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金匠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何謂學生技藝競賽?-你所不知道的學校(二)

金匠
·
·

這篇來談談正式名稱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玩意兒,這是高職學生的重頭戲!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是啦!

高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一直以來,教育部都希望讓念高職的學生畢業立即投入職場,成為各產業的即戰力,一方面解決大學生滿街跑的浮濫學歷,一方面也解決產業缺工的問題,但說也奇怪,前面提到的高職學生重頭戲-「技藝競賽」卻彷彿不是教育部主辦的一樣,竟走向完全不同的目標!

技藝競賽共分工業、農業、商業、家事及海事水產五大類,每個高職的職科,都有其相對應的競賽職種可以參賽,競賽舉辦時間於每年的十一月上旬到十二月初,因此,每到五、六月份,一些學校就會開始挑選適合的學生作為選手,展開一段相當長時間的訓練,以獲取佳績,除了替學校爭光,更替自己開拓出保送上大學的康莊大道,等等…保送上大學?

是的!你沒看錯!技藝傑出選手是保送上大學!

這是行之有年的規制,從來沒有人覺得不對,更別提有人想去改變,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其中實作技藝能力最出色的學生,不讓他直接投入產業,卻是保送到大學?完全就是打臉教育部自己的目標。

看看實際的情況吧!前面有提到,要在競爭激烈的全國技藝競賽中脫穎而出,無論哪個技術職種都有相當難度,所以五、六月就會選出選手培訓,五、六月…換言之就是二年級下學期就開始訓練,到了三年級上學期,學校會替這些選手簽請公假進行訓練,這時候他們犧牲上國文、英文、數學等共同科目的時間,甚至連技藝競賽不相關的專業科目也不必上,所有時間全部拉出來練習技藝競賽的比賽項目,更有甚者,住校集訓、一年級就鎖定選手進行訓練的偷吃步亦時有所聞,這不是惡性競爭,什麼才叫惡性競爭?這樣偏頗的學習方式正常嗎?合理嗎?

有人會說,用幾個月的時間,換取進入大學的機會是值得的,但這可不適用在所有選手!以海事類技藝競賽選手為例,取得技藝競賽前幾名的選手通常能夠得到保送國立海洋大學的機會,但海洋大學是研究型大學,這些從高職保送上去的選手,國、英、數物、化等共同科的基礎本就較弱,再加上培訓及競賽完確定保送後的時間(就是整個三年級啦!),共同科的學習幾乎也是一片空白,進大學後馬上就會面臨基礎必修課程一竅不通的慘劇,許多保送的選手大一就被當了一屁股,也連帶影響到他的信心,大二以後每況愈下,最後只能讓自己的大學生涯無疾而終,那他傑出的實作技藝呢?很抱歉,大學四年會用到的次數恐怕一隻手都數得完,這樣的結果,是這些選手及他們的家長們當初想獲得的嗎?

由於為人所詬病的廣設大專院校,再加上少子化現象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家長說什麼也要讓家中的寶貝讀大學,即使,孩子可能一點都不擅長讀書,不擅長到高中職三年讀完連加減乘除都搞不定,但升學仍然是家長的第一考量,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國教署只好推出實用技能學程、建教合作班等提高實作課程比例、強化就業的特別教育規劃,努力拉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但沒想到最適合推到職場,讓產業界看見學校培育實力的技藝競賽選手,卻被送去了不適合的大學就讀,這就像是在昭告天下:「實作能力強也還是該去念大學!」,這也難怪教育部推再多的計畫、推再多的就業導向班別,高職畢業生投入職場的比例仍舊難以拉升了!

這些年來,教育部致力於提升學生的自由度,包含課程的選擇、升學制度的選擇,從出發點來看當然是良善的,但結果顯然不如其所預期,高職生可以進研究型大學,高中生也可以考科大,那最初高中和高職的分流不就失去了意義?到頭來,只是讓複雜的升學制度燒壞家長的腦,也忙壞了一堆學校教職員,家長老師都搞不懂的制度,又怎麼能期待多數對未來還懵懵懂懂的學生弄清楚呢?

單純些吧!替那些技藝競賽表現傑出的選手,找到業界最好的公司,談到最優渥的保障薪資,讓他們畢業即能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比送他們去前途未卜的大學就讀有意義多了!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的台灣,隨時要回學校拿那張文憑都不是難事,但技藝競賽苦練的成果,在讀完大學還能吸引多少公司注意就沒人敢保證了!不要再讓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即戰力,白白多耗四年去讀他可能並不急需的知識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