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任之抄书婆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笔记】否定、摧毁与解构

任之抄书婆婆
·

书的豆瓣条目: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93768/

黑格尔告诫来听课【*】的青年学者说,哲学史研究中没有什么比否定别人来的更容易的事。否定别人给人带来满足感、优越感,使人感到自命不凡,但这是不需要怎么深入研究哲学就可以做到的事。相反,发现和维护前人的哲学中真正值得肯定的方面,要难得多,这需要我们深入哲学史。因此黑格尔提倡一种积极的否定,被否定的哲学只是因为不够彻底而被否定,而在被否定以后反而可以被更好的保存下来。

【*】《哲学史演讲录》。

德里达解释说,在本质性思考的领域,任何的驳斥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深刻的思想家永远无法被取消),他认为黑格尔的否定性思想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的哲学家。「最后」不是说黑格尔以后没有哲学,而是指哲学在黑格尔那里最终展露了彻底的无限的开放性,使得哲学史在末世论(eschatology)的意义上终结了(就好像说亚当夏娃开启了人类历史而耶稣的出现终结了历史)。

正因为如此,海德格尔的摧毁【*】并不是要在旧的存在论之外构建新的存在论,因为他要追问的并不是存在者(beings),甚至不是存在者之存在(being of beings),而是要追问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being of the being of beings as beingness)。德里达解释说,很多人认为《存在与时间》要谈的是存在者之存在(being of beings),但存在者之存在实际上是存在论的问题,它问的是「being of beings as beingness」;海德格尔实际上在存在论基础上向存在问题的原初的方向上又进了一步,他问的是「being of beingness」,也就是他所说的存在之真(truth of being)。

【*】 海德格尔的摧毁(destruction)也被德里达平行替换为解构(deconstruction),去结构(de-structuring),沉淀(sedimentation),抖掉(shaking),索求(soliciting)。其中「沉淀」和「抖掉」是指把破碎的存在论像沉积物或者是灰尘一样去掉,两者的目的是为了「索求」剩下的、原本被遮蔽的东西。

德里达提到海德格尔的法国批评者们往往说《存在与时间》是一种失败的存在论,因此海德格尔要转向他的后期哲学。这类批评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即使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就表明了自己要做的是「摧毁」而非「重建」。这也是为什么德里达把自己的课程叫作「存在问题与历史」而非「存在论与历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