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發電】以母系社会为透镜,翻看父权话语 | 补充与参考书目

iago
·
·
IPFS

第六章后面从这张图开始,有变动。修改了一下结尾。当时改了后发在了公众号上,matters上没有更改。在这里补充一下。


精神病人的世界也是如此。一位女性病友问我该不该去书写、讲述精神病人的家庭及其个人生活、历史。我说:太好了,特别该去做这件事,太重要了!现在社会中的精神病人,尤其是女性精神病,其遭遇、症状之复杂,恰恰映照了整个社会的历史、话语、权力结构如何击穿个人,扭结到了个人身上。


可能之前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会以为我在描绘一个乌托邦。但我的态度并不是我们需要再描绘一个“应该如何”的蓝图,而是要面对现状。在《无父无夫的国度》的最后一章,周华山举了很多的例子描述摩梭的变化。比如原本在摩梭文化中,女人是不宰杀动物的,因为女生男死的文化,因此,老人去世、动物宰杀都是男人的活儿。但在一些年轻的摩梭人眼里,却可能认为:女人胆小怕事,鸡都杀不了。同样是“女人不杀鸡”这件事,但是话语完全转变了,关于这件事的知识完全变化了。更不用说“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会受什么影响了。这也是福柯所强调的话语权力的变化、关于话语知识的变化。


为何福柯认为要做话语知识变化光谱的调查(谱系学、知识考古),并不是要我们再描绘一个关于乌托邦的蓝图,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可以在自己的遭遇中拓宽自己的想象力,知道更多的可能性。毕竟我们面对的已然是父权成霸权的现实,无论周华山记录的三十年前的摩梭还是马林诺夫斯基笔下百年前的美拉尼西亚,包括曾经有过零星记录、值得学习的不同文明文化,比如因纽特人对孩子绝不打骂发怒的教育(70年代的记录),这些都好像遥远的梦幻,告诉我们,人确实可以更加自由地活着。但我们从这里,就是只能吸取一些力量,来面对当下残酷现状。


几乎每一天,我都会看到暴力的新闻,尤其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几乎每天,我都在被暴力冲刷、震荡。无论是新闻,还是各种群聊吵架,还是活生生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朋友承受的苦……。这些暴力、痛苦,就好像我来月经之后,慢慢长大间形成的酸胀痛,伴随着我;又好像是我作为一个不值得存在的女儿在老家那种环境里,那种漫长又已被放逐的感觉……这些都成为我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我作为一个女性,我最后要面对的还是我自己的历史、身体究竟在承受着什么。这些复杂、庞大又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权力话语是怎样结构了我、为我铺了何种的命运。我愈加了解自己、帮助自己才愈加有能力去书写、帮助其她人、考虑到做什么会给人带来暴力,而不是帮助事情的改变。如果我书写了母系社会,最终变成一张蓝图,另一种真理,另一种主人话语,这一定不是我所期待的。我所期待的是讲述这些可能性,映照我们当下的现实,发现可以帮助自己同他人的空间。我们需要接受、面对现实已然如此的勇气,摆脱对蓝图的幻想和以“知识”分类人的标签,真正将自己投入对她人、对自己的生命历史的理解之中,去倾听、理解。


我们前文讲述了许多,已经足以让我们理解阿伦特所说的那句话:人无法回答自己是什么,却能回答“我是谁”;但如果没有他人在场,则永远无法回答“我是谁”。也因此,如果要倾听别人的遭遇,一定也要倾听和理解自己。虽然主人话语总以美妙真理的面貌在觊觎着我们每一刻的行动,我们只能谨记:不要被真理的光芒所蒙蔽,毕竟每个人能够有的只有“关于自己的真理”。一定要去听,不断地听,无论他人、自己。



参考文章、书目、纪录片:

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3月

周华山,《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纪录片)

陈玉华,《帛琉人教会我的事》

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李安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Bronislaw Malinowski,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1927)

林佳雯,《泸沽湖达祖社纳西人的居住文化之研究——兼论与摩梭人之比较》

吴佳论、廖佩君、刘筠倩,《台湾之“美”——母系社会之性别探讨》

李瑞源《从单社到社群:17世纪Sideia之形成》,2015

露西·伊瑞葛来,《此性非一》,李金梅(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Luce Irigaray,CE SEXE QUI N’EN EST PAS UN,1977)

许瑞娟,《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2013

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王兰(译),上海三联书店,2015 (上野 千鶴子,女ぎらい――ニッポンのミソジニー,2010)

马科斯·扎菲罗普洛斯,《女人与母亲:从弗洛伊德至拉康的女性难题》,李锋(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Markos Zafiropoulos,La question feminine, de Freud àLacan,2010)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1958)

肖恩·霍默,《导读拉康》,李新雨(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Sean Homer, Jacques Lacan, 2005)

《精神分析笔记,第四卷》,成都精神分析协会,2002

简·大卫·纳索,《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最关键的概念》张源(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Juan David Nasio ,L'OEDIPE:LE CONCEPT LE PLUS CRUCIAL DE LA PSYCHANALYSE,2005)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隆基,《美国的弑母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狄倫·伊凡斯《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龔卓軍(譯)巨流圖書公司,2009(Dylan Evans,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1996 )

沈志中,《永夜微光:拉岡與未竟之精神分析革命》,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阿方斯·德·威尔汉斯、威尔弗莱德·维尔·埃克,《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胡冰霜、王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Alphonse De Waelhens, Wifried Ver Eecke, Phenomenology and Lacan on Schizophrenia after the Decade of Brain,2008)

雄伯翻译的拉康研讨班:http://springhero.wordpress.com


摩梭的纪录片和论文,我也都看了其它的,但却不记得名字,没有仔细记下。其中许瑞娟,《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这篇大段大段对周华山文章的直接“引用”,我有点不想把她的文章放在这个列表里。但她的文章确实是我的参考,但如果对摩梭感兴趣,想看文献的,还是首推先看周华山的书……。



(完)谢谢阅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