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尔灵修精神之三: 为修道主义辩护
此篇专为驳斥那些反对修道主义的人,阐明他们对修道主义的误解,为修道主义辩护,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亦见于我的公号文章和个人网站文章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已经阐明,大巴西尔认为爱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能爱神,并且爱神和爱人密不可分,没有属灵的独行侠。在长会规的规条四中,简短讨论人应该敬畏神之后,巴西尔在规条五阐明其灵修精神的核心。我们将他所阐述的核心精神分为两部分,这一篇将介绍第一部分:为了遵行爱神爱人的诫命,人当从世俗挂虑中“退回”,收敛心神,改掉恶习。这些精神同样见于巴西尔在358年写给纳西盎的格里高利的信件,即信件二中。这篇将主要采用规条五和信件二中的内容阐明此点。
灵修的第一步是:为了主,“丢弃万事,看做粪土”(腓3:8),为了配作主的门徒,“愿意撇下一切所有”(路14:38),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初期教会,饱受逼迫,很多基督徒为主甘心献上生命。这些殉道士的血,在上帝眼里看为宝贵,成了教会的种子,使它茁壮成长;在君士坦丁于313年发布《米兰赦令》接纳基督教以后,虽然基督徒不再需要为主流血牺牲,然而殉道士为主摆上一切的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传递给了修道士:他们视自己为基督的新妇,甘心终生不嫁不娶,为主变卖一切所有,过着简朴的生活,亲手做工,养活自己。为了避免城镇的纷扰和繁杂,他们来到较为偏僻的乡村、旷野、沙漠、洞穴等地生活。这群人成为教会对抗世俗化的重要力量,见证了神的国不在世界,而在人心中,被人们尊称为“白色殉道士”。
1 灵修是一门必须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才能达成的功夫
规条五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分心,这看起来跟遵守爱神爱人的诫命毫无关系,但对巴西尔而言,“不分心”是人能爱神爱人的前提条件。他说:
“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让心到处游荡,就不能守爱神的诫命,也不能守爱人的诫命,亦不能守其他任何诫命。[1]
然而,为什么分心就不能遵守爱神爱人的诫命呢?巴西尔用我们熟知的生活常识来阐明这个道理。他说:“
如果人做事总是游荡不定,不能持之以恒,他就不可能掌握任何一门艺术和科学。他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个好的开始,也不知其目的所在。[2]
我们中国人都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做才能做成,反之则不然。巴西尔就在用这个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爱神爱人就是一门功夫,需要我们收敛心神,专心操练才能“练成”。
2 何为挂虑?何为分心?
紧接着上一段,巴西尔又说:
通过做陶器来成为铁匠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也不能靠着吹笛子的热情来获得运动员的冠冕。因为掌握不同的技艺都需要各自合宜的训练,照样,按基督的福音而讨神喜悦的训练是借着从世俗的挂虑中退回并保持完全不分心来达成的。[3]
既然每个技艺都有其独特的训练方法,照样,爱神爱人当然也有,就是从“从世俗挂虑中退回,并保持完全不分心。”然而,世俗的挂虑是指什么呢?分心又是指什么呢?
举个例子,婴儿吃到甜的就开心,看见有趣的玩具就欢喜,要伸手抓来玩,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心思(虽没有成长到完全的地步)就开始跟着感觉往外面跑了。古人早就看出这点,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就是说,感觉是跟着它们所接触的对象跑的,而我们的心没有意识到这点,就容易跟着感觉跑。这种心思往外面跑的运动就叫“分心”。
当婴儿渐渐长大,他就想要更多玩具,更多好吃的,更多好看的、好穿的。他为什么有这种欲望呢?从肉体层面来看是满足他的肉欲,从心灵层面来看是满足他的虚荣心,因为他的心早就离开了家,跑去外面流浪,迷失了自己,做了肉欲和虚荣的奴隶,久而久之,这就成为情欲或坏习惯了。
总之,心思往外面跑就叫世俗的挂虑和分心,它跑惯了,养成了坏习惯,就叫情欲。可以说,挂虑和分心是人养成坏习惯的根本原因。
等他长大成人,他挂虑和分心的机会就更多了:各种担心、挂虑、忧愁充满他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学习的,担心自己学不好,或者担心自己学习不能一直好,或者直接畏难、放弃学业;工作的,想着升职加薪;创业的,想着最快的收回成本赚到最高的利润;做官的,想着如何保住这个官、再升官;单身的盼着结婚;结婚的,想着是否要小孩;有了小孩,先是要保证他/她的身体健康,长大后又有更多的事要挂虑。
以上就是世俗的挂虑和分心。如巴西尔所言,我们的心“被无数世俗的挂虑所牵引了去,就不能清晰地定睛于真道。” [4]
3 为何有修道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从中退回呢?对巴西尔而言,为主守独身去修道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他为此给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修士更容易远离这些挂虑和分心。在规条六,论到是否应该退隐独居时,他说:“
