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

海星
·
·
IPFS
·
我越來越喜歡學生問一些看似簡單無聊的問題,例如「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這一問真好。 一般大人或會以為知道又如何?我們既不能改變社會已認定的想法,也無助學生考試合格。持這種想法的人,都會以結果來論斷成敗,但問題背後,一定有學生關心的內容,又可能有隱藏的想法在內。

有一天,小三數學老師為同學小白補課,準備考試,補課期間,突然問老師:「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老師初步回應,但小白還是不停地問,老師也覺得這問題有趣,剛巧我路過,請我一起為小白解答問題。

小白因為以為將要進行數學考試,很有可能拿不到60分,便問:「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而唔係50分,50分剛好是100分的一半,不是更合理嗎?」

我表示他問得真好:「究竟為什麼要60分合格呢?若50分可以是合格分,咁又點解唔係40分合格?」

小白:「我都唔知啊!」也許我沒有一般老師認定合格一定是60分的語氣,也許我的提問讓他發現探索的角度可以不一樣,於是他質問的態度消失了,好奇心便出來了。

我認同他的問題:「其實你問得真好,我也好奇,60分合格,是點樣定出來的?」

幾次簡單的對話交流後,我表示不如上網查一查,他說好,便立即去拿手機。打開google搜尋器,開了錄音裝置,請他用語音查詢。查詢結果出來了,真的有答案,系統把搜尋結果讀出來,一時大家還不太明白。於是我打開詳細內容,和他一起閱讀。

網上有好幾篇關於「60分及格線」的歷史發展過程,大致是說考試制度由二千多年前的周朝開始,但是最初評卷是不打分數,合格與否,由考官決定。小白隨即表示這樣不好,好主觀,如果考官係我爸爸,他一定偏袒我。我認同他的觀點,孩子還是很重視公平公正的制度,不會只是想考試成績好。我追問他,今次考試要不要由考官決定你是否合格,他說不要,寧願要分數。

然後繼續追看內容,文章還表示以前的中國人,不會學中文、英文、數學和常識,而是學六藝,這引起他的好奇,問什麼是六藝,我略知,但也不太清楚,請他一會問中文老師。

量化考試結果據說是由1864年的英國開始,那時5分反而是最低分,1分是最高分。後來解放後的中國,曾經也用蘇聯的5分評分制,但5分變成滿分。後來在1977年恢復大學招生考試制度,這次輪到我好奇,在小白面前自問:「為什麼會係恢復?」他說不知道,我突然醒起,1977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之前可能沒有考試,所以才叫恢復。他問什麼是文化大革命,我說了個大既,很複雜,請他長大一些才學習這段中國歷史。他說有興趣,想知道多些中國的歷史,我表示欣賞,不過今天還是先找出為什麼考試合格分是60分,他沉默一會,說也對,便一起繼續讀下去。

看完,大致明白,其實60分合格並不必然,但為何是60分?這可能是源於5分制,當要定合格分數時,有人認為要得分超過一半,若要超過5分才算合格,5分的一半是2.5分,若要整數的話,便以四捨五入計算,即3分是合格分。他不懂四捨五入算,便簡單解釋一下,他大致明白。近代考試以100分滿分,於是便以60分作合格線。他說終於明白了,很開心,似乎也接受了60分才合格的事。

看完網上文章後,剛巧中文老師四不像行過,我便請小白立即問老師什麼是六藝?他也就立即找四不像老師去問。六藝是指(詩)、,老師用簡單現代的語言說一次。我說原來以前的人不用學中英數的,問他想唔想,他說好啊!用單車代替學馬車便可。

我越來越喜歡學生問一些看似簡單無聊的問題,例如「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這一問真好。 一般大人或會以為知道又如何?我們既不能改變社會已認定的想法,也無助學生考試合格。持這種想法的人,都會以結果來論斷成敗,但問題背後,一定有學生關心的內容,又可能有隱藏的想法在內。例如小白很可能是因為快要考試,因為自己學習數學的情況不是很理想,擔心自己不能合格,其實不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另外,合格是達標的基本要求,他理應也希望自己能夠達標,故此想會想到若50分便好了,由此可知,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

身為老師,要同理學生的想法,最重要還是一顆好奇心,當小白問「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我沒有理所當然的想法,反而認同他的提問,也確實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也想知道答案。於是才和小白一起找來探索,尋找答案。這一探索過程,不單令小白不再要求降低合格分的想法,還發現在歷史的演歷過程中,合格與否反而沒有標準,甚至很主觀,由考官決定。另外,我們還因此發現更多有趣的歷史事件,引起小白對歷史的興趣,連學習內容也不侷限在現在主流的科目上,這擴濶了小白的視野。

事後,這事也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再仍花了點時間,搜索更多關於合格分數的資訊,並且發現更多事情。例如原來我找到的部份網頁是內容農場,整個網站內容並不是網站負責人提供的,只是利用搜尋引擎,在網上找回來的,有時是真假難辨。上網搜尋資訊,還是要小心一點,不要盡信第一個找出來的資訊,要多看不同網頁,多思考,做客觀分析,懂得分辨假消息假新聞。

這次師生互動,真的是教學相長,學生的提問有了答案,也滿足了好奇心,而我也因此而知道更多新知識,最重要的,是我和小白都體驗到一次愉快的求學過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海星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時,在粉嶺一所村校當老師,開始教學生涯,在村校任教那九年,見證自然放鬆的校園氣氛,對活潑好動的小孩子來說,是理想的學習環境。 於是和幾位土同道合的好朋友,在2007年,創辧了香港鄉師自然學校(自校),為香港學生和家長,提供自然、人本和自主的教學實踐,創校至今十多年,畢業學生超過一百人,讓學生能找回童真的小學生活,現擔任校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贏了什麼?輸又如何?

點解要考試?

沉默換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