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最後一天【我的2020Matters年度問卷】
這一年很想做很多事情,但是也發覺錯過很多時機。唯一慶幸,或者應該時仍未患上肺炎,辦公室的對面大廈,便是香港爆發疫情最嚴重的「跳舞群組」(確診患者的歸類) 起源,圍繞著的該大廈附近都有不同的確診者超過100人。所以,這一個月公司附近的街道都是冷清清的,香港有一句話「路上人影都唔多隻」,每每到晚上七時八時左右,真的尤如凌晨一樣,冷清得相當可怖。
看到Matters 的年度問卷,寫了三四遍,一直放在草稿內。今天為2020年最後一天,必須於今天完成發出,要不然,拖延症便會「拖延了一年」
第一條: 2020年只剩下最後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今年令我們最大的改變,便是我們的工作模式。步入「人生下半場」,便與太太慢慢放下商區工作,將時間及心力從工作模式傾向於社會服務方向。生活也從以往日夜無休的情況,退為二線,過著半隱居生活。
我們一直想將「社會服務 與 IT」結合在一起,這一個疫症年,若沒有與IT結合便像會「坐著陰乾」,甚至連社會服務也一樣,一一也搬至網絡。有不少大型 NGO 為了交數而在網上直播湊人數;但是,過去一年,讓我們確認將 「社會服務 與 IT」結合是沒有錯,並且是一條要「持之以恆」去做的路。
年中有一次與幾個殘疾人士機構負責人開會,太太跟大家說:「這一年,對很多行動正常的人影響很大;但是剛剛我們這一班殘疾人士卻不太影響。可以繼續網絡溝通,繼續如常工作。」
那天我在他們中間作為小秘書做記錄,實在相當有趣,原來疫情對輪椅人士影響並不太大,以往的工作已經一直Work From Home,需要輪椅出外,目的也是為配合正常人的工作模式。(備註: 我太太是輪椅人士)
第二條:2020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
返回香港對我的意義很大,在今年年初,因為外出數月拍攝,最後原本離港一個多月變成離港十個月。剛剛十一月初返回香港,渡過了 14天隔離後,至今已回香港接近兩個月。這兩個月的感受很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是第一餐的「生炒牛肉飯」

更特意去坐了電車:

離開了香港十個月有多的時間,有回味,也有不習慣。最不習慣便是消費金額,每一餐飯都很貴。。。。。。
第三條: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請記錄一件你認為值得銘記的疫情事件。
我有一些博客朋友居住在武漢,在疫情期間,為著他們的安危而擔憂。慶幸身邊朋友大部份都幸免沒患上肺炎。唯獨我們有一位沙特朋友,他的工作要四出經商,在疫症初期已確診肺炎,其後更一家人都受感染,慶幸全家都康復。但在我們回香港不久後,他經商至上海,一下飛機便測出再度「陽性」反應,確認第二次受感染。
這一個疫情,來年對人類考驗程度會比今年更高,早兩天聽電台,有人更推算未來兩年,全球的人都會被感染一次。若真的是這樣,不論疫苗是否有效,更要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可能身邊的朋友 或 自己,有機會捱不過這「全民染疫」時期。
第四條:2020出行受限,如何改變了你與他人/世界的關係?有沒有什麼人/事,是疫情過去你一定要去見/做的?
以往,我是「隨遇而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事情。
因著這一次疫情,與及太太身體出現了一些特殊狀況,使得我們有一些事務作出改變。我們在服務的對象群是一班自閉症及殘疾人士為主的年青人,年齡主要是15-25歲。社會及家庭對這一個群體,一直以來都是「見步行步」。以往,這一個群體的未來是很「灰」,這些年青人在「父母都雙亡」後,便完全迷失,社會也幫不了甚麼。
以往我們是想慢慢去在這群體中間做一些「改變」,嘗試發展一些「工作機會」。在疫情下,與一些家長商量,決定「認真Mode」。真做 !
希望盡快盡力,在「有生之年」,讓我們所懂得的事一一教給這班學員(SEN年青人),甚至邀請了法律顧問、義務核數師、社會服務聯會朋友及一班專業義工.....。預算了,若有一天,我們不幸離開人世,這一班SEN年青人也可以接手現時的所有工作。繼續運作下去。
第五條:說一件你在2020年遭遇的、難以解決的矛盾,這裡的矛盾是指:你感受到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產生了衝突。
是否離開香港,移居他方,便是我這一年的矛盾。我很喜歡香港,但是實在支持不了現時的撕裂關係。或許我是在基層中的基層長大,在基層的生活,其實滿有人情味,

