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新流行前,製作人與創作新人間的魔幻時刻-專訪Andr、韓立康 談首專《shhh,it’s under my bed》
某種意義上,這是張非常任性的專輯。
不管是對這位「怪物新人」Andr、和她亦師亦友的金曲製作人韓立康,或是公司剛成立就遇到全球疫情的福祿壽音樂,他們把腦中想做卻不敢實現的事情,發揮在了先前發行的迷你專輯《Hidden Card 藏招》和首張專輯《shhh,it’s under my bed》中,這些聲音的出處幾乎都來自那隅掛著一串燈飾的房間,藏在那台筆電的資料夾當中。
「我一開始有點愛給不給,只丟了一兩首覺得真的比較好的歌給(韓立康)老師聽,結果他一直說『沒有,太少了』。後來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包括練吉他的檔案、發出某種節拍的聲音等,全部都給他自己挑。」沒想到她的製作人兼老闆韓立康如獲珍寶,反倒回頭來給了Andr信心,那種「我覺得你們應該聽不懂」不像自卑,反而有點狂妄,卻同時又不敢被看見的矛盾心情被好好捧接。過去曾製作過告五人、林宥嘉、魏如萱等歌手音樂的他,這次和Andr走了一段難以想像要多有緣份才能一起任性的音樂創作之路。
近期開始在各大音樂祭出現,社群平台thread上也被網友不斷分享轉載的新生代音樂創作人Andr,在今年6月和10月分別發行了首張EP和專輯。首專《shhh,it’s under my bed》遵循一日時辰,將那些以為醜陋又赤裸的情緒攤開,一一收錄在專輯每首歌裡,而音樂則站在耐聽與藝術性的鋼索上,讓聽者容易入耳,卻又因特別而擱在心底。
想不到他們從專輯的第一首歌就起了「任性」的頭。
相比於今年不少以Intro開場,融合整張專輯音樂片段的作品,他們另外做了以beat為底、內容全新的〈Dreamgate Intro〉,將自己喜歡的音樂元素放入,不僅認識她,也以夢境場景駛入主題。
「這代表她做音樂的方式,很多創作歌手都是寫melody和歌詞,但Andr真的是編曲狂熱分子。」韓立康說,「不過那時候覺得Andr的歌永遠不會有以旋律為主導的hit song(事實上是有),所以我們想要做一首和The xx(英國樂團)概念一樣的Intro,那首收聽數有6億,是這團最紅的歌…」
沒有hit song也沒關係,跟The xx一樣就好。
我看到了,也想讓大家看見
其實不乏能與Andr的談天中感受現在的她對饒舌的熱愛,這樣的興致不盡然只將元素放入到作品中,而是滿滿地致敬,比如:Frank Ocean的《channel orange》開場曲〈start〉也是她想讓自己專輯有intro的原因之一;Kendrick Lamar喜歡在歌裡做視角切換,Andr也應用在了〈Move On〉等歌裡。
「我有個習慣,如果聽到翻唱,會想要去聽原唱唱得怎樣,或是喜歡的藝人會去聽他的訪談,聽他提到什麼歌或是創作背景。」
過去Andr接觸音樂的歷程多元且複雜,卻能在未來帶給她不小的創作養分:從小爸媽常播西洋歌,偶而放些民歌就愛上了陳建年的〈海洋〉;最初是學打擊樂,敲著馬林巴琴;因為喜歡Taylor Swift開始學木吉他創作…高中以前的Andr有嘗試創作的心,卻坦言仍抓不到施力點,不過那時的表演能力卻早已示眾,在附中天韻獎上得到獨唱組冠軍。
緣分奇妙,韓立康第一次看見Andr的時間點正是獲獎隔年,她以得獎者身分翻唱韓立康編曲/作曲、魏如萱唱的〈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不過那次交集火候未到。上了大學後Andr接觸饒舌,學做beat過程開始熟悉以電腦做音樂,當時從未想過一個人就可以用合成器拼貼出有趣的聲音,正式打開了她的創作道路,也進一步對編曲產生濃厚的興趣。
「發現很多讓我產生創作動機都是編曲上的事,會從編曲開始做 demo,然後才去想這首歌適合裝什麼情緒或感覺。」不同於一般音樂創作者在詞曲完成後會另找製作人協助編曲,Andr認為編曲就是人的衣裝,她更在意這些歌該先穿上什麼風格的衣服。
