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 WFH 兩週後。
只是突然想要寫寫 WFH 兩週後體驗到的感想,所以標題就隨便下了(笑)
起因是桃園醫院開始有院內感染的跡象,公司高層決意讓大家先在家工作兩週,一個超前部署。得知消息當下,只有「終於有 WFH 的經驗了!!!」的想法,卻沒想到 WFH 和以前曾經的接案生活有如此大的不同。
時間、空間
通勤時間是從起床到開啟電腦的時間
一樣的上下班時間,但唯一的差別在於:從原本的 40 分鐘,縮短成床邊到桌邊的 2 秒。
原本拿來起居、放鬆的空間轉眼變成久坐 9 小時的辦公空間,在一開始切換上下班模式時,有種滿滿的不適應感。明明已經打卡下班、換回睡衣,腦袋卻持續地運轉、想著哪個介面該怎麼畫、流程是不是正確的...
一旦上班、放鬆的空間變得模糊,上下班的時間也跟著變得模糊曖昧。也導致第一週的前幾天躺在床上左翻右躺,卻都得等到身體與精神疲憊不堪,才能在深夜斷片睡去。
溝通
遠端溝通靠的完全是大量的 Slack 訊息、還有一通接著一通的 Slack Call 和 Google Meet。更深刻了解到在開發期間,訊息的同步、收集、公開透明的重要性(尤其是所有人都遠端工作時)。一次次的小差池,很容易就變成彼此的資訊認知誤差,反而又會多花額外的時間去溝通、釐清(在第一週也遇上了這情況 🥲)
而由於沒辦法即時且當面地去詢問、討論、諮詢,每個人的小會迅速增長,也造成不同專案間,每一次的來回時間也跟著拉長了。
到今天,也就是 WFH 的最後一天,有時會有「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時間在釐清這些平常不會發生的雞毛蒜皮小事上?」然後一股煩躁油然而生。
社交
大家都說人類是種孤獨但又群聚的生物。平常群聚時渴望獨自一人,但獨自一人時又渴望社交。
前幾天除了買飯或叫外送時,短暫跟店員交流,其他時間除了開會,幾乎都是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大概一週後就受不了很想出去跟別人亂聊天(笑)
還好 clubhouse 的推出,同事們有時會在上面開個房有一搭沒一搭地聊,有開會就把麥克風關了。比起一個人靜悄悄地在家工作,至少多了點活人的氣息了🤣
小結
在跟美國的同事開會時,有同事說天氣好好,好想出門曬太陽。在美國的同事表示:「我過去一年就是這樣子啊,住在加州,卻只能待在家裡」
光是這兩週,也就能理解為何 clubhouse 在這時間能夠爆紅、為何交友軟體的流量在 2020 流量飆升、為何各個帶領大家做正念冥想的 app 也爆紅甚至開放免費一年的完整版使用。
由衷希望疫情能夠盡快過去,但是 WFH 的機制可以留下沒關係。至少是可以到處跑的那種 WFH。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