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aker冒業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香港推理小說備忘錄(1870–2021)(中譯)

Faker冒業
·
·
本文譯自稻村文吾先生的文章〈香港ミステリについての覚書〉。
早期曾刊登偵探小說的《新小說叢》第二期封面(來源: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1674777#page/1/mode/2up)

文:稻村文吾

譯:Faker

原文連結:https://note.com/inmrbng/n/n348493ac1928

特此鳴謝稻村文吾先生授權翻譯及另行刊登

黃仲鳴在他編著的《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通俗文學卷》的導言中指出,香港通俗文學的源流是王韜(1828–1897)。王韜是香港初期的「南來文人」之一,1870–80年代出版了《遯窟讕言》、《淞穩漫錄》、《淞浜瑣話》等小說集(後兩者當初是在《點石齋畫報》連載)。這些小說在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等研究都認為是倣照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去創作。《淞穩漫錄》雖然有很多篇作品包含超自然元素,但不少與女性有關的故事例如記載日本女性殺人犯兼死囚高橋お伝事跡的〈記日本女子阿傳事〉等都具備犯罪元素。

(與香港猶如姊姐般的國際都市上海於十九世紀末左右引入「福爾摩斯探案」。儘管眾說紛紜,但目前估計上海在1900–10年代左右出現偵探小說創作,並於20年代迎來第一股熱潮。至於當時在日本統治底下的台灣則是在1898年刊登さんぽん以日文書寫的〈艋舺謀殺事件〉,1909年亦有李逸濤以文言文創作的〈恨海〉。)

目前仍難以確定香港現代偵探小說的真正源頭。香港在1905年有出版過法國作家Fortuné du Boisgobey 1871年作品《紅茶花》(La Bande Rouge)的翻譯版(譯註:此作在日本曾由黑岩淚香改寫成翻案小說〈執念〉)。1900年代後半香港最早期的文學雜誌《中外小說林》和《新小說叢》開始翻譯偵探小說,而同時期的報紙《唯一趣報有所謂》和《少年報》都開始出現以「偵探小說」稱呼的小說作品,上海和在其他城市出版的偵探小說也常常在報紙廣告中提及,可見當時香港正在引入西方偵探小說的中文版(參照自樽本照雄編的《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新小說叢》亦有刊登過原作為愛.倫坡的〈失竊的信〉、埃米爾.加博里歐(Émile Gaboriau)的《Le Dossier 113》或Boisgobey的小說作品(參考自大塚秀高的〈清末民初小說管窺〉中村忠行的〈清末偵探小說史稿(三.完)〉)。於1924年創刊的《小說星期刊》的總編黃守一亦連載過《大紅寶石》(參考自趙稀方的《報刊香港:歷史語境與文學場域》)。

30年代末創辦《先導報》的任護花曾以周白蘋的名義連載「中國殺人王系列」,主角是環遊世界的海外華僑,沿襲占士.邦(James Bonds)式驚悚(thriller)與無賴(picaresque)風格,與戰後開始連載的「牛精良系列」一同成為暢銷書。戰後馮嘉的「奇俠司馬洛系列」、方龍驤(盧森葆)的「貓頭鷹鄧雷系列」都同樣以驚悚為主。

仇章在1942年連載的《第五號情報員》大獲好評,之後繼續創作與韶關或廣州有關的間諜小說。而仇章直至1952年去世(當時仇章仍只屬三十代)為止曾在香港生活三年。

踏入50年代,新中國和台灣對言論自由的管制反過來導致香港有大量報紙和雜誌出版,以連載形式發表的大眾小說因此而發展蓬勃。這個時期的偵探小說相關研究有吳昊的〈暗夜都市:『另類社會小說』 — 試論五十年代香港偵探小說〉(收錄在《孤城記》)。

針對由中國國民黨發行的《香港時報》的文藝副刊研究〈一九五○年代香港文藝副刊連載小說研究 : 以《香港時報》副刊為對象〉發現,上面連載的小說近一半(93部)可歸類為「推理小說」,加上「言情推理小說」的話更超過一半。

