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喝茶|成都系列

阿布拉赫
·
(edited)
·
IPFS
·
前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我对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也起了疑心,从那时候,我的休闲场所开始向咖啡馆转移,日常饮品也以咖啡为主,经常别人给一罐二两的茶叶,我喝好几年还喝不完。寻常巷陌的咖啡馆,勾引我和茶馆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是:室内禁止吸烟!

成都人离不了茶馆,就像兰州人离不了牛肉面,大街小巷到处都是。

记得有一年去西安,在北大街上逛累了,特别希望偶遇一个茶馆歇脚,遍寻不着,才第一次醒悟:原来不是每个城市都把茶馆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啊。今年五月去银川,也是走累了找不到歇脚的地方,最终进了一家牛肉面馆吃了碗本不在计划中的牛肉面,顺便在店里歇脚十来分钟。

做为一个不打麻将的人,我个人早年混茶馆还算比较多,朋友小聚,吃饭之余,大都约在那里。一个人也去,不用工作的日子,在府南河边的露天茶座要一杯茶,看书发呆。工作日中午,有时候下楼吃完午饭,溜达到某条林荫小道上,小道一旁是个旧的居民楼,底商一溜茶馆,内室都不大,另有几个包厢给打麻将的人用,大多数座位就安置在门口的人行道上,我在那里度过无数昏昏欲睡的午后,有时候靠着椅背能打个盹,下午上班就能恢复些精神。有时候不行,人声车声嘈杂,睡不着,但也能提供片刻精神上的放松。

喜欢去茶馆,只是喜欢耽于那种情境。我对茶叶没什么讲究,最多要一杯竹叶青,泡在玻璃杯里,看茶叶的嫩芽根根直立。大多都是花茶,最便宜的那种,也最方便。进门老板问,喝啥子茶?不用犹豫,不用看单子,一边找座位,一边随口应答:花茶。茉莉花茶多些,除了茶叶,有股子花香沁在杯子里。但我也只是刚才好奇心起,google一下才知道,原来所谓花茶,是用花熏制过的茶叶,它既不是茉莉当茶,也不是茉莉花泡水,它和很多人喜欢的那种要加冰糖在里面的菊花茶、玫瑰花茶有本质的区别。我当然知道菊花茶里没有茶,因而有些晚上,我便点菊花。中医认为,菊花可以清热解毒,很多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点菊花茶的情境就变成是:我这两天有些上火,我来杯菊花吧。我不信中医,清热解毒一类的说法在我这里也是无稽之谈。我只是怕茶叶影响睡眠。

但金丝皇菊真的很漂亮,配合某种造型的玻璃杯,放在那里,可当风景赏玩。

金丝皇菊(图片来自https://www.jiaoluolan.com/9687.html)
竹叶青(图片来自https://www.egoll.com/zhuyeqing/tea_975.html)

喝茶,在成都是件更亲民的事。河边露天五块十块一杯者有之,高档茶舍里几百元一杯者亦有之。高档的茶室,我是没去过的,几百上千一杯的茶,我也只在电视上见过。但摸底河边十年前五块钱的河边摊,我喝过。摆两个马扎,一张可折叠的小方桌,两个老友,就可寒暄大半天。

位于双流的彭镇,有个老茶馆,在在地文化和摄影圈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几年前,朋友带我去过。茶馆就是一座普通的大房子,在一条普通的小路边。一水青花的瓷杯,里面放好茶叶,整整齐齐摆在案头。椅子是竹椅,地面上是密密麻麻的坑洞,用来注水的铁壶满是锈迹,墙壁斑驳,很多地方掉了皮,还健在的部分,有很多旧时代的图画和标语,比如毛主席像,比如“伟大领袖万寿无疆”。这个茶馆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没有后来如我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你置身其中,会以为时光不曾流转。

成都的休闲,都在茶里。和茶馆密不可分的麻将自不必说,散落在各个公园、景点的茶座,有各种依附茶座为生的手艺人。比如掏耳朵的。茶客仰靠在椅背,闭上眼睛,头往一边歪着,手艺人头戴“探照灯”,用各种长到令观者发毛的铁签、镊子在茶客的耳朵内侍弄。铁签顶端是裹着棉花的,掏耳的过程,是充分理解“心痒难搔”的过程,那感觉很让人难忘。当然,掏耳朵并非像手艺人鼓吹的那么健康有益,普通人是不需要经常掏耳朵的,耳屎会随着说话、咀嚼的动作自然排出体外。所以,做为人生体验可以偶尔为之,否则,也不会错过什么。

前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我对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也起了疑心,从那时候,我的休闲场所开始向咖啡馆转移,日常饮品也以咖啡为主,经常别人给一罐二两的茶叶,我喝好几年还喝不完。寻常巷陌的咖啡馆,勾引我和茶馆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是:室内禁止吸烟!

PS:啊,久违的“成都系列”出炉,从胸中长出一口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篇文章拖了差不多有一个月那么久,以至于我有点儿无颜面对@魔鬼小編 。还好还好,今天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纽成一片”系列来到了第20篇,我刚才回头去看了一下,我笔下的成都,竟然大部分也能积累一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只可惜小编不在这里发她的纽约,不然,应该还会有更良性的互动。我因为拖稿,一直也不敢去看小编的唐人街飲茶打卡點沒了,这就走吧,一起去看纽约吧。

下次我出题:喝酒。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Author
  • More

不只是笔

乡村日记(九)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