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上社群網站16分鐘,實驗三個月後的我變成怎樣的人?
從九月底開始,我對自己做了一個小實驗:規定自己每天"只需要上社群網站16分鐘“(這裡的社群網站範圍為:Facebook, Instagram跟PTT,因為這是過去我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個社群網站。)我會這麼做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提升時間管理:自己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用,總覺得時間莫名其妙地流逝。但這些時間到底去哪裡了?自己認為無意義地滑社群網站是其中一個原因。
2) 提升專注力:無論是對要處理的事務,還是與人的溝通,自己越來越難專注,
常常無意識地滑起手機,開啟一些社群app,但這些都無助於眼前的人事物。
3) 避免吸收過多無意義的雜訊:過去總認為自己需要多閱讀多吸收訊息,讓自己成為一個持續吸收新知的人。不過自己也發現社群網站上許多的訊息,對自己的工作或者人生規劃,實在沒有多少助益。
4) 增加與人真實的互動:上社群網站時,透過一個按讚代表已閱讀,留一個留言代表跟對方對話,但還是自己打個電話(或line)給對方,甚至直接約出來見面聊聊,這樣的交流才更加深入。
那經過三個月的實驗後,我的結論是:我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小實驗,因為我更喜歡這三個月的自己,我也鼓勵大家可以嘗試看看這樣的做法。
以下是我自己感受到的改變:
1) 自己能掌握的時間確實變多了:滑社群網站的時間,常常感覺不是自己能掌控,就像成癮一樣,一則一則的一直滑,自己也不知道在找尋什麼,但就是不想停下這個動作。而每在這有限的16分鐘內,三個app都要滑,等於一個app平均只有5分鐘的時間,
所以往往我滑了兩三分鐘沒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動態時,就開始想要移往下一個app。
我體認到,當有限制時,自己更能感受到自由。當我認為在有限的時間滑這個app對我沒有特別有效益時,那我寧願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另一個app。
而在這16分鐘外,我知道自己"不需要"去打開這些app,我就可以把這些時間來規劃為處理工作、運動、閱讀甚至搜尋我真正想研究的一些主題資訊。
2)專注力改善有限,但有進步:由於工作上的需求,我是沒辦法不用line或微信這些通訊軟體,因此,我還是常常會被這些通訊軟體的訊息打斷,或者常常會忍不住去打開這些通訊軟體。但由於少了這些社群網站的使用,誘使自己打斷眼前事物的選項少了許多,尤其在與人對話時,自己檢查手機的次數明顯減少,也更能專注與眼前的人互動。
3) 少了雜訊,空間留給更有意義的訊息:我相信自己的腦容量是有限的,當它已經裝了很多訊息時,即使我發現更重要的訊息時,卻可能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容納。過去選擇吸收的訊息範圍很廣泛,而社群網站演算法又擅長將曾經閱讀的主題一直推薦給自己,所以就一直不篩選地接收。但即使其中包含許多不錯的訊息,但真正對自己眼前生活有幫助的,到底有多少?
現在時間有限,我必須決定在這16分鐘內,要閱讀哪些訊息。因此,即使可能相當有趣,但我判斷跟我現在最需要的訊息無關時,我就跳過。隨著點擊越來越少,我之後被推送的內容也越來越少。我對訊息接受的主導權也慢慢拿回來。
4) 與家人與朋友的互動次數增加:過去常常下班後覺得疲倦,又在無意義地滑社群網站中,就錯過了和家裡長輩打電話的時段,或者關心朋友的時機。現在因為越來越少透過社群網站關注朋友的動態,所以想要了解他們的近況,即使不打電話,自己也需要發line訊息給對方。至少是一來一往的互動。
同時也養成下班晚上就撥個電話回家,即使只是簡單地噓寒問暖,但讓家中父母感受到在外地兒子的關懷,即使只是聽他們在講一些日常瑣事,也比之前更知道家裡的狀況。
結論:這個實驗已經變成我日常的習慣,有時候週末甚至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時段,會一整天都沒有打開這些社群網站app。除了以上這些轉變外,我也感受到對自己生活的掌握度更高了,而對生活掌握度的提高,往往也讓自己有更加自由的感受,而不是受到外在這些事物綁架。我會持續擴大限制社群網站的範圍,像是youtube, line這些app。
每天只用16分鐘的社群網站,沒有讓我與世界脫節,沒有讓我跟不上與朋友的近況,也沒有讓少了與人交往的動力。但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主導權,做更多自己想做同時對自己有益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