創作過包括《經紀日記》等小說的高雄(三蘇)曾在40年代後半以許德的名義發表「司馬夫奇案系列」,並以史得的名義發表《奸情》、《新寡》等推理小說。

(在這時期電影化的推理或驚悚作品有許德的《司馬夫奇案》、史得《奸情》、俊人的《十三號情報員》、司空明的《完美》等。香港第一部偵探電影為1932年的《夜半鎗聲》。此外50–60年代有一系列由曹達華飾演「探長」的電影如《十三號兇殺案》、《999離奇三兇手》等,70年後後半香港電影新浪潮前後則有《廉政風暴》、《跳灰》、《點指兵兵》為當中的推理/懸疑電影代表。)

就連江戶川亂步都購買過的雜誌《藍皮書》是1946年在上海創刊的偵探小說雜誌,並於1950年由環球出版社遷至香港復刊。雜誌上發表的作品除了偵探小說創作之外亦有翻譯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等,題材十分廣泛。後來雜誌的編輯方針大幅改變,但依然能夠長存(參考自藍皮書 — 潘宙)。小平自上海時代開始便一直連載的「女飛賊黃鶯故事」(後來改名為「女俠盜黃鶯故事」)為此雜誌的代表作之一,後來亦衍生出如《珍姐邦》(The Jane Bond Films)等電影或小說。

50年代流行的大眾小說出版形態為「三毫子小說」(譯註:即雜誌每期刊登一篇中篇小說、封面為相關彩色繪圖、內頁有插圖並且每本售價為三毫子)。以「三毫子小說」形式出版的包括有虹霓出版社的《小說報》和環球出版社的《環球小說叢》等。香港代表作家之一的劉以鬯曾在這些「三毫子小說」上發表過《藍色星期六》等風格接近推理小說的作品(參考自鄭明仁的〈劉以鬯與「三毫子小說」〉)。收錄他早期短篇的小說集《天堂與地獄》中亦有數篇作品具備推理小說的結構(參考自陳智德的〈天堂地獄反轉再反轉〉)。

(上述舉出劉以鬯作品的例子僅為他早期寫作生涯的摸索過程中出現能夠歸類為推理小說的作品。正如中國大陸的余華亦有〈河邊的錯誤〉和〈偶然事件〉,純文學作家似乎總是有犯罪/推理小說的創作經歷。)

武俠小說或技擊小說早在戰前就已經是一種廣為流行的大眾小說,到50年代以降金庸和梁羽生等人確立了「新武俠」流派更席捲整個華語圈。根據林以亮等人的〈金庸訪問記〉,金庸是推理小說愛好者,阿嘉莎.克里絲蒂(Agatha Christe)的作品幾乎全都看過,因此《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雪山飛狐》等多部作品都有加入推理小說手法。而繼金庸世代之後的武俠小說作家溫瑞安的代表作「四大名捕系列」亦有負責案件調查的主角。溫瑞安更在台灣的《推理》雜誌發表過數部作品,以及有數部單行本加上了「現代派推理小說」幾個字。

倪匡以科幻冒險小說「衛斯理系列」和「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廣為人知,並創作過大量不同類型的作品,包括屬於推理小說的「神探高斯系列」。倪匡跟金庸一樣喜歡推理小說,即使在創作其他類型小說如科幻短篇〈標本〉時亦往往會加入推理小說手法。

(儘管上述提到的《藍皮書》因為江戶川亂步的關注而在日本的相關文獻中有清楚的記載(參考自江戸川乱歩の台湾での受容),但香港早期引入海外推理小說的中文翻譯過程尚有許多未能理清之處。許定銘在《亂翻書.樂無窮》提到,70年代天地圖書除了松本清張之外甚少翻譯推理小說,他只能主要閱讀在台灣出版的翻譯推理作品。踏入80年代之後,出版過村上春樹作品的博益出版開始引入夏樹靜子、連城三紀彥和赤川次郎等人的作品。至於早已輸出多地的「福爾摩斯探案」和克里絲蒂的小說在香港自然有人閱讀過英文原文,但有系統的翻譯出版估計亦是在80年代左右。)

(在英語世界,能想到以香港為重要舞台的推理小說有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榮譽學生》(The Honourable Schoolboy)、勞勃.勒德倫(Robert Ludlum)的《神鬼疑雲》(The Bourne Supremacy)、唐.溫斯洛(Don Winslow)的《The Trail to Buddha’s Mirror》、S. J. 羅贊(S. J. Rozan)的《Reflecting the Sky》、米高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的《9 Dragons》等等。另外還有曾經在香港居住的作家William Marshall創作的系列「The Yellowthread Mysteries」。)

