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沉默

呆丸
·
·
IPFS
·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少數碰觸的宗教題材電影,他最知名的多半是黑幫電影,看他描述宗教信仰世界的矛盾與衝突也蠻有趣,不過他的作品一貫特色就是很長,又加上這部戲的劇情偏向哲學思辨,所以有很多節奏緩慢的地方,好處是可以讓觀眾慢慢思考電影呈現的議題,壞處是如果沒興趣大概很催眠。

當時上映時的另一個賣點是全片多數是在台灣拍攝,還記得那時候新聞報很大,因為很難得有國際知名的導演會想來台灣取景拍片,又是以自然景觀為主,再加上整個劇組是好萊塢等級,來台灣拍片或許也可以讓本土的電影圈工作者學到不少東西。

不過大概是天主教在台灣實在不算盛行,這部片的調性又不是甚麼爽片,所以當時上映狀況我記得挺慘,就算拉到國際層面,好像也沒有造成多大的轟動。至於有沒有為台灣電影圈帶來甚麼養分或啟發,這大概也要圈內人才會比較知道了。


【以下涉及劇情】


比較微妙的是這部電影以十六、十七世紀時日本開始禁天主教,對天主教徒展開驅逐與逮捕事件為背景,描述幾個神父冒險到日本所經歷的遭遇。歷史地點在日本,可是卻選擇在台灣拍攝,不知道是不是這系列事件在日本仍舊相當敏感,畢竟雖然日本都承認這段歷史還有一系列相關紀念場所,但多少都是日本先發難,也許因此有所顧忌?

只是這部電影從相當有趣的角度去談論「信仰」這件事情。宗教信仰多半都是人們在尋求心靈寄託時所依賴的對象之一,有些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有些是面對精神苦難或心靈匱乏時向宗教求助,平常遇到的信教者大多屬於這些情況。但當信仰是造成個人苦難的來源時,那持續追求、保持信仰的目的又會是甚麼呢?電影中不斷呈現當時日本政府對天主教徒的各種迫害,逮捕、吊掛、焚燒,種種酷刑加諸在被捕獲的教徒身上,還信奉天主教的教徒散落在長崎附近的海島上躲躲藏藏。這些景象都讓我好奇「信仰」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有個名詞叫「無神論者」,其實深入去想這件事情,「相信沒有神存在」的這種信念是不是也算一種信仰?當相信科學時,科學算不算一種信仰?以前單純認為所謂的「神」或許就是真的有某些超自然的存在。但現在先不論在我的想法中,或許這個「超自然」也可能的確存在;「神」這個概念,也許可以稍微轉個彎,解釋成「核心價值」,相信並遵守、保護這個核心價值,也許就可以稱為一種信仰,那願意為了這個核心價值做到什麼程度,可能就是電影中對於信仰略微點到的一些面向。

在目前的世界上,生而為人,或該說生為地球的一份子,最直觀的基礎核心價值應該是「存活」吧。大概很膚淺,但任何高舉某些核心價值大旗的人,最終都會面臨「那你願意為這個核心價值而死嗎?」的終極問題。於是看到片中教徒們抗拒著「踏繪」-一種藉由強迫嫌疑者踩踏基督像來判斷是否為教徒的舉動-我內心的想法都是就踏下去就好啦?即便是上帝應該也不希望自己的子民為了不踩自己的畫像而死吧?此外也覺得信仰存乎一心,心中有神,又何必在乎外在環境與舉動是否「虔誠」?或許終歸是我並非信教者,所以較難理解這個舉動的意義吧,卑微一點,今天要是有個人拿槍指著我的頭,威脅我說科學就是一門掌權者用來迷惑百姓的騙術,我大概也會照著說。

但就這個問題再想下去,也許我最後最根基的核心價值就是「自由」也說不定,而能夠保持彈性、搖擺也是一種自由,或許有一天我不能自由的選擇去哪,自由地發表想法,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情,但至少還能自由地「想」,或許抗拒死亡的念頭就是因為死了連「想」都做不到了。如果在思想不自由與死亡中做抉擇,那我可能就真的會選擇死亡,弔詭的是,當我連思想的自由都失去了,我或許也無從選擇死亡,說到底,人生在世能選擇死亡的自由還真的不多。不過想到這裡,似乎也稍微能夠理解這些殉教者的心情。

除去思考信仰、核心價值與死亡的選擇,那個不斷懺悔教徒的存在大概是電影中對於天主教最深刻的嘲諷吧。我其實也一直都不太明白「懺悔」的意義,我知道那是一種向天主認錯的儀式,但整個運作自然而然會發展成如同那個教徒的使用方式一樣:「我一直犯錯也沒關係,反正去跟神父懺悔就可以無罪了。」這當然跟我是個教外人有關,不明白這在宗教中的意義,但懺悔印象中的確是天主教體系比較特殊的儀式,可以贖罪這點一直讓我覺得很弔詭。看著那個一直跑來懺悔的教徒,我想年輕神父搞不好也覺得這個國家沒救了。

這或許也牽涉到與歐美國家總是信奉榮譽有關吧,基於榮譽心,他們相信人是真的認錯了才會去懺悔,懺悔完也會保留罪惡感而盡可能不再犯;反之也可能是天主教的發展使歐美建立了這樣的體系,但東方文化一直都不是這樣玩。這也帶出老神父後來對年輕神父說的話,當地人對於天主教義的理解與他們從根本上就不一樣,終究是不同文化背景發展的體系,對於教義的解讀,儀式的意義,各種宗教的象徵都存在許多差異,要融合並弭平彼此的文化差異,一直都不會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業。更何況諷刺的是年輕神父剛到日本時的姿態,充滿了救世主心理:「我奉天主的意志來教化你們這群猴子。」我講的有點誇張,但他的確留露出一種相對高傲的姿態,甚至在最後與老神父見面還呈現了一個關鍵差距,老神父早早就開始學日文了,但年輕神父遲遲沒有學習當地語言,這樣不經意流漏的優越感又怎麼能融入在地族群呢?

片名很有趣,一開始總覺得是年輕神父在疑惑上帝的沉默,看著這些世人的苦難而無所作為;但後來回顧,沉默的其實是神父,雖然嘴上不斷宣揚著天主教義,但他並沒有甚麼實際的作為,給出甚麼實質幫助;可是到最後,或許沉默的意義終究回到信仰存乎於心,說甚麼都已是多餘。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