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主題的閒聊

野人
·
·
IPFS
·
想不出合適的標題……反正就隨手寫的也沒什麼主題。有關偶爾在古人身上發現跟自己相似想法的;有關素人「研究」哲學的;有關有網站養哲學AI的。

下午上廁所的時候在讀多馬斯阿奎納論述malum的文章,發現跟我之前寫善惡關係的部分(善跟惡不是平等對立的關係,文章好像在很前面的地方懶得翻了~_~)有相似的地方,這種事不算罕見,尤其在像我這種讀書不多的人身上。

發生這種狀況通常是因為先人的思想(或思想邏輯)已經融入日常語言,或後世某作家偶爾讀到這段,將其作為某種原則寫進不相干的文章裡,而我只是從語言或文章中選擇性地「復現」了一部分阿奎納的思想,這其中並沒有創造多少新想法,只是在相同思想的範本下生產一種異於古人的「表達」。但有時這類「復現」跟抄襲的界線很模糊,尤其像我這種讀書不多的狀況下。

但我自己倒不會介意這類合理性思考是否是「首創」,好像復現幾百年前被思考過的問題很沒「價值」一樣,過分介意這類價值的人通常同樣在意他們頭貼旁那串字符的品牌價值,尤其是在他們讀書不多的時候。

下午突然想起來好像102年左右的時候有成立過一個反哲學學術圈的組織,大致宗旨就是認為哲學不應該有固定標準或範式,認為未來真正有影響力的哲學會出自傳統學術圈之外。其實這話我認同一半,哲學或者說一切複雜的思考都不應該有某種限制或範式,未來有影響力的哲學也真的可能出自模式僵化的學術圈之外,但就算出自學術圈之外,更高機率還是會出自學術圈的背叛者,而不會出自未經大量訓練的素人。

想起這件事之後就去手賤翻了幾篇素人文,說是素人,其實也是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只是看起來沒系統學過哲學的樣子,就發現好多那種在一年級其中作業會被教授打槍的原則性錯誤。就比如有一篇想要獨立翻譯笛卡兒法文作品的,說原本的英文翻譯不準確之類的,結果字義引用出處是現代法文字典……啊不是,什麼年代了,找一本線上的十七世紀法文字典是有很難嗎……

還另一篇要解讀的,好像是大革命附近的哲學家吧,因為那個時期哲學家很偏愛寫很多零散的小作品嘛,然後作者就抓一段用現代價值觀進行批判式解讀,上一篇讓我如此血壓飆升的文章是一篇慷慨激昂說「王陽明(明代的那個)的學說其實很爛」的文章。像懺悔錄啊,Scritti啊、理念字典啊這類短文合緝,通常都會找到同本書裡相關段落綜合推測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或意圖,單純透過語句意義去「猜測」作者想法的說實話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在幹嘛……二年級學生都知道你在斷章取義啊……

不是說素人不配談哲學,而是在說解讀這類工作,學院裡那些頑固老頭們已經研究幾十年了還樂此不疲,素人在這類研究面前犯上一兩個原則錯誤就會讓整篇文章的合理性跟說服力歸零,那素人談哲學的話,完全談自己的想法就好,比如對某個詞彙、議題之類的想法,盡量避免斷章取義式的引用,這類理念式的談論價值真的會比較大,尤其是在學術界僵化的現狀下。

談到這個話題又想到,前段時間收到Philpapers這間網站的郵件,邀請訂閱者一起幫他們養哲學AI,覺得滿好玩的,規則就是用一些類似的形容來「欺騙」AI,欺騙成功就會得分,簡單講就是餵給AI對一個單字或概念的不同形容(參加得太晚只騙到一次幹……)

想說當下還在積極談論「啊我的工作永遠無法被AI取代」的就滿心虛的,真正無法取代的部分都在想方設法利用AI、養AI來儘可能取代那些可取代的部分,關鍵它真的很省時間啊……


反正整篇都是閒聊,有沒有後記已經無所謂了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審美

閒聊文學

閒聊「8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