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日记03|走进桃花源

麦玛芬
·
·
IPFS
山中的烟雨仿佛搭起一个结界,结界内是天真理想的桃花源,外面则是所有的世俗烦恼。

2022/05/24  雷山县雀鸟村  雨

今天分两趟上山。

第一趟在上午,我们往村子西面的山里前进。杨劲松提着一把镰刀,领着我们一路找草药。

苗寨有句俗话:“黔地无闲草,手抓就是宝”。我们还没走出200米,劲松就从田边的坡地上指出六七种草药:“这是土大黄,便秘时吃的。”“这个在我们这里叫‘四块瓦’,专门治跌打损伤。”“这是野生的夏枯草,通常拿来抗癌。”“这是小血藤,根部内服可以治风湿,藤条外用消肿。”有时还考我们:“这个你们知道吗?”我们当然猜不出,他就得意地揭晓答案:“这是透骨香,泡水喝可以化痰。”

找草药

第二趟在下午,先去劲松家在山里的草药园看一看,他在那里种了不少黄精,看来对此颇有偏爱。接着我们开向山的深处,在路的断头处步行上山。山中的烟雨很浓,我们穿着昨天买的雨鞋,又把雨衣和斗笠都用上,全副武装,无所顾忌地踩过泥巴,蹚过溪流。

但胶雨鞋其实并不防滑,而且鞋垫不能提供缓冲,尤其在下山时,对脚底、膝盖,甚至腰部肌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得我回来后累得不行,脚趾头也肿了,晚上11点不到便睡着了。

全副武装的采风队伍
稍不小心就会滚下去

我们在山上遇到一个独居老人。遇见他的时候他正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看着下雨的山林,山里的雨声让整座山林的时间流速变得缓慢,我感到我也可以在屋檐下就这样一直坐着,呆看雨水落在水田里。山中的烟雨仿佛搭起一个结界,结界内是天真理想的桃花源,外面则是所有的世俗烦恼。

仿佛武侠片里的情景

老人的背上背着一个空麻袋,麻袋裹住了他的后背,不知道起什么作用,我猜是挡风遮雨。劲松介绍这位老人是个手艺人,擅长编织竹篓竹筐,他的大部分收入主要来自这些手编竹器的售卖。

老人的孩子在外地打工,他自己一个人守着山上的八九分地,养着鸡和羊。屋子里有一个火塘,墙壁和地板被烟熏得黑油油的,我们进去没一会儿眼睛就熏疼了,而他一副早已习惯了的样子,孤独地坐在呛人的烟雾里。

他看起来是一个生活习惯很好的老人家,鞋子靠在墙脚,一双双排得很整齐,竹筐竹篮还有一些瓦罐也在墙脚一字排开。他似乎不会说汉话,只同劲松用苗话交流。回村后我们又聊到这位老人,同伴说,现在很多村子里都有这样的独居老人,并且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离群索居,死了也不会有人知道。

坐在屋子里烤火的老人

今日还有一件可以一说的事,是洗衣服。

呆一宿的洗衣机是台半自动洗衣机(雀鸟人家里大多使用这种洗衣机)。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半自动洗衣机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外公家里。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竟然还有品牌生产半自动洗衣机,这件事十分奇怪,除了价格低廉,这种产品实在没有优点可言。

半自动洗衣机是一种双桶洗衣机,漂洗桶和脱水桶是分离的,漂洗、排水和脱水都得手动旋钮,对人的依赖性极高,也就是说,洗衣服时得一直盯着,必要时要自己加水,漂洗完了,还要把衣服从漂洗桶里拿出来,放进脱水桶。而那脱水桶甩动起来时简直像要从洗衣机箱中逃脱出去似的,特别莽撞,又十分着急,大约挣扎了十几秒,觉得无望了,才意见特别大地、用力但稳定地旋转起来。

我承担了给大伙儿洗衣服的任务,因为我有洁癖。操作的次数和时间长了,我和这台洗衣机之间便建立了一种没有必要的默契。今天的田野结束后,我们也把洗好的衣服在房间的晾衣杆上挂成一排。衣服之间没有社交距离,在潮湿的空气中挥发纤维里的水分。都不过是徒劳。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麦玛芬独立写作者,以书写为媒,探索介入乡村的路径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