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張少貞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用交友 app,無拖拍?

張少貞
·
·
不用科技,是否要準備感情落單?透過app交的人,真是生活伴侶嗎?

一枱有五對,其中三對是夫婦,兩對拍拖。

五對之中,僅一對夫婦是同國籍,而且在祖家認識。丈夫派駐不同國家,太太跟隨,已有兩個兒子。

其餘四對是歐洲男+亞洲女,當中三對是用交友app認識。未婚的兩對中,一對未滿三十歲,兩人在港透過交友app認識,已在一起三年多。

已婚的一對,女方是大陸人(好像在浙江,總之是在那一帶),任職教師。在交友app結識歐洲男,網交一段時間後,男方飛去深圳和女方見面,之後,兩人結婚,男方找到在香港的工作,太太順理成章移居香港,跟著誕下兒子,兒子如今到了讀幼稚園的年齡。

我這個阿嬤,以為人在異地才用交友app,當知道同住一市一地的人也用交友app來找拍拖、結婚對像,我確有些詫異。近年不時有新聞報道少男少女都是用家,我更驚訝了——青春的臉,張張都漂亮,年輕人又多活動,怎會不能在真人活動找到或遇上拍拖機會?要靠網上相睇?

既然沒有交友app,就沒有感情生活,交友app自然爭妍鬥麗,據Bloomberg八月底報道,不同交友app宣布借助人工智能,以配對更精準、較自在的網上相睇服務,吸引付費會員(原來網上媒人也倚賴訂閱)。Match Group表示,以英國為基地的Z世代女性,訂購Tinder付費計劃的百分比較四月激增73%。另一個交友app Bumble,計劃收費計劃向上和向下發展:將推出切合Z世代的較便宜收費計劃,「不是個個都有很多錢可用」;要求更精準配對的人,則覺得三十、四十美元月費太低,暗示針對有能力的人的計劃會加價。

LGBTQ是尚待開發的市場,Grindr將會面對Match旗下的新交友app Archer的競爭,Archer將在其新桌面版加添多些成人元素。目前Archer只在紐約可供訂購,計劃本年底時擴展至全美。

八月底香港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轉載Bloomberg報道。

看了這些,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科技盲多的是,亦有不少人只視科技玩意為輔助生活的工具,這是否意味要準備一人終老?

近年歐美出現「脫電」,即放下智能電話,不用社交媒體,特别是在智能設備長大的世代,他們想過真實生活,武漢肺炎亦令他們珍視和真人相處的時刻。

日子愈活得久,愈覺得能和真人相處才最難得——有app交友又如何,到頭來一起生活才是真正測試。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