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我開始想:對,他們都只是人,都在經歷跟我們類近的痛苦,甚或更大的挑戰。命,或許未能改變,苦或許不能躲避,但我們如何面對和轉化痛苦可以選擇。他們的故事我聽了,我又要如何編寫自己的呢?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廖子豐

中學有幸跟隨老師和校外導師出外考察,自此愛上參加導賞團,因為這種學習模式更適合我。畢業後有幸當過導賞員,亦成了導賞團常客,特別是墳場和死亡相關的導賞。

朋友經常問我:「為何假日和旅行都要抽時間行墳場?不會太沉重嗎?」

有三個原因:

一、我怕熱。正午墳場比較陰涼,且光影實在優美。可以觀賞樹木被陽光淋下,然後餘輝再灑落地上的美。

二、我怕人,尤其是虛偽的人,包括自己。墳場人較少,節奏較慢,情感也較為真實。

三、我怕悶。我們這些活著的,很多早就死了。試問有甚麼比這更沉重?有時候,親臨墓地帶給我的啟發和感受比現實生活還要多,更「活」。是生,是死,分得清?

更何況是墳場導賞呢?

近年參加了英國倫敦海格特墓地導賞團(Highgate Cemetery Walking Tour,由Jude導賞)和法國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Walking Tour,由Vic導賞),分別令我對生死和導賞都有所反思。同樣是當地最有名的墳場,但導賞員的選材和講解給我兩個截然不同的感受。

兩個導賞員都由死亡觀說起。先淺談西方宗教和死亡的關係,解釋何謂有尊嚴的善終(Good Death)和死亡是禁忌(Death as Taboo)的起源。再談人口膨脹後,葬教堂墓地所衍生的衛生和保安問題,以及應對的方法。其中,Vic更分享當時拉雪茲神父公墓落成時(巴黎市首個公共墓地),政府用了甚麼營銷手法吸引平民百姓到墳場下葬。例如:把一些名人在教堂墓地的墳改葬到此地。原來落葬也講明星效應。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Édith Piaf)

其後,她們都在導賞期間分享了些普遍的賞墳知識。Jude主要分享了墓碑常見圖象和墓園設計的象徵意義;Vic 側著重各民族拜祭的習俗,亦解釋了為何有些名人會被後人用某種方式紀念。例如:為何Édith Piaf的墓碑前是滿滿的一仙硬幣、為何女士們都在Oscar Wilde的墓送上唇印等。

但最精彩都並非這些,而是她們花在挑選先人故事時的心思。一般較小的墓地,導賞員要先看有甚麼可以講,再設計路線和構思主題。相反,這種規模的墳場名人多不勝數,故此導賞員的品味至關重要。帶「明星」團,固然容易籌備,大眾又開心,但其實不負責任,因為導賞員不應只是維基百科。若講解欠記憶點,團友興奮過後甚麼也帶不走。同時,導賞員又不能太貪心。若只一直如數家珍那般逐一講解,忽略了聽者的喜好和感受,要他們受罪,罪過更大。就此,她們處理得恰到好處。

(Highgate Cemetry)

Jude先完美示範取難不取易。Highgate Cemetery最有名的墓碑,莫過於Karl Marx和Catherine Dickens(Charles Dickens的妻子)。然而,她通通不去。因為網上資料觸手可及,加上學會了賞墳的基本知識,參加者應該有能力欣賞。有見及此,她帶了我們去拜訪一些已被後世遺忘了的人,一些維多利亞時期顯赫一時的人。有當時全英最著名的騎師,他曾有一場騎賽是十九世紀最大型的賭博;有當時英國街知巷聞的馬戲團團長,許多人因為他才能在生前一賭獅子、大象;有首個登上國際舞台的英國拳手,他的拳賽曾令黑白兩道打成一片。她不但用這些故事解釋了當時英國人的生活文化和世界觀,更給了我一場震撼教育。眼看四周,無盡的墓碑【1】,沒有一個是平凡人等,但我沒有一個認識。彷彿跟我說:你總有一天被遺忘,你還在追甚麼?

(Highgate Cemetry 拳手)
(Highgate Cemetry 馬戲團團長)

而Vic用了個比較妙的編排。她深知參加者不見Frédéric Chopin和Jim Morrison的墓碑會死不暝目,所以仍保留幾個「明星」,但也特意加插幾個在法國文化史中有重要地位的人。有令法國人重新愛上且認真烹調馬鈴薯的農夫;有法國人家傳戶曉的寓言故事書作者;有因口才了得扶助了不少印象派畫家,使Pablo Picasso成名的女作家。她不但借機令遊客了解法國文化多一點(是英語團,所以全是遊客 ,否則她的處理照顧不到本地人),亦用一個主題貫穿所有名人 —— 苦。不論是本地名人,抑或是國際巨星,她選的先人無一命途不坎坷。因同性戀受盡社會歧視、情人因自己巧遇空難、因熱愛創作被教會唾棄、因意見不合跟父母斷絕聯繫...... 應有盡有。然後令我開始想:對,他們都只是人,都在經歷跟我們類近的痛苦,甚或更大的挑戰。命,或許未能改變,苦或許不能躲避,但我們如何面對和轉化痛苦可以選擇。他們的故事我聽了,我又要如何編寫自己的呢?

兩位導賞員把持同一個原則,但處理方法和帶出的主題迥然不同。同時又殊途同歸,同樣在問我:你希望如何活著?

所謂原則,也就是導遊和導賞員的分別。前者是提供資訊和娛樂,後者要給參加者一個新的角度看世界。導的,可以是社區,可以是概念,可以是種生活態度,只要再不一樣。

【1】「無盡的墓碑」並沒有誇張。因為Highgate Cemetery 的園藝設計師特意令所有通道看不到盡頭,象徵永恆(Eternity)。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