(在80年代,台灣有由林佛兒創辦的林白出版社以及《推理》雜誌發表推理小說介紹文與創作。第一屆由《推理》雜誌籌辦的林佛兒獎得主思婷當是在香港居住。至於中國大陸則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開始引入日本和西方小說,其中推理小說早已有一定人氣,由公安部管轄的「公安文學/法制文學」雜誌《啄木鳥》亦於1980年創刊。)

於90年代前半已經出版數部推理小說的鄭炳南(鄭宜迅)在1996年創辦雜誌《推理小說》(英文標題:Reasoning Novel)並擔任主編。《推理小說》在96–97年間出版了四期,又在2000年出版了六期合共十期。參與作者除了鄭炳南本人還有同樣在90年代前半已經出版過推理小說的青谷彥(楊毅)、身為純文學作家但亦積極創作大眾文學的崑南、以奇情小說獲得廣大人氣的林蔭、以評論包括倪匡在內的大眾小說廣為人知的沈西城和在不同媒體都有露過面的慕容羽軍等等。由於設有公開徵稿,《推理小說》亦曾刊登過新人作家的作品,同時還有連載翻譯作品(創刊號有刊登包括江戶川亂步、結城昌治、西村京太郎在內的日本作家以及數部歐美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停刊之後,由鄧玉嬋主編的《2000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從雜誌中挑選出一些作品重新結集成小說集,再由科華圖書出版(參考自鄧玉嬋的〈作家的理性光芒、獨特魅力和智慧思維 — 談香港的推理偵探小說創作歷程〉)。翌年亦出版了收錄包括從公開徵稿得來的新作的《2001–2002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之後這系列亦有《2003年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2004–2005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2006–2009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共五部小說集,定位上屬於《推理小說》的延續。

雖然原本主要為創作散文的鄧玉嬋之所以會主理推理小說合集編輯工作的原因不明,但從上述提及的文章講述的推理小說史觀與鄭炳南的文章〈從香港的偵探推理小說說起〉相差無幾這點看來,估計與鄭炳南頗為親近。至於鄧玉嬋跟曾在《推理小說》刊登專欄的鄧滔和撰寫過對談記錄的鄧仲文的關係亦不清楚。

鄭炳南現時是科華圖書的經營者(自什麼時候開始則不清楚),亦有在其他出版社發表作品。《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初是在由福建省公安廳營運的《警壇風雲》雜誌上發表,而《謀殺方程式》亦同時由科華圖書和南昌的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鄭炳南另一部中篇〈局中人〉則於1997年在中國大陸的《啄木鳥》發表,更獲得該雜誌主辦的文學獎佳作以及在1998年由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法制文藝委員會主辦的第一屆「全國偵探小說大賽」新作獎中獲選為三等獎(參考自第一届(宏业杯)侦探小说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後來法制文藝委員會更名為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比賽亦更名為「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獎」並以數年一度的頻率繼續舉辦。於2001年舉辦的第二屆,鄭炳南的〈不招人忌是庸才〉獲得最佳中篇獎、青谷彥的〈神經殺手〉獲得最佳短篇獎、于東輝的〈金田二之神秘網絡世界〉被新人獎選中,到了第三屆鄭炳南的《謀殺方程式》獲得最佳長篇獎、鐘源的〈被竊的答題簿〉被新人獎選中等等。此獎項對與科華圖書相關的作家評價頗高。

由任翔主編合共十卷的小說合集《百年中國偵探小說精選》中,香港的作品有收錄在以1977–1999年作品為對象的第六卷中的鄭炳南的〈刑偵隊長之死〉(此作最初在《推理小說》刊登時以石勒的名義發表)、收錄在以2000–2011年作品為對象的第八卷中的鄭炳南的〈聰明反被聰明誤〉、青谷彥的〈十二猴子〉(最初在《推理小說》發表)和司馬翰的〈天國之子〉(曾收錄在《2001–2002年香港最佳推理小說選》)。

(在2000年左右,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出現一批新世代的推理小說讀者和作者,其中台灣更以「本格復興」的史觀去理解這個階段。兩地的新一代讀者和作者都以年輕人佔多,並且先以網絡作為主要據點,再在商業媒體廣大活動,而作品風格都和日本的「新本格」頗為接近。)

