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一點拉丁文吧?
前幾天我在因為新書受訪時,提到如果寫作者能學會第二、三種語言,或是略具詞彙和語法概念,對於作品質感會有所幫助。
懂點日文
舉個簡單的例子,即使你只用中文寫作、也不諳日文,但如果對於日文漢字的用法、以及和中文語意之間的差異有些理解,就能享受到幾種好處:
多少更能讀懂日文句子;
使用「仿日文風格」的中文句子時,不會出錯鬧笑話;
對於中日文之間的源流、語彙演化、以及古語保存更有概念。
在日文中,我們常見的瓷製湯匙(老一點的說法是「調羹」)叫做「蓮華」(れんげ,也叫「散蓮華」),意思就是「蓮花散開的花瓣」。這個很美的名字無疑來自中文,但時代已經不可考;但無論如何,在中文裡已經散佚的這個名字,在日文中保留了下來。
我想中文讀者要看懂「蓮華」這兩個字,應該完全不費吹灰之力,連日文假名都不需要會;問題只是有沒有機會看到、看到了有沒有想去弄懂而已。
加點法文
或是以我在受訪時舉的例子:雖然有點取巧,但在某些產品(例如奢侈品)的英文文案之中,適度加進一點英文讀者多半都懂的法文字,就可以瞬間提升內容的質感/虛榮感。
說真的,很多老外寫的英文文案也馬馬虎虎,但是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加上法文味道就不同了。
參考閱讀:〈🔏Hermès的極短篇故事〉;這篇不是指「馬馬虎虎的文案」,而是混用字彙之後的玩法。
其實你也會一點拉丁文
而剛才看到的〈77 Common Latin Words and Phrases Used in English That You Should Know.〉(你該知道的77個英文中常見拉丁字句)這篇文章,講的則是經常在英文中用到的拉丁文詞彙。
雖然拉丁文現在日常使用的人非常少,但其中的許多詞彙已經成為各種歐美語言之中的共同點。而且因為這些字受到廣泛使用,甚至有一些你都已經會了。
例如我們也常用的「a.m./p.m.」(早上/下午)、「BC/AD」(西元前/後)、「CV」(履歷表)等等,其實都是拉丁文;像是「ad hoc」(隨機/臨時成立的)、「de facto」(實質上的)、「status quo」(維持現狀)之類的單詞,也是經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的拉丁文詞彙。
最後兩者還是經常在國外新聞報導「兩岸情勢」時常看到的字,你可能都看到懂了。(笑)
我常說拉丁文對於歐美語言來說,大概就等於中文裡的文言文。而它也跟文言一樣,你能看懂最好,不會寫也無傷大雅;但如果懂得如何適當在文章裡使用,就可以馬上將文字質感提升一級。
除了文字本身來自歷史背景的「貴氣」之外,因為這些慣用拉丁詞都跟中文成語一樣,在短短幾個字中就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你只用少少幾個字就能達成幾個目的:
傳達語句本身要表達的意思;
引發目標讀者的認同感:包括社會階層、文化背景、或是語意的認同,也就是讓目標市場的讀者點頭「我懂你的意思」;
節省許多進一步解釋的文字篇幅,加快讀者理解的速度。以我們閱讀中文的方式為例,我們看到成語幾乎已經不會去「讀字」,而是瞬間心領神會、消化成背後的意思(解讀「心領神會」有花你超過0.1秒嗎?)。
所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引文中有哪些你看得懂、甚至已經在使用的拉丁文詞句,同時也多學幾個字放著備用。
文章中提到了77個「常用詞」,但有些其實並不常見(就是「我也不會」的意思),所以你不妨挑一些「看過但不太懂」的詞記下來用;如果是完全沒有看過的,很可能也用不到,所以不會也沒關係。
對了,我們在英文中常用到的「例如」,其實不應該是「ex.」(這個應該是來自某人簡寫「example」),而是同樣來自拉丁文的「e.g.」。如果是要寫給老外看的文案或論文,我會建議用後者比較好。
最後教大家一個絕招:如果你寫的是旅遊美食部落格、或是寫洋酒或豪華汽車之類奢侈品的廣告詞,當你寫到最後辭窮不知道怎麼結尾時,寫上同樣是拉丁文的「Carpe diem!」(把握當下、享受今天)就對了,不僅收束完美、而且質感爆錶。(笑)
Carpe d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