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淺談.老片新看|前言等等

徙逍
·
(修改过)
·
IPFS
·
以下的觀影心得都不是近年的,也許老片新看別具風味,然各有所好,我隨興寫寫,您也隨意看看就好。

+前言。

曾經是個電影瘋,雖然不懂電影專業,但以一個純粹的觀影者角度,寫一點膚淺的感想,應該還是可以的。

我不給電影評分或給星,因為怕自己不自量力,也許就好像我們不能為清道夫、音樂家或董事長評分一樣,他們對這個世界各有貢獻。然而評分給星也可以是一種「商業行為」,如果是這樣我倒很樂意,因為希望自己喜歡的電影能被更多人看見而分享。當然,也有人偏好非主流的東西,一旦它變成主流就失寵了,雖然它還是它。

有些片子也許以前看時覺得不好,但過幾年看又不同;年齡、經歷甚至氛圍都決定了觀影的感受,那是急不得的,就跟書藉或畫作一樣。所以,凡事抱持保留心態是必要的,我覺得。

以下的觀影心得都不是近年的,也許老片新看別具風味,然各有所好,我隨興寫寫,您也隨意看看就好。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表面看來,他彷彿在逃避他以為應該放掉的、多數人認同的執著,而追逐一個少數人會堅持的執拗(另一種不被覺察的執著方式),但是我們永遠不能確定這樣的結論是否偏頗,也許他的喜悅是真實的,但卻還沒有成熟長成智慧,他就死了。

不知道他有時候會不會迷惑,自己究竟在尋覓什麼,還是因為不知道,所以只好假裝(我相信他一定不會同意甚或渾然不覺這種假裝)找到了,否則他必定繼續在尋找中不停地找到他以為是的真理。

然而「真理」並不是以真理之名來稱呼,它就會變成真的。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I Just Don’t Do It)

令人難以抽身的沮喪。如果是你,會不會堅持捍衛清白,一直否認下去?或者,會不會軟弱的背叛自己?司法收集並相信證據(有時是在不危及地位、聲譽或利益之下),它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制裁機器,它選擇性的相信或不相信,在鞏固權威的制度中允許荒謬的解讀。

有心人不顧一切避免錯判好人,可惜多數人選擇矇昧良知。偏見掌控人的理智,表相上的是非對錯已超越真相。是什麼在支持那個始終不變的態度,勇敢對抗蜂擁的質疑?又是什麼在黑白模糊的界限主宰仁慈或殘忍的結局?也許就像主角最後的獨白:在這個法庭裡,有資格審判自己的唯有自己。


+充氣娃娃之戀(Lars and the Real Girl)

在這個充斥妄念的二元世界,主角拉斯以自我迷幻來救癒自己。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每個人以他/她獨特的方式生存,最可貴的是他人的尊重與支持。沒有最壞的境況,只有最壞的心態。包容有時候也可能是最甜美的祝福。


+時間殺人(Timecrimes)

很有意思,並且想像力豐富,帶領觀者走入一場奇詭的預謀,抽絲剝繭地裸呈謎底。時間的線性存在讓不可能變成可能之後出現問題,衍生故事,但如果時間並不存在,或並不以線性方式存在,那麼又會是另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碧海藍天(The Big Blue)

重溫多年前初識的盧貝松,完整的碧海藍天更顯深邃。愛以不同面貌呈現,男人的愛,女人的愛。去吧,我的愛,去吧。賈克把他對大海的愛交給最愛的女人決定。愛是佔有還是成全?