独居有助于灵魂不分心。因为住在那些性情不虔骄傲的人当中有损于我们严格地遵守诫命。”(参箴22:24-25;林后6:17)[5]
显然,修士没有亲友的羁绊,没有世务缠身,当然更容易远离我们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挂虑和分心。对于生活在世上的人,可以说是被罪人所包围,被各种挂虑所牵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应该时刻保持警醒不分心,否则,做到一无挂虑,简直难如登天。
第二,修士更能不受搅扰地改掉坏习惯。在巴西尔来看,我们的心就像蜡版,以前由各种挂虑分心累积起来的坏习惯——情欲,早已在其上留下字迹。他说:“
若不先磨平蜡版上的字迹,人就不能在其上写字。照样,若不首先除掉心中由坏习惯而来的成见,就不能把神圣的教导刻印在其上。[6]
显然修士有更多的精力“抹去”心中根植的情欲。在世上生活的人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对付自己的恶习,而且他处在挂虑和分心的漩涡中,心版难免不被它们画上记号,常话说得好,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比如说,一位姐妹看见同事买了个名牌包,并到处炫耀,假若这位姐妹受到影响,也想买个名牌包,找到人生的价值,这种想法如同一颗石子落入心湖,已经激起了一片漪涟,她的心就无法平静。这就是挂虑,并且这种挂虑会在她心里有意无意地刻上印记。
从这点可见,对巴西尔而言,神的话不仅是理性思考其道理,然后停留在脑袋里的知识,而是要通过行动,将神的话实实在在活出来。
此外,守独身修道是源自于主的呼召。
首先,主耶稣自己就做了榜样,他一无所有,守独身,远离亲友去完成天父上帝的旨意。
其次,主耶稣教导我们,修道乃是上帝的呼召之一。当门徒问耶稣:“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时,耶稣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惟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太 19:10-12)” 这里,按教父传统的理解,“为天国的缘故自阉”指的就是为主守独身去修道的生活方式。
再者,保罗也效法这种生活方式,巴西尔也引用他的话指出其益处:“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 (林后7:32-33)
4 每个基督徒都当“退回” 收敛心神,斩断情欲
然而,对巴西尔而言,“退回”是每个基督徒的任务,成为修士虽最有利于“退回”,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修士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或者修士就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巴西尔说:
“因为我确实远离城市的生活,就像逃离众多的恶一样,但我未能放下自己。” [7]他接着打了个比方,就像刚出海的水手,不但晕船,而且被各种情欲的风暴所摇摆,总之就是,他的身子虽然逃离这些挂虑分心,但他的心还没有获得平静。因为,“退回”是为了让人有精力去斩断情欲,并使心归于平静。在书信二中,他说:“退隐世界不是指肉身离开它,而是指心斩断对肉体的依恋。” [8]
在规条五中,他说得更清楚:“凡真心要跟随上帝的人必须斩断今生情欲的羁绊,这是借着彻底地远离并忘记旧我的坏习惯来达成的。倘若我们不从对肉体的体贴和今生的私情 [9]中放逐自己(就如使徒所言:‘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 (腓 3:20)’),就不能达到取悦神的目的,因为主特别说:‘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 14:33)’” [10]
上面讲挂虑和分心的例子时,已经讲到:一切情欲和坏习惯都是源于心灵从人的婴孩时期开始就忘记神,跟随感觉跑到“外面”去“瞎逛”造成的。如果情欲和坏习惯是病症,那么心思往外面跑就是病根,巴西尔给的药方就是标本兼治。因为,他在规条五中,先讲爱神爱人的第一个操练——“退回”收心,随后讲第二操练——斩断情欲,使心归于平静。
5 修道主义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 告诉这个世代,神的国不在这个世界
试想,在当今中国,有谁会为了基督,变卖一切所有,辞掉职位,在旷野、深山等人群稀少之处成为一名修道士呢?是当官的吗?是有钱的吗?是有车有房的吗?是没车没房,没钱的?这样的人是极其少见的,要有也是这个社会的“边缘”群体。因为这个社会被荣华富贵——魔鬼对基督的第三个试探——拴在了一起。如果真的有一个人愿意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呢?他会像巴西尔的那个时代一样,被众人称道吗?恰恰相反,别人会耻笑他,甚至可能会骂他“脑子有病”。
然而,不是他脑子有病,是这个弯曲悖逆的世代病了,并且病得不轻。因为一方面,他逃避挂虑和分心,如同逃避新冠状病毒,愿意对抗罪恶到流血的地步;另一方面,他会参与一些社会义工,服侍孤儿寡妇病患——巴西尔在这方面的贡献尤其卓著,他的会规和建立的修院深深地影响了天主教修会传统。据一位接触到天主教的弟兄透露,天主教在国内的许多修会参与社会服务,例如照顾孤儿,病患,临终关怀,服侍麻风病人等,很多修女一做就是十几年。
