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曾追過的部落格
Blogger
2003年,Google收購Blogger平台並免費提供大眾使用。
2005年,我買地建屋欲留下文字紀錄,因此在Blogger註冊我的第一個部落格「Angela's Cottage」。是年4月28日發表第一篇文章"Angela's Cottage Opening",至今已超過18年。
在Angela's Cottage共留下8篇文章,記錄早年在南庄開墾,從滿地蟛蜞菊、枯倒木及大小落石的蠻荒之地,一步一腳印地整理出一塊可耕種之地的艱辛過程。
不過,寫完8篇文章後就無以為繼,因為教學及農務忙錄,又接行政工作,幾乎無暇寫作。
停止在Blogger發文後,久久會上去看一眼,但,隨著時間經過,逐漸忘了帳號,忘了註冊的電子郵箱,幾乎也忘了曾有過這個部落格。
直到數年後的某一天突然想起它,用"Angela's Cottage"Google一下,竟發現這個Blogger依舊存在。文字仍在,只是照片已被移除,註冊的人也變成@Unknown。
那段期間,台灣最有名氣的部落格莫過於原隸屬於學術網路的「無名小站」,但因先使用Blogger,懶得再註冊一個帳號,並未躬逢其盛。
Facebook臉書
2008年6月臉書進入台灣,我觀察一陣子後,於2009年4月加入臉書,並建置學生學習社群,放置課程訊息、教材並與學生互動。當時臉書方興未艾,大多數老師並不知臉書為何,更遑論利用臉書協助教學活動。
因為學生得加我好友才能進入社群,不知不覺地累積一群人脈,成為畢業後與學生維持連繫的管道。
臉書主要是以建立溝通橋樑,藉由人傳人形成人際網絡,我在臉書也找到幾位失聯多年的同學或朋友。可惜臉書並不適合傳達太多複雜的文字及想法,因為發文量大,如未使用一些技巧,往往文章很快就被沉沒而不再被看見。
臉書的好處是它可以限制讀者對象及層級,相較於部落格或粉絲專頁更具私密性,這也是我持續使用臉書的原因。
不過,我的個人臉書一向不公開,以保護個人及好友的隱私。但人總有虛榮心,期望自己的文章獲得更多的閱讀及回饋。
因此,這幾年,在臉書開了「Angela閒情歲月」粉絲專頁,有一搭沒一搭的放置發表在旅遊社團的文章,因為沒積極經營,也沒積極邀約臉友追蹤,追蹤者很少,聊勝於無。
除臉書及臉書的粉絲專頁,我還用過兩個部落格,Pixnet痞客邦及udn部落格。
Pixnet痞客邦及udn部落格
2018年我在痞客邦註冊建立「Angela生活記事」,想保存自己在臉書或臉書社群的發文。發了兩篇文章後,因廣告太多太煩人,決定收手。
2020年年中因疫情賦閒在家,於是在udn部落格註冊建立「閒情歲月」,並將文章整理後逐篇搬去。但,udn寫作介面困難使用,加上文友及文章差異性頗大,也逐漸被擱置。
無論痞客邦或udn,除了介面不友善,廣告也多,加上有些文友為增加曝光率提升廣告分潤收入,大量地cross tag,令廣告不斷浮現,干擾閱讀,最後決定放棄。
Vocus方格子
退休之後,亟思持續創作的夢想。2020年的下半年,透過Google搜尋網路上對寫作平台的評價,發現較多人使用「方格子」、「Matters」及「Medium」這三個寫作平台。在「方格子評價與心得分享」一文最後,作者比較這三個平台的特點,提到方格子的優點及缺點,有關缺點,如互動及收入等,我不在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閱讀方格子的文章,令我再度興起寫作及經營部落格的興致。特別是方格子的前身SOSreader,曾有過幾位我鍾愛的作者。
自2020年10月在方格子註冊發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在兩年半的時間,以一周約一篇的頻率,發表超過170篇文章,超過20萬字、數百張照片及數十張水彩及速寫作品。
此外,我建立三個專輯。「千里環島緩步行」記錄退休後兩年間分段徒步環島的心得;「珍惜可以自由旅行的日子」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回憶過往旅行的經驗,並彙集相關文章;最後,發現很多文章與英國有關,因此收錄建立「我在英國的那些年」專輯。
