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09|1974(上)《啼笑因緣》開創電視劇廣東歌浪潮
本期歌單
01. 仙杜拉《啼笑因緣》(1974)
02. 筷子姊妹花《If You Go Away》(1970)
03. 華娃《蕓娘》(1974)
04. 黃霑、華娃《特別有型》(1974)
05. 關菊英《小白菜》(1974)
06. 汪明荃《金絲雀》(1974)
07. 溫拿《L-O-V-E Love》(1975)
08. 溫拿《Sha-La-La-La-La》(1974)
09. 尹光《十四座》(1974)
10. 尹光《你阿媽大減價》
《啼笑姻緣》與TVB劇集歌曲
1988年,香港電臺為了紀念“十大中文金曲”舉辦十周年,出版了《金曲十年》特刊,其中有著名電臺DJ倪秉郎先生訪問顧嘉輝與許冠傑的文章,它的引言是這樣寫的:
“1970年代初期,臺灣的國語歌曲,勢如破竹,進佔了香港。那個年代,正是本港樂壇最無知、無覺的年代;我們幾乎忘記了自己的方言——廣東話。誰用行動證明我們的方言也可以譜成許多雋永的歌曲?誰率先走嚮嚴謹的創作或制作粵語時代曲?就是那麽巧合。1974年的《啼笑因緣》大碟。1974年的《鬼馬雙星》大碟。這居然就是兩張劃時代的巨獻,沖鋒陷陣似的在國語時代曲中穩佔一席位。當年的這兩張唱片在樂壇上叱咤風雲,成為樂壇中流砥柱,亦成為樂壇歴史上的分水嶺。”
這段文字寫得非常熱血,但是聽過「似水流年」節目的朋友,就會知道1974年之前其實一直都有廣東歌,有不少都流傳下來,成了劃時代的流行金曲,只是當時的主流傳媒一直瞧不起廣東歌。
黃霑在他的港大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中,專門這樣寫過:其實,當年傳媒連實在沒有必要這樣小心的。粵語電影,那時已有復蘇現象。1973年,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出現,這部改編自上海滑稽戲的群戲,賣座破盡國片紀錄。而且,“無線”電視本身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已常有鄭錦昌和麗薩出現,演唱粵語歌曲。何況,“可口可樂”,“芬達”汽水,“雪山”(Mountain Cream)雪榚等家傳戶曉的產品,粵語廣告歌早已天天在大眾傳媒播得街知巷聞。香港市民,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對方言母語建立了自信,接受了粵語歌曲。果然,《啼笑姻緣》一現身,馬上流行,成為空前熱門歌曲,什麽“母語歧視”,“難登大雅”,“老土”,沒有人再提起。
黃霑這段話寫得大快人心,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的1974年,“廣東歌的自信”並不存在。
香港第一首用粵語演唱的電視歌曲,其實是1973年鄭少秋演唱的《煙雨濛濛》,也是由顧嘉輝作曲,但是電視播出時,劇集裏只有配樂,沒有播出這首主題歌,歌曲只在鄭少秋唱片裏出現,這首歌也沒有流行起來。
關於這首《煙雨濛濛》有一個花絮,這部電視劇的編導梁天後來回憶說,這“第一首粵語唱的劇集歌曲”,是他積極嚮TVB高層爭取的,上司卻說加可以加,但是budget(費用)自理。所以應該是編導找唱片公司出了這首歌的制作費用,結果那知道電視劇裏並沒有播出這首歌,所以在鄭少秋的唱片裏雖然收錄了這首歌,卻沒有交代它是TVB電視劇歌曲。
