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50剪(六)

司湜
·
·
IPFS
·

經歷一輪淡靜,店面在農曆二月龍抬頭之後,又開始熱鬧起來。其實很多人心中早已急不及待,想修整在正月裏不斷冒生出來的參差髮尾,但礙於中華傳統禁忌,才隱隱到跨月之後。


這裏是多元人口集中地,除了本地居民外,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種族的移民及勞工。Ileen便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其中一員。她工作地點在這附近,經常從我店前經過,但進店來光顧,卻是第一次。Ileen全名有點長,她說這名字在她家鄉很普遍,就如同漢族裏叫阿明、阿文、阿華一樣。在這裏,我姑且叫她阿蓮。


阿蓮要求把她的一頭及腰長髮修短。

“我不想剪的,但老闆說頭髮太長不方便工作。”阿蓮一臉無奈。

“剪一半好不好?散開不會太拖沓,束起來也好看。”我用手比量著長度。

“好吧。”聽說好看,她便同意了。


她們族裔的女性,以至她身邊的朋友,普遍都簇留一頭長髮,也許因為她們身形較壯健豐腴,膚色偏黝黑,長髮能令她們與男性區分得更明顯,亦讓她們自覺更輕盈、更具女性魅力。其次,剪髮是一項額外的費用支出,少一點去髮型屋,就可以多省一點錢。


下一個月復活節期間,阿蓮的老闆一家將去旅遊度假,並準備放她半個月的年假。阿蓮計劃買機票回鄉,回到她久違了整整六年的家鄉。她內心有點忐忑,一邊很牽掛,一邊又怕感覺陌生。


“待會我把你剪得漂漂亮亮的。”我說。“你的家人一定會感到驚訝,對你的讚口不絕。”

“就怕見面的時候,他們早已認不出我了。”阿蓮說,帶著苦澀。

離開家鄉時,阿蓮的孩子才手抱大的嬰兒,如今已經上小學了。她說很多她的同鄉都是婚姻離異的,因為留在鄉下的丈夫很多都耐不住寂寞,會另覓新歡,留守的孩子對家庭觀念也很薄弱,與雙親相處表現出疏離感。


這就是漂泊打工的無奈。她們很慳吝,一直省吃儉用,就為儘早存點錢回鄉買地建屋,與家人安居樂業。有些人走極端的,會偷偷轉賣僱主物品圖利,有些人直接作奸犯科,雖然選擇方式並不正確,但大家根本目的仍是相同的。俗語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阿蓮的中長髮剪好了,她很滿意,爽快地給了50元紙幣一張。我說小店周年慶優惠八折,續了她10元,並祝福她逆風起飛,回鄉順利。她高興地推門離開了。


這兩年很多速剪店轉變經營策略,開始提供洗、燙、染或護理等服務,也有不少調整價格,從50剪,調高成60剪,甚至70剪、90剪,我沒有異議,也想過要不要追隨風向,但轉頭看看這自用店面,自己既沒有員工支薪的負擔,也沒有器材保養耗費等開銷,純賣一門手藝,與其他同行情況不一樣,便沒有再思索走高檔或加價這回事。


如今這世代,手拿十元八塊已買不到甚麼東西,但對於個別的人來說,十元八塊也算是大錢,多存幾個錢,便能夠離自己終日魂牽夢縈的地方更近一些。不調整也有不調整所帶來的收益,人生豐盛與否,或許不單由計算器上的數字來決定。只要尚有顧客,那怕是只有一小撮特別需求的顧客存在,我的小店便有繼續經營下去的意義。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