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弓長先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內在安頓

弓長先生
·
·
「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的看法與感受,是真實的內在狀態,並不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在工作過程中,大概會有八成的晤談者會把「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誤以為是「真實的看法與感受」。

當一個人的內在是穩定的,自我價值擺盪的程度會比較穩定,同時也會比較自我價值感也會高。

工作中偶爾提到「自我價值感」的高低差異,直接影響了內在穩定。

自我價值低,就像是蹲在角落一個自己覺得安全的地方,看著地板說出任何一句話。

自我價值高,可以站著挺直,同時能為自己說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字負責任。

「自我價值」指的是「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聽過多數的擔心關於會不會因為自我價值高,導致自傲高傲?

答案是絕對不會。

「自傲高傲」源於自我價值低、需要經由別人肯定與認同。

當別人無法接受自己的說詞時會受傷,進一步對外的應對就容易變成指責、道德勸說、不理會/壓抑、討好等各種狀況。

對自身的應對就會演變成自我懷疑、感到沒價值、逃避,當然也免不了對自己指責、道德勸說、假轉念的壓抑。


「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的看法與感受,是真實的內在狀態,並不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

在工作過程中,大概會有八成的晤談者會把「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誤以為是「真實的看法與感受」。

所謂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例如在工作過程中有時探討完比較深的課題後,

我問:告訴我,你現在有什麼感覺?

晤談者回:比剛剛好。

這就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結果。

因為我問的是「感受」,但對方的回答是「想法」。

另一個情況是,有時問晤談者:你還好嗎?

對方馬上回答:還好。

通常這樣反射性的答案,來自於成長的歷程中,覺得應該要滿足對方的期待,同時又很貼心的不希望造成對方的擔心,因此「還好」是個很安全的答案。

實際上這也是內在不穩定的狀態。


當一個人無法如實的覺察自己的感受,做出來的任何應對,往往就會陷入反射。

而當能覺察出感受,如何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就是屬於「責任釐清」的課題。

能覺察出感受,同時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在關係中的應對陳述會是溫柔而堅定。

若是單純覺察感受,在表達時如果只強調感受,那也不是完整的表達。

相反的可能只是一種情緒勒索。所以,在表達自我感受時,需展現出自我負責的語態,而不是將自己的情緒怪罪到他人身上,或希望他人為我的情緒負責。

而這部份就來自於內在是否真實穩定,自我價值感是否踏實。

當內在不穩定時,在互動的過程中容易陷入「應該」說什麼、好像「應該」解釋什麼,同時無法覺察自己在說的內容中包覆著多少的「期待」。

因為內在穩定的程度會連帶影響著當期待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如何自己承接助自己的失落。

覺察,是一門很深的功課。在工作中時常提到的責任釐清並非自私,而是需要做到真實的內在穩定。

透過覺察,了解自己每個當下的狀態,能夠清楚的為自己的每一個狀態負起責任。

CC BY-NC-ND 2.0 授权