到了1974年,TVB推出劇集《啼笑姻緣》時,也出現了幾乎同樣的事情。黃霑曾在一篇專欄文章裏說過:到了1970年代,身為非廣東人的監制王天林(著名導演王晶的爸爸)振臂一呼,力排眾議,電視臺才有廣東話主題曲。而且,根據一個訪問,由於當時粵語歌的流行度和地位不如國語歌,唱片公司對此有所疑慮,顧嘉輝提出願意攤分成本,自己負責制作,對方負責發行。
十幾年後,顧嘉輝在接受電臺DJ倪秉郎採訪,回憶制作歌曲《啼笑姻緣》時說:“初時我和劇集的編導王天林都有這種擔心,所以這部電視劇的歌曲我們交由仙杜拉演唱,原因是她在樂壇中以唱英文及國語歌為主,由她唱出這些粵語歌曲,起碼不會給人老套的感覺,用多少洋化的歌手來平衡那些中國化的歌曲,可見那時的信心實在不大。“
可以看出,當時顧嘉輝和王天林制作《啼笑姻緣》這首粵語歌,可以說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完全沒有黃霑說的那樣信心滿滿,躊躇滿誌,好像粵語歌打贏天下已經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了。
當時已經有了《煙雨濛濛》的前車之鑒,顧嘉輝甚至是自己貼錢搞制作,王天林肯定也是壓力山大,難怪他在填詞上也是費盡心思,找來專業粵劇編劇葉紹德來填詞,因為葉紹德交的稿子文言成分很重,王天林三番五次讓他修改,逼得葉紹德寫出了一句“為怕哥你變咗心”,王天林才收貨。
1974年3月11日,TVB推出劇集《啼笑因緣》,同名主題曲由顧嘉輝包辦作曲和編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為劇中女主角李司棋擔任幕後代唱,一經推出,就成為流行金曲。兩個月之後,《明報》報道說:《啼笑因緣》流行兩個多月,在港九何地隨處可聞,唱片公司推出的盒帶賺了十多萬元,但翻版應賺得更多,應有百萬元。這首歌曲的風頭可以跟當年的《今天不回家》及前年的《相思淚》相比。
《啼笑因緣》
詞:葉紹德 曲:顧嘉輝
為怕哥你變咗心,
情人淚滿襟,
愛因早種偏葬恨海裏,
離合一切亦有緣份,
願與哥你倆相親,
情人共印心,
最驚恩愛一但受波折,
難望偕老恩消愛泯。
藕絲已斷,玉鏡有裂痕;
恩愛頓成怨恨
生則相聚,死也化蝶,
幾許所願稱心,
莫嘆失意百感生,
難求遂寸心,
赤絲仟裏早已繫足裏,
緣份天賜不必怨憤,
赤絲仟裏早已繫足裏,
後來黃霑在評價這首《啼笑因緣》時說:“顧嘉輝採用了中西合壁的手法創作了這首歌,給了聽眾既新鮮又親切的感覺。西洋風體現在曲式、和聲處理及編曲手法上;中國風體現在主奏樂器月琴和二胡,以及其中兩段所用的傳統五聲音階上;而嚮來唱英語歌和廣告歌的仙杜拉,“咬字清楚,卻沒有一般戲曲唱家的刻意”,也顯得新鮮可喜。而葉紹德的遣詞用句以文言為主,寫法與六、七十年代被歧視的粵語時代曲如出一轍。”
仙杜拉,本名梁玉姬,英語名Sandra Lang,母親是英國人,父親是中國樂師梁午初,仙杜拉15歲時便開始登臺表演,20多歲時與阿美娜(Amina)組成“筷子姊妹花”(The Chopsticks),演唱英文流行曲,憑借1970年4月起在TVB播映的懷舊綜藝節目《筷子之歌》而廣為人知,以響亮甜美的歌聲和活潑可愛的形象而紅極一時。1973年,The Chopsticks拆夥後,仙杜拉單飛,因演唱《啼笑因緣》而一舉成名。
