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NFT書碰上傳統書店

鄒崇銘
·
(修改过)
·
IPFS
·
傳統上,實體書店絕非只是一個消費場所,它同時承載著文化承傳、思想交流以至公共空間的重要功能。假如實體書店將隨著實體書的消失而面臨淘汰,則我們的社會亦會變得面目全非。

在高重建開拓的NFT書實驗中,其中一個矚目的亮點,是尋找銷售渠道合作,讓NFT書能接觸更廣泛受眾;與此同時,銷售渠道亦可藉此分享銷售的利潤。他在2022年出版的《我不投資》,只有一家書店作為銷售渠道;但到了2023年推出董啟章復刻版的《天工開物》,卻已有逾十家書店參與。通過實體書店售賣電子書/NFT書,儼然成為一種新鮮的趨勢。

正如我過往曾指出,除了某種珍藏或限量版本,紙本實體書的出版已不再具可持續性。已經愈來愈少人願意買書,甚至不會再去圖書館借書——實體書的倉儲、物流和銷售固然是一大問題;但對讀者來說,寸金尺土的居住空間,能容得下多少書更是另一大問題——而電子書則可完全避免所有這些問題。

然而,電子書的生產和流通仍然並不成熟。現時大部分人購買電子書,皆只通過極少數集團壟斷的網上書店——意味著在電子書的世界裡,從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品味,以至出版和言論自由的保障,皆完全有賴這些壟斷書店把關。假如我是當權者的話,只需買起這些書店,便幾近能操控公民的思想了。

然則,電子書應通過那些平台或渠道銷售?實體書店又是否仍然保留著某種必要的功能?這在實體書逐步過渡到電子書之際,乃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因為在傳統上,實體書店絕非只是一個消費場所,它同時承載著文化承傳、思想交流以至公共空間的重要功能。假如實體書店將隨著實體書的消失而面臨淘汰,則我們的社會亦會變得面目全非。

通過實體書店售賣NFT書,其重要意義乃在於:重新構建作者與讀者的聯繫,為面目模糊的電子檔案注入個性——而這,不但指作者可通過每本皆獨一無二的NFT,為每名讀者寫下度身訂造的留言;這亦意味作者與讀者、甚至是讀者與讀者之間,可就感興趣的共同課題,進一步溝通和聯繫;而實體書店正好提供了適當的平台,作為作者與讀者們交流互動的空間。

儘管這只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實驗,但我卻絕不會輕看它的時代意義。在正全面邁向虛擬化的世界裡,它代表著人與人建立新關係的契機,代表著某種去中心化組織的可能,亦寄託著對某種未來社會的嶄新想像。

👾👾👾《崩潰與重建:ChatGPT衝擊下的人類未來》已經出版。

👾👾👾直接試閱·購買:https://bit.ly/3HXJnjs

👾👾👾經基道書樓試閱·購買: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4351558388567&set=a.552464010243989&type=3

👾👾👾經序言書室試閱·購買: https://www.instagram.com/p/CralAfBvj0l/?igshid=YmMyMTA2M2Y=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鄒崇銘鄒崇銘個人網站|我城的鬱悶:https://chowsungming.com/ FB & IG: Chow Sung Ming 電郵:info@cchowsungming.com 出版自主|Likecoin |Writingnf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如何看YouTube上的「萬字詳解」?

《寶博朋友說》:一次難忘的訪談

科技奇點、經濟奇點、制度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