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不要稱讚也不要責罵,說聲謝謝即可
(修改过)
IPFS
非暴力溝通竟然會用到暴力溝通(懲罰)?
當對方拒絕回應時,特別是面對"不理性他人"(請注意:有些人就是無法溝通,別被他的情緒帶著走),你就只好暴力(強硬)起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種被動防禦性行為,請別把它跟你過往的暴力溝通相提並論,畢竟如果有人要送死,你可能要強硬起來,但小心別救人一命之後還想打他屁股。
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誤用強制力時,若你出現這些想法就可是如此:
- 我們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 我們還不知道我們並不需要透過懲罰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 我們相信我們有權利去懲罰或傷害他人,因為他們罪有應得
- 我們產生幻覺(內心小惡魔)去叫我們攻擊他人
不正當的懲罰往往加深彼此嫌隙,使雙方關係更加疏遠!
體罰是成長過程最常見的方式,這會讓小孩無法體會父母的愛,沒有辦法管教絕對不是藉口,這只是合理化你行為的藉口。
試想一下如果你使用(語言)暴力解決問題(不給好處也算懲罰),長大以後他是否也會這樣解決生活上問題呢?或許你就是這樣被教養的,這不代表我們要讓仇恨傳承到下一代。
當我們為了迴避懲罰去做事情時,就可能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你不是真的想做這件事,而是為了規避懲罰,我們通常只想要對方照我們的想法做,卻不想想"我希望他基於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如果對方打從心底樂意去做,你的強制力才有效。
嚴格但不是控制,有紀律不代表控制小孩,關愛和嚴格不是一體兩面的,我們可以同時嚴厲也支持孩子。
還記得在<被討厭的勇氣>說過為什麼不要讚美或責備嗎?
因為這會讓人成癮!
相對來說,感激處於中庸,雖然有時候淪於客套,但在非暴力溝通中,是為了歌頌他人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是為了慶祝,而不是為了得到回報。
表達感激可分為三個方式(先後順序不重要)
1.對方做了甚麼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我們通常在面對別人感激時都會有點憋扭,我們該避免自己如此。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不夠完美,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無比強大。
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存在,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
而在生活中,我們通常只記得別人的壞,而不會記得他人的好,如果你一次不及格,父母可能記三年,你表現好卻一副理所當然,我們都該更注意生活的積極面,並給予感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