仙杜拉首張粵語專輯《啼笑因緣/好彩又到Sunday》在1974年,由娛樂唱片公司推出,其中一半曲目是電視劇《啼笑因緣》裏的歌曲,另一半是《相思淚》《恭喜發財》等當時的流行小調,跟鄭錦昌、麗莎的歌曲差不多。可見當時唱片公司還是相信廟街口水歌更好賣。
《啼笑因緣》的大賣,帶動了香港電視劇集粵語歌的風潮,接下來幾年,羅文、甄妮、汪明荃、關正傑、葉振棠、葉麗儀等一代粵語歌明星都是由此誕生。
在1974年的TVB電視歌曲中,還有3首值得一提的歌曲,一首是華娃主唱的電視劇《芸娘》同名主題曲,同樣是也是由顧嘉輝作曲、葉紹德填詞。
《芸娘》
詞:葉紹德 曲:顧嘉輝
良緣世上難求,
生生世世並頭。
漫漫歲月相廝守,
與君共享春日秀。
情詞唱和樓頭,
詩中愛意綢繆。
墨磨滿硯詩數首,
愛深義厚紙上透。
鑄就百世恩,
白頭共君守。
望天庇佑,賜福綿綿,
願我家親老壽千秋。
良緣世上難求,
生生世世無愁。
任憑地闊天高,
載不住恩義厚。
華娃原名劉淑雯,父親是國民黨將軍劉傑武,她的兩個姐姐後來都成為了知名的國語時代曲歌手。華娃在讀中學時,參加歌唱比賽奪冠而進入樂壇,灌錄了多張國語時代曲專輯,並為電影演員做幕後代唱。
華娃13歲時認識黃湛森(當時他還沒有叫做黃霑),二人青梅竹馬,華娃後來接受採訪時說:“我中一讀書就認識他,他對我一見鐘情,主動嚮我展開熱烈追求。我們兩個都是天主教徒,我欣賞他好虔誠,不過他絕對不是一個浪漫的男人。”
“因為他好忙,沒時間陪我,當時又有其他男士追我,所以我偶爾和其他男士約會。誰不知他好緊張,之後對我死纏爛打。”1967年,華娃與黃霑正式結婚。1974年,華娃已經是兩個兒子的母親,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張粵語專輯《蕓娘》,這張唱片收錄的是同名劇集歌曲,大部分由華娃主唱,還有一首張德蘭的《月光光》,和另一首霑叔和華娃合唱的《特別有型》。
霑叔和華娃還有更勁爆的八卦,發生在兩年之後,也就是1976年,懷有8個月身孕的華娃挺著大肚子在機場等侯黃霑,然後直往中環律師樓與他辦理了分居手續,因為在1975年,黃霑遇到了了林燕妮,而林燕妮當時剛剛跟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離婚。
黃霑和李小龍是同一個中學的同學,有一次,黃霑聽說自己的表弟被李小龍欺負了,刻怒從心起,叫囂著要找李小龍單挑決鬥。當時的黃霑是個文弱書生,李小龍則身強體壯,還有一身功夫,敢這麽肆無忌憚的挑釁實在是勇氣可嘉。雖然最後黃霑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但也因此和李小龍不打不相識,甚至成為了好友。黃霑甚至經常拿這段經歴出去吹噓:我是打過李小龍的人。而且霑叔還專門寫過一篇專欄叫做《和李小龍打架的日子》。
華娃曾經接受訪問,講到與黃霑的婚姻生活,華娃以“等”字來形容:“等食飯,等他回家,所有事情都是等。”被問到黃霑的婚姻上值多少分,華娃答得有點避忌,只稱如果滿意,不會離婚收場。華娃說:“我認為他太任性,做事不顧後果,沒留意傷害到身邊的人。“
1974年,TVB還有一部劇集《楊乃武與小白菜》,主題曲《小白菜》,同樣是也是由顧嘉輝作曲、葉紹德填詞。演唱者是年僅16歲的關菊英,這是她的第一首粵語歌。
《小白菜》
詞:葉紹德 曲:顧嘉煇
小白菜,太可憐,
自嘆流落到他鄉,苦痛對誰言,
傷心家破,孤雛痛腸斷。
孤苦伶仃,半生任勞怨,
春歸百花開,春去落花怨,
天生麗質嘆薄命,
傷心顧影暗自憐。
