)


說了這麼多,最後想來以當事人的角度推測本次數學考試的可能影響。

這次考試的題目難易度兩極化(簡單的很簡單,難的非常難,且難題偏多),對後段學生影響不大。

影響最多的,是卡在中間的中段學生,以及前段的社會組學生:

過多的難題恐怕會使這樣的學生考出前所未有的低成績而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努力都投在水裡沒有用;且學測年與年間的難度浮動過大,會造成後幾屆學生無所適從。

身邊的同學就有許多人因這次考試失去信心,覺得花很多時間讀書都沒有用,所以指考也不會認真讀了。

我想,這絕對不會是大考中心原先樂見的吧(苦笑again)


終於打完了我的看法!謝謝看到這裡的你們!

這篇文章可能有些地方不甚完善或偏頗……畢竟自己是當事人><

考慮到自己可能思慮不周,所以只挑了自己最有感的數學科做闡述~還煩請各位不吝指教,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

說了這麼多,我也無法改變制度,還是乖乖去讀指考好了QQ

看來這個部落格又要停更一陣子了,大家要記得想我❤️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