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who makes you glad to be different❜
早前參加了朋友的婚宴,再次祝福他們!在宴會的閒聊之間,有朋友叫我運用教練技巧來協助她提升被追求的機率,當時以玩笑形式大家閒談了一下。但既然聽到有人有這樣的要求,相信也不會只有她有這樣的想法,或許品客們也正面對類似的問題,所以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吧!
首先,以「提升被追求率」這個作為教練目標是無效的,因為這牽涉到第三方的取向。教練服務是關注於受助者的自身提升和改變,不能影響外在因素。所以我修改一下個題目,變成「提升與異性發展機會率」。這才是有效目標,因為當事人的取向和互動方式的轉變是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先以朋友的分享作為例子。她說她的對象絕對不能是吸煙人士,當場我問她,如果她認識對方時,他是吸煙者,但願意為她戒煙她能否接受。她說她也不能接受,因為她不相信對方會做得到。不知品客們有什麼睇法?如果她認識的男士曾是吸煙者,但認識她時已戒煙,不知她能否接受呢?當時未有機會問她,大家又有什麼睇法?每個人對人、事、物都會有不同觀點和價值觀,所以對於她的要求我是絕對尊重。但她的說法表現出,她需要在初認識對方時,他就已經是完美,完全符合她的要求,因為她不相信對方能作出改變,這門檻會否有點太高?因為連互相磨合的機會也沒有。反過來說,她也同樣是需要完全符合對方的要求,因為她不相信對方會改變,反映出她也不會為對方做出改變。這無形地把門檻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再問問品客們,大家對初認識的人,是加分制,還是減分制?意思是在你與對方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大家會選擇開始時信任對方,然後在了解對方後慢慢變得沒這麼信任,還是開始時會很提防,然後慢慢變得越來越信任?大家先不要懷疑這兩個取向,兩者都是存在的,只是當你選擇偏向某一方,你便會覺得另一邊很匪夷所思。這絕對是正常,因為人的思考方式各有不同,請大家嘗試去接受這種差異。如果你能認清自己的取向,同時知道對方的相處模式,是能夠幫助你和對方溝通。
情感發展是建基於互動,而提升關係的要素在於你對差異的包容力和接受程度。所以在了解對方前,應先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對異性的要求,再從中排列出比重。俗語有話「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不要想著找出你想像中完美的情人,試找出能和你相處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