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三個月作為教案 台灣還沒有學到什麼
戰爭爆發的第三個月,台灣各界的關注也慢慢不如前兩週的風起雲湧。有幾位朋友說,怎麼好像民眾都「沒要沒緊的」。我說,一來這大家都在討生活,尤其政策一日數變,疫情直轉直下,好好過生活都很難了,哪還有心情去應付遠方天邊的大事?二來烏克蘭本來就離台灣很遠,遠到根本在日常生活起不了漣漪。就算戰爭這種強度最大的事件發生了,不聽不看,不就沒事了?
這樣說其實也沒錯,而且我們更要理解。但因為國際輿論對於把台灣和烏克蘭相比,實在是興致高昂, 日前 CNAS 的幾場紙圖兵推 又把台海緊張的局勢在某個圈子渲染一輪。但這些過程其實都沒有什麼來自台灣社會的視角。在戰爭即將滿三個月,我們對於烏克蘭戰爭,還有什麼是沒有看到的?
我先提幾個少數人有注意到的,第一個是情報的分享。這個情報指得是軍事等級的情報,或是安全等級保護有更高級別的情報。很多媒體報導美國還有北約 (NATO) 在這場戰事之中,對於烏軍 分享了不少戰術等級的情報。這些情報分享的目的是強化烏軍自我防衛能力,所以類似俄軍高階將領人在哪裡這種資訊,美國就算知道, 也是不會分享給烏克蘭的 。情報的分享在台灣是一門禁忌的領域,甚至連有問題意識都不行。這當然可歸咎於過去戒嚴時代的歷史,讓我們對於情報領域陌生又覺得高深莫測。不過,對於資訊安全領域的從業人員來說,情報(如威脅情報)是怎麼一回事,就比較有感覺了。
由官方分享給官方的情報我們當然不可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在台灣衝突之中,美國會怎麼分享情報給台灣?這就是饒富意味而且和台灣整體社會防衛極為有關的話題。這點大概只有兩三位作者會在《 上報 》或是若干軍武論壇提及,其他的討論目前都很稀疏,也很難看出台灣社會有什麼關注這部分的強度。
情報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尤其是在軍事行動,情報根本就是武裝部隊之生命繫乎所在。那麼對於不是武裝部隊(軍隊)或是後備軍人的更多人來說,假設美國分享這些情報給了台灣的政府,那麼我們如何得知這些情報?在我們所關心的人類安全 (human security) 部分,這些釋出的情報再透過台灣部分單位的加工之後,提取出來的資訊,會如何指導在地團體的人道救援、緊急醫療甚至撤退計畫呢?
這方面完全沒有公開的討論,此為其一。
這就引導了到第二個「沒有學到什麼」。烏克蘭是陸路國家,因此各方的人道救援勢力很容易進入境內。我也有朋友的團隊現在就在烏克蘭進行人道救援。台灣基本上是一個大島和幾個小島,戰爭發生時,會不會有「民損」?這種民損的型態是屬於經濟社會的封鎖造成物資取得困難,還是因為爆炸物所造成的傷亡?後者勢必牽動到緊急醫療的快速應變啟動。簡單來想,在個人層面,剛好身上有止血帶所以知道如何對傷患進行快速止血,但如果幾個都會區域突然分別有兩三百人遭致攻擊,加起來很容易超過上千人,那麼緊急醫療應變體系和健保體系要如何應付? 輸血怎麼處理 ?
這部分廣義來說屬於國內的「人道救援」。這些考量點或許在本年度國軍漢光演習的「 全民防衛作戰圖上兵棋推演」有所體現,但就算用上了兵棋的 JTLS-GO 模擬系統,我也很懷疑這個「全民」在系統的內參數是怎麼建立的,比如例慈濟的能量、紅會的能量、衛服部主管的緊急醫療體系等這些整體社會的應變能力等。此外,對於國內的流離失所平民 ( IDP, internal displaced people) 要如何處置?縣市政府的民政單位能夠如何快速收容嗎?收容量有多少?這種因為戰爭民損的收容和自然災害災防系統的收容,又有什麼不一樣?有這些知識和實務經驗的團體在哪裡?
這是第二個沒有學到甚至是還沒有大規模意識到或是大問題的問題。當然你也可以說「決戰灘頭」( 影片 )所以全部都在桃園觀音區、宜蘭縣蘇澳鎮還是台中市大甲區就接滅敵軍搞定了。但現代戰爭型態的攻擊和騷擾(例如具有攻擊能力的無人機),不是只會出現在灘頭啊?
還有其他幾個大課題目前缺乏系統、快速和細緻的討論,但上面說的這些部分就夠頭痛了。簡單來說關鍵字就是:
- 情報分享
- 人類安全
- 人道救援
想想最近的快篩,居隔、隔離、請假、保險、法傳系統、PCR、記者會都可以搞得饒富「全民動員」的意涵了。對於戰爭、避戰和減災的準備,是不是應該多多想想?以上。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scheeinfo.substack.com on May 16, 2022.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