自2003年開始每年一屆的短篇小說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並沒有徵稿地域限制,因此在2008年的第六屆四名決選入圍者當中有三名香港人,可見香港參加者獲此獎項肯定的情況頗為普遍。其中陳浩基入圍決選的〈傑克魔豆殺人事件〉為他的出道作,到了第七屆他更同時有兩部參賽作品入圍決選並以〈藍鬍子的密室〉獲得首獎(譯註:另一部入圍作是〈窺伺藍色的藍〉)。之後陳浩基便在當時負責出版徵文獎決選入圍作品集的明日工作室出版數部作品,展開了其作家生涯。

自2009年開始同樣在台灣舉辦、每兩年一度的長篇小說獎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同樣沒有徵稿地域限制。過去七屆有陳浩基、文善(目前在加拿大居住)、黑貓C合共三名香港人獲得首獎。曾入圍複選或決選的香港人顧日凡、有馬二(譯註:有馬二先前曾有作品收錄於與科華圖書相關的小說集中)、子謙和柏菲斯亦有繼續出版新作。經以上兩個台灣獎項獲得過肯定的香港作家都有以台灣作為據點發表作品的傾向。

曾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科幻作家譚劍經常在作品中加入推理小說手法同時亦曾以《輪迴家族》入圍第一屆島田獎複選,並且出版過科幻作理小說《光柵謀殺案》。譚劍同樣持續在台灣發表作品,而且跟陳浩基和文善一同加入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為海外成員。

以《遺忘.刑警》獲得第二屆島田賞的陳浩基於三年後在台灣皇冠文化出版代表作《13.67》,不但成為首位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香港作家,更翻譯成多國語言。陳浩基在2017年出版的《網內人》亦有多國翻譯版,他已是在華文推理界中知名度首屈一指的作家。

香港在2000年代至2010年代期間亦存在同時與科華圖書和台灣推理出版這兩大脈絡完全無關的推理作家,譬如以「女法醫宋雨日系列」獲倪匡賞識的李敏與阿圖說力二人組合、以香港社會派推理題材為主發表過《大豐收》和《傾城》的陳電鋸和加入香港元素書寫青少年推理小說的徐焯賢等。

陳浩基自出道以來便一直在台灣出版小說。由於《13.67》令他成為香港其中一名重要作家,於是2018年便在香港的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13.67》調整過用語的改訂版。翌年短篇集《第歐根尼變奏曲》則繼續在台灣由皇冠文化出版同時,香港則由格子盒工作室出版。後來2019年的新修版《遺忘.刑警》和2020年的《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在香港都是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香港獨立出版社星夜出版早於黑貓C獲得島田獎之前已經出版過他的輕小說。星夜出版在2019年7月集結一群在香港出身的作家、發表以香港為題材的推理小說集《偵探冰室》。之後系列化並每年有一本,繼續出版《偵探冰室.靈》和《偵探冰室.疫》。此系列獲得台灣關注並由蓋亞文化負責台灣版。「偵探冰室系列」的參加者除了陳浩基、文善、譚劍和黑貓C之外,還有繼陳浩基之後第二位獲得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的香港作者冒業、星夜出版負責人望日和曾出版以清末香港為舞台的「福爾摩斯二次創作」小說《神探福邇,字摩斯》的莫理斯。

出道超過十年的陳浩基已積極展開提跋新人作家的工作。他不但數度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評審,並將參賽作品的評語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現在更擔任由香港的天行者出版主辦的天行小說賞評審。這個在2017年創辦的獎項徵收香港和澳門作者的稿件,並且所有類型的娛樂小說都可參加。目前曾經以推理小說參賽並獲得發表機會的作家有嚴邊、東南、雨田明、傅真和The Storyteller R。

譯後記:過去百多年香港的偵探推理小說和相關著作眾多,要完全盡錄並不容易。張君默發表過的「神探(福爾摩)系列」以及於今年八月去世、曾翻譯過推理小說、發表過接近推理小說的《即食麵謀殺案》和出版過文集《偵探推理小說談趣》(2019年推出重版《偵探書話》)的杜漸等等並未在此備忘錄中提及,可是這仍是我至今見過最詳盡的書目整理,就連在香港本地都未曾見過,故股起勇氣向稻村先生提出授權翻譯。稻村先生不但一口答應,更幫忙校對檢查,不勝感激。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