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D2 雨天的房間

ppli
·
·
IPFS
·

  如果問小時候的我是喜歡晴天還是雨天,那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雨天啦。雖然現在想來當時的想法很是矯情,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但那時愛幻想的山中下雨,我在山中小屋開一盞溫暖黃色調的燈,泡一杯熱茶窩在沙發裡讀書的場景,直至今日還是很有誘惑力。

  為什麼會喜歡雨天?可能首先是一種像貓一樣、喜歡在狹窄的空間裡被包裹著的癖好吧。天色昏暗、雨不停地下,那麼房間彷彿也被這低氣壓和不斷落下的雨和雨聲,擠壓成獨立的空間。有了不出門的理由,有了慵懶的理由,只要房屋夠堅實不漏水,那身處其中的我便能安心地享受著自然帶給我的被包裹感。

  後來聽了很多的歌、看了很多電影, 雨常常出現。但我最喜歡的雨是在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和蔡明亮的《洞》裡。

  四五月份是雪梨的雨季,在這個時節拿出《三峽好人》重溫一遍,彷彿已經變成了我為這個季節創造的專屬儀式。電影中的奉節總是一副被雨水霧氣浸透了的樣子,就算天空中有太陽,這座即將被淹沒,像一個巨大工地的城市,還是透出一種怎麼也曬不乾的感覺。《洞》裡的雨則是像背景音樂一樣沒完沒了的下。世紀末的台北,疫情四起。在看上去好似沒救了的垃圾城裡,天花板上的洞被一點點鑿開,兩個濕漉漉的靈魂慢慢連結。

  我喜歡電影裡雨的濕漉漉,但我幻想中的雨天房間是溫暖乾燥的。可能因為長大了變得現實了,如果現在要我只能在雨天和晴天裡選一個最好的,那我肯定會選晴天。在雨天裡還能保持乾燥的房間實屬不多,而想要驅散成人世界帶來的心中陰霾與壓抑,真的需要持續的陽光滋補才能更好地生活。「雨」變成了一種理想,只有了溫暖乾燥的歸屬才能好好享受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