我在方格子的發文,從早期乏人問津,到現在超過250人追蹤,每篇文章有3、50人按心鼓勵及留言,部分文章瀏覽數可衝破1K,最高瀏覽數那篇超過4K,真是振奮人心。
方格子設有「編輯嚴選」、「即時精選」及「Top5」,讓用心寫作的文章置在首頁一段時間,並標註於文章之上。此外,如果長時間未發文,則會收到格編寄來的鼓勵持續寫作的信件。
2023年4月底,我開始參加廣告分潤計畫及直送計畫,以支持方格子的營運模式。廣告分潤計畫的收入微薄,我的文章瀏覽量不大,至今約一個月,估計只有20元。
Matters馬特市
原本我只在方格子寫文章,但常看到格友分享他們在Matters賺了多少Likecoins,又換成多少的法幣。才驚覺Matters人氣頂旺,且有人真以撰文賺取被動收入,賴以為生。
這令原本退休後只想找個平台安靜寫作的我,見錢眼開,心想文章寫好兩邊發,就有錢進帳,豈不妙也,因此註冊了Matters。
我在2021年6月底註冊Matters,但到9月底才發表第一篇文章。註冊後,一直沒發文,只有閱讀及熟悉平台的功能。
Matters的電腦介面不如方格子容易上手,且因建構在區塊鏈架構下,修改字數及次數受限,文章只能隱藏不能刪除,對有潔癖的我而言,很難釋懷。因此,通常先在方格子發文,再轉貼至Matters,但照片得重新上傳,且有尺寸限制,通常得後處理。
Matters並不如格友形容那般的熱絡,但,經常舉辦活動挹注大量的Likecoins,炒熱了創作的氛圍,加上與市友持續互動建立情誼,文章被拍手也賺進不少Likecoins,因此,對它的黏著度越來越高。
隨著幣市崩盤,Likecoins價值大不如前,不少資深市友因各種原因淡出Matters,或改投入其他寫作平台,但也迎來不少有意創作的新人。
自2021年9月底在Matters發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在一年半的時間,發表180篇文章,近24萬字、數百張照片及數十張水彩及速寫作品。
若問我,為何在Matteres的文章及字數,反多於已經耕耘兩年半的方格子?主要因為有些文章是為參加Matters的社區徵文而寫,不適合於放在方格子。由此可知,Matters舉辦的社區活動真是激勵創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我在Matters發文一年半多,追蹤者超過500人,遠遠超過發文兩年半的方格子。但,相較之下,近來Matters的活絡作者似乎越來越少。
Potato Medium
最後,插花一下Potato。2021年年底,註冊Potato,單純為了好玩,想知道它的運作機制;此外,也有很多市友推薦薯幣(虛擬貨幣)有多好賺。
我把短小有照片的文章貼到Potato,10天內張貼8篇文章,除第1篇,篇篇都有超過100人按心,留言及瀏覽數也遠比方格子或Matters驚人。Potato短小精幹,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給。
它廣告多,對文章的格式及升級的互動有一定要求。此外,覺得多數薯友站在利基基礎發文及互動,文章淺薄,關係冷淡且現實,對版權的重視度也不高。因此,10天實驗結束,再見!
但,由最近部分格友的文章看來,Potato也是力圖改善,例如,建立優質創作評審機制或詢問曝光優質作者的建議等等。只是,我覺得Matters及方格子已經足矣,Potato與自己不再相干。
以上是我使用部落格的經驗,從初期的Blogger到現在的方格子及Matters,恰好都沒用到下市的無名小站、Yam、Geocities或近期的探路客及隨意窩。
自己寫格子的經驗不多,但當看到有人惋惜某部落格的結束,得辛苦地將文章搬到另一個部落格,雖表同情,但也羨慕。因為,趁這樣的機會可讓自己所有的文章齊聚一堂,不也是美事一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