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散記(之一)慶城菜市場今昔
此次回去,福州在我眼中不再是以前那個親密又混沌的形象。我離開太久,連東街口行人天橋都拆掉十幾年了,所以,視覺上我已經不認得這座城市;但又因為這種疏離,反而讓我完全換到另一個視角,來審視這個我長大的地方。重新認路,是第一步。看著地圖上那些相識又陌生的街道名,試著把兒時每天步行上學印進腦子的記憶地圖,跟手機App上的標準地圖重合起來。
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順著似曾相識(但又找不到幾個視覺錨點)的空間格局,走到慶城路,發現沿街的食店,其實分割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面向井大路和閩王祠的兩邊,主要做街坊和遊客生意,都是標榜本土地道小吃的鋪子,魚丸肉燕、鍋邊糊、撈化、光餅什麼的;而轉進大斗彩巷,則畫風突變,各種小吃小炒,經濟飯菜,全都紅底白字黃字,醒目地橫著伸出店門,朝向醫院方向,主打一個簡單廉價,因為緊鄰省立醫院側門,來吃飯的都是病患家屬、陪護。飯館之間,還夾雜著幾個售賣住院日常用品的雜貨鋪,以及提供淋浴、午休、小廚房的短歇旅舍。兩個區域的交疊,在於慶城農貿市場,那是最靠近的食材來源。
今日的慶城農貿市場,已經搬到室內。而我腦中的影像,卻仍是閩王祠前髒水橫流的沿街菜市場。菜市場的東頭延伸到五四路,似乎有個深綠色的牌坊,上面寫著「慶城菜市場」。市場裡的雞鴨籠、豬肉案,大筐大籮的熟魚乾,魚蝦檔口盛著大團鱟卵、汪著藍血的鱟殼,幽暗的乾貨舖門前擺著大罐粗紅糖,同時也賣兩塊錢一棵的含羞草,書報香煙攤上出售《故事會》和其他一些隱晦的情色雜誌⋯⋯嘈雜、潮濕、骯髒、腥臭,但是琳瑯滿目,還能感覺到一絲亂中有序,只要摸熟了,就能在其中愉快地穿行,是九十年代的完美縮影。
本文首發「漂榴」官網:https://www.d-sojourners.com/post/fuzhou_01_jeanyim_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