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袁永甲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论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

袁永甲
·
·

本文原文链接,欢迎转发,点赞

怎么样理解唯独圣经才合乎中道?哪些是对唯独圣经的误用和误解?笔者撰写此文正是为了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若有人反对笔者的观点,此文也算是一种对唯独圣经的见解。

写作此文的第一个目的是评论中国正教会网站的一篇由约安·威福神父写作,默耕翻译的文章:《唯独圣经吗?正教对基督新教之教导的评价》(具体地址请见: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jwhiteford/solascriptura_cn.htm#n4),这篇文章恰当地指出新教徒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由此约安·威福神父明确地反对唯独圣经,但我觉得言过其实了。

我曾在一所希腊正教神学院呆了四年,从未听说过哪个神父或老师公然反对唯独圣经。我读到教父著作都无不以圣经为根基和至高权威。因为教父们众口一词地说,圣经是神的话,是神的启示。从这个层面来讲,笔者以为唯独圣经没有错误,真正地错误是对圣经的错解和误用——就这点而言,约安·威福神父确有道理。

导致约安·威福神父反对唯独圣经的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约安·威福神父在文中基本没有提到圣经在教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圣经在教会中占据着核心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教会的信经、教父著作、礼仪和祈祷文本的形成、教规的制定都是以圣经为归依的。具体观点请参见我的教会、圣经与大公传统

其次,约安·威福神父似乎将圣经和圣传(Tradition)看成是一种敌对的关系。从而使整篇文章在结论上变成了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争论,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写作此文的第二个目的是指出中国教会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我总结出三点如下。

一、把唯独圣经等同于唯独我理解和解释的圣经才是正确的

有人读到唯独圣经,欢喜快乐,并且热心去读,并不定是为了活出神的话,或把圣经的话应用到自己身上,而是把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等同于真理,并以此反对一切与他理解和解释不一致的人和观点。

这种对圣经的误用当然会导致教会内部的分裂和纷争,这种情况我们见多了,有人把自己对圣经的解释和理解等同于“真理”,并以此要求他人或团体服从这“真理。”

二、把唯独圣经等同于只读圣经

记得两年前一位牧者提到,现在有不少信徒把唯独圣经理解为只读圣经,笔者深以为然。首先,笔者当然不反对每天读圣经,甚至鼓励无时不刻默想圣经,但笔者反对只读圣经。

只读圣经,只纠结于如何解经当然是有局限的,因为圣经不是死的字句,乃是活的话语,乃是充满力量的,它要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出来,它也能回应并震撼这世代不讨神喜悦的思潮和观点。

只读圣经,我们就会忽视我们周围每天发生的事,忽视教会门口面临的问题。什么问题?对欧美的教会来说,就是要不要接受同性恋的问题,要不要支持堕胎的问题。圣经是有大能的,我们要用神的话来,在学术界,教育界,新闻媒体界,政治界等全方位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些挑战,我们当然不能只读圣经。

三、把唯独圣经等同于释经学或象牙塔里的学问

唯独圣经并没有回答如何正确解释圣经的问题。为了回应这个问题,新教徒们在学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的博士和课程设计都围绕着这点而展开。

然而,在学术上,学了很多古代语言,了解很多释经方法,发表了很多论文是否意味着就能正确地解释圣经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如今做学术跟做人是分开的,如今的名牌大学都是敌基督教的重镇,我们把这些大学称为世俗大学是有道理的,因为以前没有大学只有修院。

若从教父和灵修的角度看,学术上的训练只为观点的辩驳提供了一种技能,而并不代表一个人能正确解释圣经。按早期教父和灵修传统,只有心灵得到净化的人才能认识神,才能正确解释圣经,因为他是被圣灵充满的。然而,教会没有属灵的独行侠,他的这种“充满”和对圣经的解释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印证,尤其是其他教父的印证(教父们彼此之间不一样的观点算不上对圣经的正确解释)。这种印证的外在标记就是大公会议的决议,教父著作中众口一词的教导,教会礼仪文献和教规的形成。

总结:

一句话。圣灵、圣经、圣礼和大公传统是一体的,密不可分,它们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一显一隐的关系。然而,要将它们细致地区分开来是很难的,就像人要把灵魂和身体划分开来一样。

既然对唯独圣经有错解和误用,那我们如何避免呢?

笔者的答案就是:回到大公传统,大公传统才是正确打开唯独圣经的第一步。

我们要回到大公传统,而不是忽视它,甚至敌视它,或者信口雌黄,断章取义地拿圣经的话来专门反对它。

换句话说,就是从教会历史的角度,看教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献,了解它,翻译它,研究它,然后再决定哪些采用,哪些不采用也不迟。按笔者理解,教会留下的教会著作,大公会议决议和教规,礼仪文献,灵修文献都属于大公传统的一部分。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