+獵人遊戲(Eden Lake)

看完令人對人性的絕望有很深的恐懼。導演對教育有很深的失望,抑或希望?一場人性恐懼的追逐。暴力導致暴力。

這是我看過最具驚悚效果的一部電影(心靈上),經年不忘。


+狙擊陌生人(Unknown)

雖然又是一部好萊塢的懸疑動作片,通常只要抱著娛樂不追究細節的心情就能看得頗開心,而且很快忘記(無須太多想法,就是全心投入感官刺激的享受),但因為朋友看到後來問我說:「難道一場意外的車禍就能把一個人完全改變?」

我心想,也不無可能。

在馬丁(Liam Neeson飾)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歷經了自我價值感的全盤瓦解,從深信到質疑,從混亂到崩潰,而後雖然暫時性的找到自己,卻又突然洗牌重整陷入另一層重圍,所幸就在這裡雲開霧散,繼而完整憶起自己到底是誰。這段艱苦又生死交關的體驗,讓他從施暴者變成受害者,也在幫助自己的人身上看見了努力和失去(甚至有人就在他眼前死了),而那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切原來如此易碎。混亂的記憶讓他相信他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過去,然而那些卻都是假的,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陰謀。多麼諷刺。或許他心底也曾經妄想過一個平凡人生的美夢,但就像麗茲在攝影展中對他說的:「我們身不由己——」

一場車禍給他帶來生命的轉機,不管是否觸動了他深心的良知或別的不明的原因,他就是換了一個人,不想再要他的過去。至於轉念的過程和新未來的誘惑是否足夠撼動並瓦解以往的中心思想(在別人看來是充滿狂暴和偏執的危險份子),這牽涉到微妙的心理摺層問題,已不是理性思維所能推測完全的東西。一切有關幽微人性的探索,都是海底撈針而已。

以上,是一部娛樂片意外引發的思考撞擊。


+現代驅魔師(The Rite)

當我們說沒有看見時,就已經看見,沒有聽到時就已經聽到,沒有想到時就已經在想,而不相信的,其實就已經相信了,只是我們都在猶豫。惡魔就像人的黑暗面,而信仰(或覺悟)就像光的導體,只需要把光帶進黑暗,一切都只是方式的問題,信仰本身倒不是那麼重要了。它只是一個方便法門,端看個人怎麼使用它而已。畢竟,信仰與本質無關,就像坐車、走路、乘船或搭飛機都能到達目的地,就沒有執著的問題。

黑暗愈增強大是因為意念不斷糾纏重疊終至成魔,而保持在光(愛)中不墜即是一種無需努力的努力,然而愈是純正簡單的東西,對於天生偏好複雜瑣碎的人性,愈是不可思議。

我相信,即便有千百種黑暗群魔亂舞,光始終如一。


+烈火焚身(Incendies )

這是一部關於偏見與愛的故事。如果納瓦爾馬萬的家人沒有偏見,那麼孩子會有父母;如果馬萬的外婆沒有偏見,那麼孩子會有母親;如果村鄰沒有偏見,那麼孩子至少有人收留;如果整個國家沒有宗教的偏見,就沒有戰爭,孩子至少是個孤兒,不會變成劊子手。然而那些充滿偏執的人還是居住在他們頑固的世界裡,而沉默的譴責往往是他們最後的回答。

有時,真相還是讓它埋在土裡吧。除非有愛,可以化解憤恨。


+沉默的食物(Our Daily Bread)

我們當然會忽視或不去想食物上桌前是怎麼來的,甚至當牠們是生命而還不是食物的時候。然而,目睹生命是以何種方式被對待以供人類食用時,震驚仍不足以形容。少食,或可幫助這個世界減少很多殘忍的事。


+三個傻瓜(3 idiots)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學習的美好,無畏擁抱夢想的重要。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感到幸福。恐懼只會累積更多的恐懼。

我們可能會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然而,在電影中哭過笑過以後呢?


+借物少女艾莉緹(Arrietty)

這個可愛的小故事雖然是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諾頓筆下的同名小說,但影片依舊透露著濃濃的吉卜力風格。導演米林宏昌曾是宮崎駿的動畫師,他的用心讓人驚喜。

小小借物族的故事,讓我覺得生物無論大小都應獲得尊重,每一個生命都像我們或小小借物族一樣在生活著。在大自然裡,沒有什麼是次要的。這個溫馨的小故事教給我們寬容。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歡我的創作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徙逍成功就是做真心喜歡做的事而感到幸福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