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
IPFS
試想像孤兒的兩難:要在孤兒院長大,還是懵懂時被收養,大個才被告知是孤兒?
有什麼關係,關係在與自我的關係。要年紀少少便把孤兒列入自我身份之中,還是有些許理智才接受衝擊?先後很要緊,因為舊事體大,像生來就缺了某肢,還是日後遭遇意外斷肢。
都只是譬喻。
生為孤兒是不幸不是缺陷。不幸使人強韌,缺陷使人茫然。對生父母的好奇,或許是他們一輩子都要處理的課題。但只要用心想想,孤兒並不罕有,又或是說,嬰兒很容易就會成為孤兒。難產,父母遇難,父母未具成年心智,又碰不到肯接收或有能力接收的戚友,等等。雖說少聽見,但不是超自然。所以孤兒院不會消失,但在當代的慈善募捐列表中,環保、動保、遠方兒童,要數很久,大概才輪到孤兒院,甚至也不會在腦海中自然冒起。
無條件的愛。
算是道德願景,還是人體荷爾蒙。懷胎十月,基因表徵,都協助父母對眼前明明不獨特但卻獨特的生命,做出照顧一生的覺悟。偏愛,不平等的愛,當然在華人社會又需摻進性別尊卑的怪異。家族擴展,血緣姻親,愛要無條件,便會走進無條件的爭辯,落入名目會使單純為誰人好的衝動變得複雜。愛簡言只是想誰人好,恨不過是想誰人不好。
道不孤必有鄰。或許撇除所有基因與族系,我們都只是鄰人。同等,共業,因喜好同行,因相依而可以繼續行。命運不共同,然殊途同歸。
Happy Birthday to u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