小白菜,太可憐,
倩誰慰解心中怨。
關菊英從小就有唱歌天份,14歲就獲老師介紹到中環「金寶夜總會」當暑期兼職歌手,並歌唱比賽中奪冠而加入歌壇,不久後,獲邀到海外登臺唱歌,在新加坡推出首張個人國語唱片《關菊英之歌》。
1974年,15歲的關菊英為新晉作曲人黎小田演繹TVB第一屆“作曲邀請賽”的參賽曲《失落的愛》(國語歌),因在《歡樂今宵》的表現不錯,獲TVB高層賞識加入TVB,並與娛樂唱片簽約,出道作就是《小白菜》。後來,關菊英成為TVB當紅歌手和演員,並與黎小田有過一段婚姻。
1974年,TVB還有一部電視劇《秋海棠》,其中有一首插曲《金絲雀》,成了是當年的熱門金曲,江南作曲,羅寶生作詞,由汪明荃主唱,也是她個人主唱的第一首粵語歌,這一年她27歲。
《金絲雀》
詞:羅寶生 曲:江南(李願聞)
金絲雀,金絲雀,
金色美麗似鳳,
身矜貴,珠光寶氣,
可惜睏玉籠,
令人羨煞令人慕,
獲主深愛寵,
難望振翅心裏怨嘆,
誰知苦痛。
金絲雀,金絲雀,
金色美麗似鳳,
不憂吃,不憂喝,
甘心睏玉籠,
受人飼養玩弄,
氣憎貪愛寵,
憑著意誌擺脫富貴,
逃出牢籠。
金絲雀,金絲雀,
沖霄飛半空,
不必怕,不必餒,
堅心破牢籠,
若然獲到自由後,
恨怨一掃空,
憑著勇氣應快奮翅,
自得春風送。
汪明荃19歲那年考上麗的映聲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畢業成績為第一名,證書編號001,20歲成為麗的合約演員。24歲加盟TVB,與沈殿霞 (肥肥)、王愛明 (明明)、張德蘭 (圓圓)四人組成“四朵金花”表演歌舞。
1974年,汪明荃在劇集《秋海棠》中扮演歌女梅寶,並演唱了這首《金絲雀》,紅遍廟街旺角西洋菜街,鄭錦昌、麗莎這兩位當時的廣東歌巨星都有翻唱過這首《金絲雀》。就是從這首《金絲雀》起,汪明荃開啟了她成為TVB當家花旦的演藝生涯。
溫拿樂隊
1974年9月21日,TVB舉辦“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冠亞季軍分別是顧嘉煇、黃霑和黎小田,他們后来成为了粵語流行音樂的三大宗師,其中冠軍歌曲是顧嘉煇作曲、黃霑作詞的英文歌《Shauhaha》,仙杜拉主唱,後来仙杜拉在電影《妙妙女郎》中翻唱成國語版,而黄霑則在1975年填上粤語歌詞《笑哈哈》,收錄在在華娃專輯《董小婉》中。
亞軍是由黄霑包辦詞曲的《L-O-V-E Love》。後來,黃霑找來The Wynners樂隊演唱了這首《L-O-V-E Love》。而這隊The Wynners也就是溫拿樂隊。
溫拿樂隊的前身叫做The Loosers(失敗者),在1969年創建,樂隊最早期成員包括陳百祥、彭健新、葉智強、陳友和陳百燊,後來譚詠麟加入。The Loosers以雙主音出擊,陳百祥負責較狂野的歌曲演繹部分,而譚詠麟則負責較斯文的歌曲。
剛開始的時候,在陳百祥和陳百燊媽媽的鼓勵下,樂隊是在非法擴建的陽臺上練歌。不久,憑借他們對當年紅極一時的樂隊Beatles、Rolling Stones的熟悉,開始在不少酒吧中大唱歐美流行曲。The Loosers很快就打出了名堂,在海灘音樂節中奪得冠軍後,更於1971年香港青年音樂節中,擊敗許冠傑,贏得觀眾投票選出的“殿堂特獎”。
1972年,陳百祥、陳百燊離開樂隊去中東做生意,The Loosers宣佈解散,六人各奔前程,而譚詠麟前往新加坡,在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學習,主修經濟學,當時他22歲。