上圖箭咀的單位,就是我自小長大的家。
在這一個香港喻為「怪獸大廈」的地方,我天天在這裡「左穿右插」,在外間可能視為貧窮的區域,卻是我們最開心的天地。
可是,現時或未來,應該沒機會反回了。
「去或留」是2019-2020年想得最多的事情,若果不是因為疫情及馬來西亞政局變天,可能現時我們已移居了馬來西亞了。我相信,未來幾年也會有這種「去或留」的矛盾,仍會繼續延續幾年的時間。
故此,唯有好好珍惜現時在香港的日子。
第六條:分享一個你「忽然理解了我所反對的立場」的時刻。
一直以來,我不會討厭藍黃見解,但是實在要合符常理。怎能看到香港街頭混亂而感到傷心? 但看到有人受傷卻視為應該抵死? 這一年,確實不想與一些朋友對話,因為實在聽他們的理論,越聽越發火。
但是,剛好自己身邊藍黃朋友各佔一半,我想了很久「到底自己可以做甚麼?」 最後決定做當中的解說員。我對政治的了解是零,但是實在看不過一些被斷章取義及媒體創作故事而騙了的人,因小粉紅心態而埋沒良知。
到最後,實際沒有甚麼特別的結果,始終政治取向是如宗教一樣,「信就信到底」的一件事,只能及只想令朋友們「收到訊息時,也用一用腦思考一下」。而我,實在沒氣力去說服別人認同我反對的立場,甚至去到有一種「你覺得你的立場是正確,生活是安穩的話,便繼續」與我何幹?
第七條:相比一年前,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我的身體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是疫情下少了剪頭髮,太太說「留長髮吧,可以一起焗油!」但是家人的身體卻差了很多,特別是太太的身體狀態。
若不是太太身體轉差,我們也不會想加快現時手上的社企發展模式。希望在身體仍可以的時間,及早做好所有的安排,與及後續的「薪火相傳」事宜。

(今天剛剛畫的,頭髮已亂作一團,但是我卻很喜歡,太太說像「愛因斯坦」)
第八條:經過2020年,你內心是否有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嗎?
有啊!經過2020年後,內心更確定想過「避世式的隱居生活」。這個世界太嘈吵,知道自己身處在這動盪的世界中,應該是避不開。因此,更覺得想要隱居,只留著網絡身份碎碎念。
這幾天更去了看不同國家的三四線城市居住情況。。。。。。,就算最後是留在香港,也想搬至離島生活。
(哈~~~ 好像很怪~)
第九條:請與我們分享你在 2020年最常聽的一首歌、最愛的一本書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
這一首歌是黃子華於今年年頭自資電影《乜代宗師》的主題曲《上善若水》,是啊,是今年年初,想不到過得這麼快吧。可能很多香港人以為是上年的事情,其實是今年年初。
這一首歌應該是今年唯一一首能進入我腦袋的歌曲,當中有50%是因為是「子華神」的粉絲關係,另外50%是喜歡當中的節奏及衝破困難向前走的決心。
第十條:最後,能否請你用一張照片代表你的 2020 年。

這一張相是我看到太太在拍聖誕樹時,我偷影的。
其實,我這樣看著太太,陪著她走,我已經很開心及滿足了。
第十一條:請填空:2020,__ matters
我暫時還沒想過會否離開Matters,甚至覺得現時這樣碎碎念也挺開心。沒需要衝熱門,也無需要爭排名。可以在這裡實驗實踐我們的想法,我已心滿意足。。。。。。
唯一問題便是。。。。。。 Matters 沒收入,或不發展收入模式,如何長久下去?
Matters @Matty 會不會帶頭推動大家加入您們的「讚賞公民 2.0」?
又或者發展商業模式?
Matters 有日常營運收入,大家會「更放心」投入在 Matters 當中。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