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專訪]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 :本多康司
日本攝影師本多康司的建築攝影,與人像攝影的氣質很相近。照片呈現的,不單是被攝的主體,還有包圍著主體的氣氛,以及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凝結了的空氣。
本多康司學生時期曾經用祖父贈予的相機拍攝建築,那時日本雜誌《新建築》的建築攝影風格流行一時,以廣角鏡將原來狹小的空間拍攝得極為廣闊,本多康司看到時感到不自然,強行將空間全攝入鏡頭之下,缺少了對那裡的氣氛、光線、空氣流動等的傳達,似乎就無法被拍攝的空間好好表現出來。這種美學觀念,不單表現其空間攝影之上,也在其人像攝影裡。
本多康司的父親從事建築相關的行業,大學時很自然地選擇了建築學系,畢業後卻進入了旅行社工作,後來又辭職旅行了一整年。在很多人眼中這樣的年青人或許沒多少目標,但本多康司卻在晃晃悠悠中覓得自己的理想——旅行期間偶然遇上了商業攝影師,直覺感到這職業能結合建築及旅行的經驗,回國後先後師從長野博文及泊照雄學習。前者多以拍攝年輕少女寫真集為主,後者則是由空間造型師轉行成為攝影師,兩位皆是日本著名的商業攝影師。
「一個人做不來的事,可以請其他專業人士幫忙,而且明確地知道自己正為誰人而努力,是一件非常富魅力的事呢。當作品在書籍、報紙或公共空間內展示出來時,也感到很快樂。不過,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能與很多出色的人、物件、空間及想法相遇。」問本多康司可以選擇商業攝影而非藝術攝師,他解析說。
在長野博文身上他學習到成為商業攝影師的基本能力——攝影技術、與客戶溝通、提交作品的方法等,於泊照雄身上,他則學習了菲林攝影、沖灑技術等。除了這類專業技能之外,還
有對攝影工作的思考。「『要珍惜偶然發生的事』、『相信現場存在的東西』、『比起高品質的作品,更該追求高尚情操的作品。』等等,說起來,他們對我的影響實在很深刻。」
獨立以後,本多康司接到的首個工作,是丸紅綜合商社的情報通訊,現時的客戶包括了運動鞋品牌Asics Tiger、雜誌《Dancyu》、三井住友銀行、伊勢丹百貨等等。不少攝影師在自己網站的作品欄之中,都會刻意把工作及個人作品明確地驅分,但本多康司卻不如此,在各個為別人拍攝的作品中,也夾雜著他為自己拍攝的作品。「希望盡量不要劃分,假如自己的作品及工作上的照片放在一起,看起來時也是相同的感覺,那是最理想的。即使為工作而拍攝的照片加入了很多不同要素,仍然希望能保留自己的個性。」本多康司自言至今仍在探索自己的攝影風格,而探索的方法之一,便是他任職長野博文的助手時,便開始拍攝的「Madori」系列。「Madori」之中,包括了建築物及環境的照片。「大學時修讀建築及景觀相關的科目,因此對空間的展現方式特別感興趣。我希望能將那展現的方式,用自己的風格拍攝下來,於是開始了這系列。後來我發現這系列的拍攝方式,有可能成為我日後的個人風格,於是便持續拍攝下去。另一方面,拍攝這系列的過程裡,也使我感到拍攝對象是物件或是人物,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
「抱著敬畏之心對待此時此地可一不可再的空間,逐點逐點地靠近。在某個瞬間看到了心裡感受到的東西。珍惜與被攝者之間的空氣。」這是本多康司將《Madori》結集成書時寫的序言,但似乎,不管被攝體為何,是人是物或空間,他都採以同樣的態度。他「珍惜與被攝者之間的空氣」,因此我們看到了被攝體流露在空氣裡的動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