進入大學依舊參加比賽,這次也終於迎來正式和韓立康相遇交談的時刻。2020年Andr在政大金旋獎上最後以Billie Eilish的〈wish you were gay〉得到當年獨唱組第二名。韓立康表示,談天之後才發現彼此喜愛的東西竟然相同,才會有了之後和Andr要筆電所有音檔的一幕。
「(聊過後)發現我在行的東西感覺都是她很感興趣的,所以一起合作時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給她。那種感覺確實像師徒,難得可以遇到對編曲很有興趣的人。」當韓立康聽過那些聲音碎片後,以製作人的眼光挑出了不少可以延伸發展的音檔,其中專輯另一首純音樂作品〈Sundown Interlude〉便來自當中一段吉他彈奏練習。「我覺得記錄她的創作歷程很重要,Andr需要把這些東西公諸於世。」
這是韓立康看到,也想讓大家看到Andr的地方。
「(雖然自己)可能有個自幹(做歌)的傾向,但玩團對我來說是另一種有趣,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事情。」細心的粉絲應該不難察覺,Andr其實還有另一個身分是獨立樂團「蝗蟲警報」的團員,最近剛從主唱位置轉移到吉他手,正虛位以待新主唱加入。他們做得音樂多元,同樣也才華輩出,首張專輯製作同樣邀請他們幫忙,如: 團員庭維(BANFF)做專輯周邊的怪物設計,式佳則任MV導演等。「這些朋友因為都在(師大)附中認識的,的確覺得他們的才華值得有更大的舞臺,希望可以一起讓彼此再被更多人看到。」
這是Andr看到,也想讓大家看到的地方。
身為橋樑,保留她原本的,帶進聽眾耳裡
音樂從來都是主觀的,但製作人韓立康在將Andr的音樂推到舞台供大眾選擇喜好前,替她強化了身上的「武器」。做為一位創作歌手,除具備寫歌能力外,有著自己的聲音標誌、個性在作品裡會是讓人記得的關鍵,至於音樂作品本身,要駕馭新人創作的天馬行空就需要擁有多年唱片製作經驗的人做為橋樑。
「雖然在聽歌會時,(韓立康)老師稱讚我某首歌的bass line很酷,但老實說我完全不會彈貝斯。不過也有可能因為不會彈貝斯,反而會寫出不直覺的旋律。」我們往往會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上做出本能反應,在音樂創作上亦是,使用熟悉的樂器創作自然有它的直覺與合理性。只是對使用音樂程式做歌的Andr來說不少樂器並不熟悉,但就是這份不熟悉,反而能寫出不直覺的旋律。當然,也就需要有人幫助她做銜接和校正,讓這些音樂變成一般人也可以聽得懂的樣子。
「流行音樂畢竟還是要同中求異,你必須要讓別人懂,所以需要有橋樑。我覺得我可能就是那個橋樑,在保留她本來東西的狀況下,連結到喜歡音樂人的耳朵。」韓立康說。
做什麼會讓大眾聽得懂?又如何做到橋樑?這問題的答案包含了一件韓立康本人擅長的,和另一件他始終不願將它排在首位的。不過先聽過這首歌及他們產出過程的對話應該能稍微了解。
「前面一首〈Sundown Interlude〉有點像〈長夜賽跑〉的intro,聽過去會是順暢舒服的。」韓立康對於聽感的把控務求精確,而曲速也是造就聽感順暢的其中一環。不過〈長夜賽跑〉卻大膽選擇了主副歌速度不致,因此在製作過程中遭遇了對他們來說史無前例的激烈嘗試,「當時想過應該要主歌速度屈就副歌,或是在兩個速度上取中間值,更嘗試不管彼此速度,主歌慢,副歌再突然加快…」韓立康回憶,「還好後來用算術方式來對BPM,最後主副歌有銜接起來,反正過程一直都在試。」
詳細的數學算法或細節嘗試了幾版當然不再多問,筆者反倒問韓立康一題:「這就是indie(獨立)音樂才有的特點嗎?感覺主流音樂不會有這些?」...(待續)
.完整專訪文章:songstoryworks.com/s...
.歡迎追蹤IG:www.instagram.com/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