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期的分組與未來執業的關聯

Jerome
·
·
IPFS
·

小時候教育體制之下,到了高中後,會面臨要分組的抉擇。

那時那刻,就像是個賭注一般,要決定往文組還是理組努力,理組又多了個生物的話,成為第三類組。(還有第四類組,比第三類組少念一科物理,但一般來說不見得會有獨立這一個班別~)有時候回想起來,這樣的二(四)分法也是很不合理,多數人直到出了社會,可能都還在想自己未來要作什麼,又怎麼可能在尚未生理成年或民法成年設置刑法成年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況且更多人應該是生理一直長大但心理一直未成年吧?

無論如何,選定了之後,把學生「放進」相對應的班別,如同流水線生產上的分界點一般,接下來就是兩年時光的寒窗苦讀,然後一舉成名與否就看一試定終生的聯考。當然可以選擇放棄,無限輪迴重考,只是大學逐漸飽和到超量供過於求之後,錄取率已經是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無感數字了。

進入社會求職,可能前一兩份工作跟大學、研究所的專業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但也有許多工作跟科系一點關聯都沒有。例如過去自己在招募新血時,根本無法設定要招募的專業類別。請問哪個科系會在畢業之前就訓練好策劃活動、提案簡報、堪驗現場、佈署安防、流程監督、演出執行......等。是故當時進來的伙伴們完全屬於琳瑯滿目。

舉例來說,一位小伙伴過去學習的是跟公共運輸相關的專業。用一般人聽得懂的意思來解釋就是訓練未來可能可以進到諸如高鐵、鐵路、地鐵、輕軌......等相關公共運輸領域的從業者。想想這樣的專業人才,如果進到活動演出行業,好像八竿子打不著關聯性。除非今天要包下一整列高鐵來作個別開生面的 show?

但他可是長年以來的某歌迷會重要的組織者,除了充滿熱誠的為其 idol 服務外,更是化興趣為行動,會多一些心眼了解每一場活動背後是由哪些單位在共同促成,並且利用每次活動的機會逐漸跟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產生熟識與互動,最終也就慢慢成了行業的從業者。

也有小伙伴過去專業跟設計一點關聯性都沒有,結果進社會後就到廣告公司就職。自己利用時間潛心自修,最終成了公司裡又能設計客戶需要的圖面,又能提案的能手。一步一步在這些方面精進,最終不但能獨立承接一個案件,更得以用過去的經歷快速整合嫁接到現在的每一個活動案之中。

自己很喜歡年輕人說的一句話:技多不壓身。也就是所涉獵的領域所習得的技巧再多,也不會把自己的身子壓垮了。社會上的出路多采多姿,可以利用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專業從一而終最終成為領域中的匠人職人,也可以利用學習與進入社會後的各種綜合技巧重新雜揉之後衍生出自己綜合型的職業姿態,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erome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2 馬特市年度問卷 | 中斷了日更的一年,波動起伏的一年

活動順利落幕

懷念的與革新的自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