1973年底,在金牌經紀人梁柏濤安排下,彭健新、葉智強、陳友將樂隊重組,並在傳奇電臺DJ Uncle Ray建議下,改名為The Wynners(意思是“贏家”,中文名“溫拿”),加上剛從新加坡返港的譚詠麟,組成了溫拿四虎。不久,鐘鎮濤和新加坡樂手Andrew相繼加入,溫拿樂隊以六人樂隊出現,但Andrew加入後不久便離隊,溫拿五虎的陣容穩定下來,以譚詠麟、鍾鎮濤(主音兼電子鍵琴手)、彭健新(電吉他)、葉智強(低音電吉他)和陳友(鼓手)作樂隊的最終班底。溫拿五虎後來幾乎個個都成了香港樂壇和娛樂圈的重要人物,成了一個全明星組合。
1974年,溫拿樂隊曾簽約麗的電視,因大受歡迎為被無線電視挖角。1974年,溫拿樂隊簽約寶麗多(寶麗金前身),灌錄了兩張細碟一張大碟,全部都是英文歌。其中第二張細碟中的《Sha-La-La-La-La》,是1974年全年最熱門歌曲之一,在香港電臺流行榜得到三周冠軍。
這首《Sha-La-La-La-La》可以說是溫拿樂隊的成名作,翻唱的是丹麥樂隊The Walkers的流行榜歌曲.不久,溫拿樂隊就發表了他們的首張全文翻唱大碟《Listen To The Wynners》,據稱在1974年內就已賣出二萬張。
廟街歌王尹光
1974年,《啼笑因緣》的大熱,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粵語歌的品味,但是風靡廟街旺角西洋菜街的廣東歌,除了《啼笑因緣》《金絲雀》這樣的TVB入屋主題歌,還有一首難登大雅之堂卻照樣通街唱的廣東歌,那就是尹光的《十四座》。
《十四座》
詞:鄧登 曲:胡文森
真真摺墜 我摣架十四座
兜多個冷 佢都未曾滿座
二三更 抵眼瞓 個肚又餓
受盡多條嚴禁例
兜客難兜禁區多籮籮
我錢財駛過 攪掂阿哥
哇 十幾粒 一架科 買嗰個至傻
幾仟牌費仲更加惡捱
九九新法佢預備亂咁鋤
條馬路任佢封鎖
請帖寄嚟定必更多
大街唔俾上客最易惹禍
於今方知錯啰唯有怨當初
窮人的確繫太慘
為盼個天呀公救助
尹光雖然人稱“廟街歌王”,但他從來沒有在廟街賣唱過,而是曾經在荔園和啟德遊樂場登臺演出。他是因為歌詞用字較為粗俗,正規唱片店較少售賣他的唱片,只有在廟街等地方才可找到,所以有"廟街歌王"之稱。
尹光是越南華裔,原名呂明光,小時候成長在南越的首都西貢,家境富裕,當時他的家族在越南開了兩間戲院、溜冰場,財力雄厚。他爸爸是一個粵劇迷,戲院常播新馬師曾的戲,也曾邀來芳艷芬、林黛等香港電影明星來到演唱。尹光七歲開始習粵曲大戲,初期是文武生,後來因越戰爆發,粵劇臺戲容易受到襲擊而式微,因而改為唱粵曲,後來開始唱粵語歌。尹光當時受軍訓三個月,因為自己出錢服役,不用守前線,只須守市區。1969年,中學畢業不久,尹光以逃兵身份偷渡到了香港。
1973年,尹光與當紅女星鐘叮當合唱《天涯客》一曲而打響名堂,後被帶到荔園、啟德遊樂場登臺,就此開始了他在香港的歌唱事業。尹光和鐘叮當在《麗的電視》每星期做半小時節目,由他自己親自創作,將粵劇班本裏的粵曲改編成小曲,配上詼諧鬼馬的廣東話歌詞,非常受歡迎。
1974年,大華唱片公司找他和鐘叮當一起灌錄了《十四座》這張唱片。有傳聞說,尹光當時是以港幣3000元、沒有分紅的代價,為唱片公司灌錄了這張唱片。而這張唱片銷量超過五仟多只。翻版的就更是不計其數。
尹光雖然因為歌詞粗俗,難登大雅之堂,但在街頭巷尾非常流行,這也為他積攢了大量人氣。1990年代,他曾與TVB簽約,並和朱咪咪在《歡樂今宵》裏獻唱一些歌曲的凈化版本。
