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ilm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便利貼

silm
·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羅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見識抱負,也有自己獨有的問題和答案。

近來有空閑就聽聽一些漫談式的對話,對于時間,對于預言,都很有興趣。

有人引述霍金的預言,認為百年以內就會出現人類生存危機,可能是來自人工智能的進步,也可能來自能源耗盡帶來的世界爭奪,還有可能是宇宙中莫測的力量進入。總之,這預言是悲觀的,而因為預言的講述人是一位知名學者,又讓它和一般的神秘假設有所區別——一句話,讓人更擔心了。

不過,科學本身就是一種疑問,不斷追問自身,也不斷挑戰所謂的定論。

我們能相信的,只是一種相信。

愛情改變了冷漠的孤獨,知識給了心靈以理解,同情心則讓我們感到自己的無力。

羅素的激情,并不是關于人如何幸福的秘笈。某些推薦語,似乎總愛把哲學變成更適合大眾的勵志,其實恰恰相反,了解越多,我們就會越明白自己的脆弱。能夠無畏無懼,往往是肉體力量帶給我們的感覺。某個座談節目就提及一個被人當成傻子的大嫂,反而在苦難中活得通透,明明生活艱苦,卻讓身邊的人感到她的開心和快活。

我從描述中,很敏感地捕捉到這個女人,愛說話的特征。

這或許就是她在未自知的狀態下,仍能依靠某種直覺,度過人生困境的原因所在。

另一位作家也曾寫過某個愛耍貧嘴的城市平民,他所能依仗的力量,并不是勇敢和智慧,而是一種語言力量。他活得很不容易,即使沒有《活著》那么慘烈,也像悲慘世界一般,活著被作家擱在他身上的危機生活。

還有一位編劇,則對身邊的一切,都看不慣。他看得很準,可并不通達。生活虧欠了他,所以他不肯放過生活。當他認為別人都是隨波逐流的時候,其實他自己同樣依賴了時勢。一個人很容易把自己的成功,看作個人努力的結果,而忽略了生活中所謂概率的問題。

在我看來,成功本身可以謀劃,但永遠不能隔絕運氣的因素。

所以,一個人,時時刻刻保持謙虛,與其說是一種美德,不如說是真誠反思自己的過去。

羅素說:「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一次。」

很顯然,對于他來說,這就是一種幸福。因為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他并無好惡,也不會挑三揀四。他承認自己的局限,但也仍然愿意接受。樂意再活一次,并不是認為這樣的人生,可以通過再次經歷,免除苦痛。而是他認為,這并非是一個人活著所面對的唯一問題。

當我自己也要回顧一生的時候,我將在文字和回憶中,不斷推敲自己的時光。很顯然,那不會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相信,記憶都被好好收藏,但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我不肯讓自己找到那些藏起來的東西。我已經銷毀了那些幼年的文字,發黃紙張的筆記本,還有一些詩和故事。但這是沒用的,我們總有一天,還會想起。

那就是我回顧一生的時候。

颶風吹過我的小木屋,將它吹得七零八落,散落在一路走過來的年紀平原。我就想一個童話里的孩子,一心只想奔向神秘的叢林。但童話故事結束了,我們該合上書頁,進入自己的夢鄉。然后起床,然后做一些該做的事。只有絕望過的人,才能明白一個人有多么堅強,而時間又是多么有力。預言不會改變未來,只有我們的相信,才會改變一些東西。加入時間穿越可以實現,毫無疑問,我們不會預言我們的語言,但我們可以證明自己的相信。

這不是勵志,也不是激情,而只是一種可能。可能并不可靠,但它很誠實。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