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高度發展卻內在失衡,是人類最大的疾病

森林之歌
·
·
IPFS
·
Covid -19疫情從2019年底爆發(2019年12月-2022年5月)至今,造成全球5億2700多萬人口感染,並有628萬人因此死亡(截至上周的數據)。在此期間,不論各國政府如何強力防控、研發疫苗、施打疫苗,都無法阻止病毒的快速變種甚至是感染速度更快…

這一切只是自然在告訴我們,人類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以及「知識文明」,只是外相,人類的「精神文明」一直都沒有提升起來,所以外相的蓬勃發展反倒引發了更多精神疾病過度高壓而產生抑鬱)、環境污染物種滅絕能源以及糧食短缺,雖然人類的選擇多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卻不再容易感到安樂滿足,身心失衡的人到處都是。

病毒相較於人類的存在史,是更加長久古老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全球化的流行病,天災更變得更加頻繁,這不僅僅是地球生態的自然反撲,也是在提示人類:活下來的人要從心底慢下來,開始去感受、去內化、去自覺我們自身的思言行,重新去認識自己,不再只是任慾望爆炸來駕馭我們自己的人生。

說到底,人一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多,真正想要的也不多,就是那種自在、安樂與被愛的感覺罷了!當我們追求的首要是物質條件時,我們就已經讓出生命的主控權了!

物質在我們的時代是絕對的必要,但是不應該只追求外物而讓身心失衡;老子有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習是外在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好,所以要精進自己,但智慧與安樂只存在於內心世界(精神文明),外面擁有得多,內心要有能力斷捨離,正是這個道理。

孩子們容易快樂以及有新的發現,是因為他們尚未被過多的規範認知所綁架,也沒有被過多的經驗束縛;我們(成年人)以為自己滄桑憔悴是成熟的表現,恰恰相反,那正是說明我們失去內在安樂老化現象

一個人的「老」,與年齡無關,年齡只是生命循環裡,身體機能會逐漸遞減、退化的正常現象,而「老」代表的是一種人生停滯不前、思維無法更新、觀念與行為固執沒有彈性的表現,但「」多半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為成年人的思維性格大多早已定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像石頭一樣,失去活力與生命力。

成年後,還繼續學習的人不多,願意成長突破的人更少,所以人的潛意識害怕變老,是害怕自己被世界淘汰,但是卻誤以為「」只是身體機能的表現。醫美、保健食品、健身產業的盛行是好事,但拉長了皮囊肉體的賞味期限,那內在呢?

外在進步,內在停滯,越來越多人成了光鮮亮麗的老年人,因為固守自己的認知,感受不到他人的需要,無法被愛得長長久久。

過度追求外在,越來越本位(自我),反倒離自己越來越遠,生活常常被迫而不由自主,「自我」是想法,我們很有想法,但遇到事情完全沒辦法。永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就是人與人衝突不斷的主因。

成熟」是一種智慧豁達的心理狀態,不是疲憊的老態,年紀大也可以很有活力很有朝氣。我們年紀漸長,失去彈性的不只是皮膚,可能還包括笑容,原來是因為不再成長,或是成長的速度遠遠不足以適應世界的快速進步,所以面對自我認知以外的人、事、物,承受度越來越薄弱。

疫情的強力擴散、快速感染,讓活下來的人得以被迫慢下來,被迫因為身體的病症,減少我們人生過多而毒害自己的高壓搾取行為:

  • 高工時高運轉的工作模式
  • 過度的經濟成長與消費
  • 過多的添加物及加工食品…


這些都是人為了慾望而創造出來的不健康之物跟行為。

疫情何時會趨於平緩,甚至消失不見?誰也說不準,也許一年後整個世界都恢復了日常,但肯定的是,在這場世界浩劫中存活下來的人,無論是因為幸運沒有確診、本身就自體免疫或確診但最終康復,在這些時日裡,被迫放棄、捨去的那些權利與享受,會讓我們重新省思自己如何理所當然地存活於這個世界。

困難會頻繁發生在自己身上,可見生命正在提醒我們要在那些有挫折的領域成長。校園裡的學習看似簡單,卻也需要經過重重考試,當我們通過無數考試才能換取畢業證書。而人生的考題都不是學校出的,考官也不是某個單位、某個人,所有歷練的一切都是練習,要在將來的某一刻發揮所學,通過測驗,而不是期待某個人來拯救我們的人生。

會有那樣的人嗎?會呀!但那個人只可能是自己,不是嗎?

如果幸福、希望感、安全感來自另一半,那麼當關係決裂了,或是分道揚鑣了,是不是一輩子要背負不幸活下去了呢?

不要為失去的、離開的人事物痛苦太久,因為都是必經過程,要為內在的精神文明而成長,長成一個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會被打倒的人,也因為內心足夠強大,有朝一日我們真正拿到了社會價值觀的成功之鑰,也不會因名利、身份而失去自己。

有德才有得,平安才會跟著自己一輩子。



把手機向左旋轉你會得到一個新的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森林之歌都市裡的鄉下人 | 天橋下的說書人 | 餐飲人 於「AIS國際教育研究機構」進修,不定期分享生活體悟與成長心得。 因會把一集故事講成九集而被摯友取名「天橋下說書人」,經常在臉書寫文章。 偶爾客串「駐唱歌手」,但通常唱完歌就直接下線(寫文章也是)。 是愛穿襯衫的「餐飲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