《你阿媽大減價》
詞:梁建邦 改編自古典音樂
你阿媽大減價益你阿爸 養家日夜捱確唔易
你阿媽大減價益你阿爸 冇家用還有三餐
炒幾味撚手超班 有咁嘅賢妻堪稱贊
我人好賭 無論早與夜 賭到個人快謝
老婆勸戒賭 唔願聽佢話 賭到我落咗形
我唔怕賭 人又醒到極 賭博用嚟搵食
有型有款 行路腰要直 賭博就繫咁贏
餵 細路 你老豆好鬼馬噃
細路 你老豆梳爽慣
細路 男士有責任 為顧住頭家就要捱死撐
肥婆買雞抆曬毛 肥婆都不知點算好
肥婆鬧人搏命嘈 叫阿媽將只雞煲姜醋
噚晚夜個上海婆鬧我 我繫都唔認錯
佢放狗嚟趙我
我俾狗死追碌街碌到瞓咗落病床
噚晚夜個上海婆鬧我 我繫都唔認錯
佢仲想迷惑我
其實尹光的歌詞,往往是表面上很粗俗,但實際上都有相當正面的意義。比如他這首《你阿媽大減價》,就是他“表面粗俗、實際有益”的代表作。這首歌雖然用詞真是好賤格,但實際上是誇老婆、罵老公的正能量之歌。而且這首歌因為用了作曲家海頓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第三樂章,作為副歌旋律而為人所認識,是將高雅包裝成低俗的成功案例。尹光一直都在與時並進,到了2000年之後,他還不斷推出新歌,加入了rap和電音風格,唱出不同時代香港市民的心聲。在以後的節目裏,我們還會不斷介紹尹光在不同時代的歌曲。
這期「似水流年」只講了1974年一半的故事,還有另一半,就是歌神許冠傑的封神之路,下期「似水流年」的小木船繼續停靠在1974年,我們將用整整一集,好好講講許冠傑在1974年這一年開創Cantorock風潮的揚名威水史。
關於「愛粵之城CantonLand」
「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邀集每一個愛過/愛著/愛上粵語歌的人,一齊重拾粵語歌的流金歲月。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由跨世代粵語主播Paul與尷尬對談,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Paul與嘉賓親密傾談,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敞開心扉,重拾記憶,傾出他/她的一生所愛。
關於主播與制作人
Paul(主播),粵語DJ教父
1989年創立國內第一個專業介紹歐美音樂的電臺節目《V2 Salon》,1991年創立音樂人訪談節目《都市觸覺》,是內地最早採訪張學友、劉德華、林子祥、林憶蓮等港臺巨星的電臺主持人,節目影響全國廣播人,被譽為“歐西音樂教父”,華語電臺傳媒引領者。
尷尬(主播),新銳粵語主播
2014年創辦粵語原創節目《尷卵尬》,成為粵語圈最受歡迎的網絡電臺節目,曾專訪陳奕迅、譚詠麟、盧冠廷、Aga江海迦、JW王灝兒、Ares鄭建鵬、Supper Moment等多位粵語歌手。
風子thewind(制作人),傳媒人/專欄作家/樂評人
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畫報》資深編輯、貓王音樂臺制作總監; 先後創辦DIYMUSIC音樂分享網站、想去Video旅行視頻等;曾出版音樂文集《克萊因藍》《單向度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