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问习近平巩固中俄联盟
中国劳工论坛的原文链接:chinaworker.info/zh-...
中国劳工论坛的telegram链接:t.me/chinaworkerISA
中国劳工论坛的Twitter链接:twitter.com/OctRevol...
如果有兴趣订阅《社会主义者》杂志,可发电邮至:chinaworker.isa@gmail.com
林路 中国劳工论坛
五月,普京访问习近平,两人在电视转播中相互拥抱,公开展现出中俄联盟更紧密的关系。尽管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两国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但现实中,在新冷战的局势下,中国不得不对陷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普京“拉一把”,另一方面,在外交措辞上表现得谦逊并在实际上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是北京的一贯风格。
乌克兰战争
促使普京向习近平示好的最重要动因正是乌克兰战争。在普京访问习近平的这段时间里,俄罗斯军队正在对乌克兰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开展新一轮的进攻。由于俄国在战前错误地预估了乌克兰的形势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俄军并没有像想像中的那样赢得预计的战争结果。现在,俄国被迫陷入到乌克兰战争的泥沼中。 它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集团、及日韩两国的联合压力,这些国家通过大量武器输送及严厉的对俄金融制裁来支持乌克兰。
今年4月,有消息称美国国会将通过一项拖延已久的法案,向乌克兰提供600多亿美元的援助,6月的另一封声明指出,拜登已经签署了一项额外的2.25亿美元的军事计划。北约的其他成员——例如德国等国家也被动员起来,向乌克兰提供重大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称,将向基辅提供3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因此,俄国不仅要和乌克兰一个国家进行战争,而且还有与乌克兰背后的西方盟友进行对抗。 正如国际社会主义道路ISA从一开始所解释,乌克兰战争是“帝国主义间”性质的。这是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发展反战立场和纲领的出发点,不支持交战的任一帝国主义集团。
在2022年俄国发动战争开始之前,美国情报部门警告俄国有可能发动军事行动,而中国政府否认俄国有任何正在准备中的军事行动。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并不完全知道俄国的军事计划。然而,面临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和来自西方的制裁,普京这次的访问将在这两方面寻求中国持续的有力的支持。访问前夕,普京表示:“中国很清楚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和其全球地缘政治影响”。 这暗示著习近平政权必须尽其所能,避免西方取得胜利。
新冷战
这正是全球中美新冷战的特征之一:出于帝国主义利益的考量,两大阵营的国家之间不得不加强联系,合作对抗另一个阵营。资产阶级的研究员也开始使用这个说法。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尔·布兰兹在彭博社发文指出:“随着中俄两大阵营不断合作、集结,俄乌战争正成为中俄与西方新冷战的第一场代理人战争,甚至已经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随着与美国的帝国主义竞争愈发激烈,莫斯科对北京只会更有战略价值。在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感到不满。
对中国来说,俄国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中国还没有做好和西方进行全面对抗的准备。但是,中国也不会允许俄国在西方面前挫败或陷入到战争泥潭中无法自拔。因为俄国是为数不多在中美新冷战中站在中国这一边的势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避免其主要盟友奥匈帝国在东线的失败,德帝国主义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士兵前往东线增援,尽管这样会导致西线的攻势减弱。
假中立,真联盟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一直试图扮演一个中立的“和平使者”,尽管这样的形象本身也具误导性。自战争开始以来,中国一直在向俄国出售所谓军民两用的军备零部件,以供应俄军军备。一些部件和设备,例如无人机,是以民用的口径出售的,然后被用在战场上。《纽约时报》2023年的报道称,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共有近70家中国出口商向俄罗斯出售了26个不同品牌的中国无人机。而本次会晤发生的联合声明中,中俄还暗示了乌克兰纳粹主义的说法,这是普京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的主要宣传点之一。 (乌克兰方面的确有纳粹和极右势力,但俄罗斯方面也是如此)
4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坎贝尔对中国发出警告,如果中国继续对俄国在乌克兰战争上进行支持,将触发更多针对中国的措施。美国还威胁要制裁与莫斯科合作的中国金融机构。一方面,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使它还没有做好准备和西方展开全面冲突,但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逻辑迫使它不得不支持俄国阻止西方胜利,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中国试图在外交上采取一种低调的姿态,以麻痹西方世界,但在实际上支持俄国。尽管有中共外交官的空话,中国并不能为世界带来和平,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冲突的重要一环与帮凶。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