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惹議 可口可樂臉書遭台灣「小粉綠」出征
原文發表於2021/5/15《多維新聞》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希望能夠進可能減少政治因素干擾,「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做生意,但是若少了點敏銳,可能就會發生出乎預料的後果,例如技嘉科技日前在中國大陸放出一則藉由貶損中國大陸代工的質量,來襯托台灣製造品質的廣告,便引起了廣泛熱議。事後技嘉雖發出道歉聲明,但註定是兩面不討好,因此前已在中國大陸引發反彈聲浪,而事後發出聲明又反遭台灣方面譏諷「舔中」,因為一個敏感度嚴重不足的行為而導致背腹受敵,股價連吞三根跌停板,損失慘重。
無獨有偶,美國知名飲料大廠可口可樂(Coca-Cola),近日在社群平台臉書(Facebook)與數名台灣知名網紅合作,推出了一則「可口可樂對話瓶:跟著他們多說一句」廣告企劃,試圖透過在地的語言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該則廣告安排有排灣語、客家語及閩南語的網紅推行教學節目,卻未料其廣告文宣上的「閩南語」一詞倍受爭議,遭到許多支持台獨的「小粉綠」前往出征,指稱「台語就是台語,不是閩南語」、「閩南語廣告請到閩南地區用微博」,也有部份網民對此行為不以為意,前往「朝聖」取笑「小粉蛙玻璃心」,稱其與「小粉紅」沒兩樣。
可口可樂作為全球大廠,其廣告觸碰政治敏感亦非首次,在2016年於俄羅斯社群平台 Vkontakte 推出背景為俄羅斯地圖的新年廣告時,「初版」的廣告因沒有包含克里米亞半島而在俄羅斯遭受漫罵,「再版」後的廣告加入了克里米亞半島、加里寧格勒及北方四島等飛地,但卻又在烏克蘭遭受批判,認為可口可樂「支持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半島、分裂烏克蘭領土」,烏克蘭駐美國大使館甚至聯絡美國國務院施壓,最終可口可樂意識到這則廣告無法兩面討好,遂決定徹底刪除該廣告。
但可口可樂並非不擅長公關的公司,事實上它非常擅長融入在地,這使它在全球得以成為碳酸飲料的龍頭企業。最有名的例子即是在二次大戰爆發前,在氣泡飲料並不受歡迎的歐洲打入納粹德國市場,其「舔德」程度之深,連標語都模仿納粹風格「一個帝國,一個民族,一瓶可樂」,讓德國人以為可口可樂是德國出品的飲料,之後卻被美國人給「山寨」去,幾乎可稱作業界楷模。只是後來受戰爭影響,可樂的糖漿原料無法輸送到德國的工廠,可口可樂的德國分公司便另起爐灶,用新配方創立了「芬達」(Fanta),取代可樂成為德國的國民碳酸飲料。
對於可口可樂這種體質強健的公司來說,連二戰時期的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了,此次的「閩南語」爭議對它來說想必也是小巫見大巫了,倒是兩岸一家親,「小粉綠」與「小粉紅」沒有兩樣的本質暴露無疑。然而這種「風暴」顯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承受的起的,在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暴亂時,台灣以「一芳水果茶」為首的一眾手搖飲料企業,因其在香港的營運分部發表了「支持一國兩制」的公告,在台灣境內飽受漫罵,遭到抵制,甚至當時爭取總統連任的蔡英文還公開踩一腳:「水果茶加了政治味不好了」,讓企業經營飽受折騰。
台灣自詡作為「開放的小型經濟體」,但是卻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為了要強調與中國大陸的差異而愈發圈地自守,徒令許多走出海外拓展業務的企業承受過重的政治風險,對於台灣整體經濟來說究竟是利是弊,就留待數據來解讀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