然而,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如保罗所说,会被“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 4:13)” 因此,如果中国哪一天修道院遍地开花,占据名山大川,那么它们将如同山上的城,成为神国的见证之一,一方面向世界宣告,神的国不在世界,另一方面,它将成为对抗社会世俗化的重要力量,时时提醒着各个时代的疾病和荒谬。
- 为修道主义正名,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
很多新教徒对修道主义持一种“负面”的态度,并且难以理解它。最近,一位牧者在介绍马丁路德时提到:宗教改革反对修道主义那种抽离世界的灵修模式。他们不是要将修道主义精神全盘推翻,而是主张属灵追求不能脱离世界,灵修不能是纯粹示范式和独善其身式。有人说加尔文反对修道院,因为他看整个世界为一间修道院,他要信徒实践‘在世而不属世’的灵修操练。
显然,这段话应该代表了不少新教徒对修道主义的“负面”看法。不过,这些是对修道主义的误解。我在这里阐明这些误解在哪。
首先,巴西尔也拒绝修道主义就是“抽离”或“脱离”世界,因他说“退隐世界不是指肉身离开它。”《约翰福音》也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 (约17:15)。”修士拒绝有世上的工作,不住在城镇中,而是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居住,这并不代表他们脱离了世界,只表示他们可以借此斩断世俗的挂虑,他们选择过一种相对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生活。
况且,他们跟世界保持着联系,因为在巴西尔的年代,修士受人尊敬,有很多世上生活的基督徒,甚至达官显贵会时常拜访这些修道圣地,有经验的修士会给他们提供属灵建议,指导他们的生活。不但如此,修士们也会应主教,神父邀请参与一些社会服侍和教导的工作,他们跟教会,平信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修道主义也不是“独善其身”,因为巴西尔拒绝“属灵的独行侠”,并且一个人出来修道是进入一个修道团体中,如巴西尔在规条七中阐明的,在这个团体中,他一样可以践行爱人的诫命。而且,上面天主教修会的例子中,很多修会同时兼有社会服务的功能,怎么能说它“独善其身”呢?
第三,修道主义也不是“示范式”的,因为修士这种生活方式是出于主的呼召,主赐给谁就是谁,不存在示范还是不示范的问题。
最后,人为什么要修道呢?我想这篇文章已经清楚阐明了,就是基督徒为了专门侍奉主,蒙了主的呼召,为了更彻底地从世俗的挂虑和分心中“退回”,他选择成为修士,因为修士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免于世务缠累,单单侍奉主。
这样看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修道主义呢?教会中单身的弟兄姐妹,谁能确信主不会呼召其中一些人守独身,专心侍奉主呢?谁能嘲笑,诋毁主所呼召的人呢?
- 在世上的基督徒如何“退回”和保持不分心
巴西尔虽没有针对在世上生活的基督徒给出“退回”的具体建议,但根据其基本原则,我想可以试着从以下五点去做。五条具体建议
- 无论做何事,都心无旁骛,专心做,好像在主面前做的。这个原则可以避免我们做事的时候分心。换句话说,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学习的时候,专心学习,照顾孩子的时候,专心照顾,做饭的时候,专心做饭,等等。如果做事的时候分心了,马上转回来专心做。
- 操练读经,祈祷,少食,定期聚会。每天都分别出一段安静的时间,安静的地方来读经,祷告。
- 过简单生活,把平时“休闲娱乐”的时间拿出来。比如,玩手机、看电影电视、玩游戏的时间拿出来祷告唱诗,与神亲近。
- 把工作、学习、照顾家庭中的“间歇零碎”时间拿出来献给神,向神祈祷。
- 当一无挂虑,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不要忧虑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参太6:25-34)。
以上五点建议,是我觉得世上生活的基督徒操练“退回”的方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改掉自己养成的坏习惯。
[1] Θεολ. Ν. Ζησης and Βας. Ψευτογκας eds. The great Basil of Caesarea: Answer works 8, ascetic A (βασιλειου καισαρειας του μεγαλου απαντα τα εργα 8, ασκητικα α’) (Thessaloniki, Greece: πατερικαι εκδοσεις <γρηγοριος ο παλαμας>, 1973), 202-204. 下面简化为“长会规”。
[2] 长会规,204.
[3] 同上
[4] Deferrari R. trans. Saint Basil: The Letters, vols.1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6), 9. 以下简称“信”
[5] 长会规,212.
[6] 信,11.
[7] 信,9.
[8] 信,11.
[9] 原文为κοινωνίας,多译为相交。但在这里特指人情的羁绊,并有负面含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等人情的羁绊而放弃爱神。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为了爱神的缘故,先斩断这种人情的羁绊,以便能正当地爱人。因为如上一篇所言,若没有爱神为基础,爱人就会带着私情。
[10] 长会规,204, 206.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