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色市|碼的百萬個話題——推文三篇
感謝@Jeger辦此次徵文,稿件大多精彩,讀得很過癮,不得不選至三篇。
個人經驗的藏與露,以舉動分類,很簡單,人心的程序卻很複雜。什麼原因讓我們不願意談起一段經歷?又什麼原因讓我們在Matters公開?是匿名的特性,抑或讀者與生活圈的疏離?或者不吐不快,同時又欲掩埋?如同@無盡的旅程在文章所言:「也許不久之後,這篇文又會被我給蓋了起來,也許在這次活動結束後一陣子吧,畢竟,這是我想抹去,也真的曾經試圖塗抹掉的人生片段。」經驗的發生多涉及命運,但如何理解與接受卻只涉及意志。
不過真正啟蒙部分,是用掐的
@GH在【性/別】人生啟蒙⋯⋯竟是窒息性愛?|我人生中的馬賽克中,談起投入性教育/性平社工領域的原因。「讓人明白性的背後,還是在談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只是性是一個內在,更讓你看清楚,更私密赤裸。」這說法反轉普遍理解的性愛程序:一壘嘴對嘴,二壘觸碰,三壘觸碰性器官,本壘性行為。於是,性成了愛的證物。作者撇開性的社會意義,說性是內在的展現,所談的不是群體,是個體。而開啟作者認知的,是一場窒息式性愛。
到底什麼是正常?
@kay在一百萬個被打碼的話題|接受空相、停止空轉然後筆直往前行中,自嘲的說道「得了精神病之後我人都精神多了」。不經讓我想,什麼是精神正常?出社會即在台灣中小企業工作的我,即使沒有外商崇拜,有機會轉換跑道到外商時,人還是很興奮。殊不知外商的職訓讓我失望不已,各種政治正確的倡議背後,是濫用員工與消費者的道德期待,掩蓋壟斷性企業全然的利益壓榨。多元不是目的,是宣傳、包裝手段。我常想,在已開發國家,身為中產階級,或許正常的精神是能任優勢企業、國家與族群壓榨生產力(或許還有繁殖力吧)。如此看來,任何抵禦都可被視為精神不正常,作者沒有言過其實:「或許在香港生活的,每個人都有確診了或是未確診的精神病吧。」
心中被滿滿的「如果早知道」給淹沒,曾經發生過的事依舊在那裡,偶爾想起來還是會覺得疼痛。
@萌色波形|洗米在被隱藏起來的回憶。提及L被同性網友性騷的經驗。台灣Metoo風潮下,敘事大多關於女性受害者,但男性受害者同樣值得關注。我們不得而知文內的經驗屬「打碼」或「解碼」,無論如何,不減故事所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