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長期心律不整!中醫從調「氣」開始根治工作疲勞症候群
而這個症候群的影響常常是多面向的,在我臨床經驗上,時常發現有些病人長期失眠,只能依賴西醫長期服藥控制,身心無法得到良好的恢復;有些病人心臟的供應失常,心悸,心律不整或是胸悶等等;有些病人被診斷自律神經失調,莫名暈眩卻找不出原因;又或是某些病人突然出現腦中風等狀況,中風後復健患者顏面神經麻痺,手腳無力僵硬,健側又因過用或誤用導致異常的疼痛,或出現肩關節沾黏或脫位,膝關節疼痛退化等等,又或是多次中風後伴隨失智,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這常常是許多病人的寫照,而他們往往都是長期工作太累生病了之後,才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上述這些病狀患處差距甚遠,然而,其實對於中醫來說,都是在處理臟腑經絡「氣」之間的變化,包含平衡、盈虧、升降、與分布等等,從把脈或指尖感受身體筋膜的變化,藉由疏通經絡,從調氣以至於調形,針下得氣,牽引筋膜的張力轉折順暢,患者就能得到意外的改善。
胸悶「頭好重」注意心血管警訊!一分鐘拍腳掌活血通氣
經常感覺頭很脹、腳部冰冷?這些恐怕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當人體在正常循環下,氣血流通必須順暢, 才會讓頭部感覺清爽、腳部不會冰冷,因此「頭冷腳熱」也被認為是健康狀態的表現。然而,現代人生活因為壓力、生活作息等因素,不只經常感覺頭痛、腳部冰冷,就連精神與工作效率也跟著降低。對此,中醫師也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運動來改善。
台灣執業中醫師蔡仁妤曾在著書《從零開始學溫敷》中提到,如同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人體內的寒熱之氣失調時,也會出現熱邪向上、寒邪向下的狀況,因而出現「上熱下寒」的失調體質,而非「上寒下熱」的健康狀態。作為健康的基礎,「頭寒足熱」的平衡狀態若是被打破,除了頭、胸口容易覺得悶,腳會感覺到冰冷,接著各種疾病也會開始出現。韓國中醫師鄭世妍(정세연,音譯)補充:「包含失眠、高血壓、心臟病、靜脈曲張、子宮疾病與前列腺腫大症等,不論上半身或下半身,都會開始出問題。」
鄭醫師也解釋,「頭冷腳熱」的另一個說法是「水升火降」,而達成這個作用的軸心分別位於心臟與腎臟。藉由這兩個軸心運作,如果氣血循環順暢,頭部會覺得清爽,腿部則會感覺到溫暖,達到『頭寒足熱』的健康狀態。
一早就關節僵硬、腰背冷痛?中醫推手上4穴位解除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會侵犯腸薦關節、脊關節,和近軀幹的大關節。95%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帶有HLA-B27基因。臨床表現主要為下背痛且早上有僵硬的感覺超過半個小時、關節疼痛,像是恥骨、膝蓋等處,有時手指、腳趾等遠端關節也會發炎腫脹。發病年齡通常較早,通常早於40歲發病,病程也較長,且白天僵硬的感覺會在運動後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在中醫屬於「痹症」的範圍,中醫認為「痹症」的產生和「風、寒、濕」邪氣有關。如果關節病變部位會轉移不定,有如風之走勢,則稱作「行痹」,通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若是「寒邪」引起的關節病變,則會有嚴重的關節疼痛,這種情形稱作「痛痹」。而若是由「濕邪」引起的關節腫脹感,則稱作「著痺」。《黃帝內經》上說「病在骨,骨重不可舉,寒氣至,名曰骨痹。」所以此病的治療在中醫上主要以活血止痛、舒筋骨、利關節為主,而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又可分為不同的證型。
你的氣血充足嗎?這些症狀自我檢測!眼袋大、眼白血絲要注意
如果經常感到眼睛不舒服,看東西吃力,很可能是氣堵在頭部。
自然氣血循環變差,就容易讓人頭脹、精神緊繃、易怒、臉部發紅發熱,眼睛會有視線模糊、眼睛乾澀等問題。
請你打開雙手,看看自己的手指末端,如果指頭容易有皺褶,就代表身體氣虛,氣血送不到末梢或大腦,細胞得不到氧氣與元氣,自然眼睛看東西容易累。
眼睛問題跟五臟六腑的健康脫不了關係,其中又跟肝的關係最密切。中醫說「肝開竅於目」、「肝氣通於目」,肝氣不舒,肝血不足常常表現在眼睛上。
例如手機或電腦看久了,氣血循環變差,眼睛得不到血液的滋養,就容易眼睛痠澀、疲倦、畏光、有異物感或灼熱感,嚴重還會紅腫、充血、角質化。還有的人淚水分泌異常,或是眼睛不明亮,看起來混濁無神,也跟肝腎氣血不足有關。
掉髮、指甲乾裂!氣血不足的4個原因,中醫教你用飲食補到位
中醫認爲,「氣」和「血」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氣血不足往往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抵抗力下降,引起早衰。「氣虛」和「血虛」可單獨出現,也可合併出現。
「氣虛」則人體陽氣的溫煦及推動作用不足,表現爲疲倦無力、臉色黯沉及容易感冒等。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不斷對全身的組織器官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如果「血虛」血液對肌膚和臟腑的濡養功能就會減弱,加速肌膚的老化,出現乾燥無光澤、長斑長皺紋、容易掉髮及頭髮變白、指甲乾裂、眼睛乾澀、月經量變少等衰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